秋末冬初的一个上午,淡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感觉让人的心情格外清爽。10点正,一位约摸二十五六岁,身材高瘦,穿着朴素整洁的青年男子罗刚,略带忧虑地走进了咨询室。第一次面对心理咨询师,罗刚显得有点不自然。在咨询师真诚、平等的关注下,罗刚诉说了他那双清秀的眼睛中流露出来的忧虑。
罗刚与阿仪在高中相识,后来又成为大学校友。对阿仪怀有好感的罗刚在大学一直没向阿仪坦露自己的心声,但阿仪还是察觉到了。大学毕业后,阿仪到了外地工作,罗刚留在了G城市。两年后,阿仪再次回到G城市,这时的阿仪也明确了对罗刚的情意,两人坠入爱河。最初几个月,他们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与浪漫,感觉双方谁都离不开谁,两人每天至少都通两次电话,每次都是半小时以上,出席很多的社交场合,他们大多数都是一起出现的,他们也很享受这种彼此被需要的感觉。
但随着关系的发展,两人恋爱不到一年,罗刚就感觉到自己的个人空间缩小了;感觉到每天跟阿仪聊两次电话已经不再是那么的心甘情愿了;感觉到他们在与熟人一起吃饭时,阿仪总要让自己的手保持着与他的接触,或是他们的腿在桌子底下总要互相靠着等等这些痴缠的动作,已经不再像以前的那样甜蜜了。阿仪有时甚至会因罗刚想与其保持一些距离而不开心,以为罗刚不疼她了。罗刚感觉到阿仪对他的依赖越来越强,两个人经常要粘在一起。渐渐地,罗刚感觉到了压抑,感觉到了窒息,感觉到了自己的个人空间正慢慢地被阿仪吞噬。他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但阿仪硬是要粘着他,而且他越是想离开阿仪,越是想独立,阿仪就越是要粘他。这让他感觉很痛苦,想跟阿仪分手,但又不忍心伤害一个如此爱自己的人,那样很残忍。这种痛苦不断折磨着他,于是他第一次想到了找心理咨询师。
对罗刚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咨询师让其在第二次咨询时与阿仪一起前来。
阿仪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双眼略显忧郁,双唇紧闭,好像不会轻易说话似的。在与阿仪的单独交流中,咨询师了解到,阿仪从小生长于一个严厉的家庭中,父母总是要求她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做事情,去做决定。即便有时他们会对她说:“这只是一个建议,你自己做决定。”但当阿仪最终做出的决定与他们的期望不符时,他们就会训教她。所以阿仪看起来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女孩。父母很少表扬阿仪,总是说阿仪不是这做得不对就是那做得不好,即使阿仪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也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两句。在这些成长经历的影响下,阿仪的心理发育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在父母面前,我表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决定是不对的,是坏的,是要遭受谴责和否定的,那样做的后果将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得不到父母的爱,所以要换取父母的爱和肯定,我必须要做一个听话的,百依百顺的乖乖女,这样子我才是好的。
阿仪的这种依赖型心理模式在和罗刚的恋爱关系中,再次完整地展现出来。因为她小时候就是通过这种依赖的模式来换取父母的认可和爱的,而且也就只学会了这种模式,要展现一个好的我,就必须是依赖的、听话的,而展现一个独立的,能够自己做决定的我,是不好的我,是坏的我。只有好的我,才会被爱。所以在与罗刚的恋爱中,她会认为只要自己依赖罗刚,罗刚就会爱自己,因为在她小时候,她就是这样换取父母的爱的。而当罗刚觉得自己的自由和个人空间正被阿仪的依赖所侵占而要逃离这种关系时,阿仪会怀疑是否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而没有想到罗刚想离开是因为自己的依赖所致。这时,为了挽救罗刚对自己的爱,阿仪就表现得更加依赖,因为这是她所学会的获得爱的唯一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罗刚越是想离开阿仪,越是想独立,阿仪就越是要粘他的原因。
解释清楚了这些困惑产生的原因之后,罗刚对阿仪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更多的同情和包容。阿仪之前的被罗刚看作是对自己自由和个人空间吞噬的依赖,原来是阿仪想获取自己对她的爱的一种表现方式。
那么,阿仪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阿仪摆脱这种不成熟的对爱的获取方式呢?咨询师对其进行了内在小孩疗法治疗。治疗中,咨询师通过让阿仪跟自己内心中,那个小时候的阿仪(内在小孩)进行深切的交流,让心中的那个内在小孩,无论是“好”还是“坏”,都能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在与内心的小孩交流的过程中,闭着双眼的阿仪,流下了眼泪。这是理解的泪水,这是感动的泪水。因为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从来没有人能像此时此刻那样去理解过那个小时候曾经受过伤的阿仪;从来没有人能像此时此刻那样去呵护过,去倾听过那个小时候曾经受过伤的阿仪。
经过多次咨询和治疗,阿仪的状态明显有所好转。当然,除了咨询师的帮助,中间少不了罗刚的支持。罗刚了解了阿仪的情况后,采纳了咨询师的建议,在生活中,尽量给予阿仪肯定,当遇到阿仪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罗刚都尽量地鼓励她,支持她,让阿仪感到自己做决定是安全的,没有好坏之分。渐渐地,阿仪变得比以前自信了,对罗刚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对自己人生的主动性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阿仪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平等地感受爱,获取爱。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育历程。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其两性情感著作《有一种病叫爱情》中提到: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形成了我们对爱的理解的基础。所以,健康的爱情,来自于父母对孩子健康的爱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