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 > 婚外情

心理咨询案例:高管的婚外情困境与自我救赎

时间:2025-03-26 11:54:38  来源:  作者:

 


心理咨询案例:高管的婚外情困境与自我救赎

咨询师:夏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来访者:张先生,38岁,外企市场总监;妻子陈女士,36岁,重点中学教师;儿子小杰,9岁(三年级)


一、个案背景

张先生因与部门下属李晴维持半年婚外情产生严重焦虑,主动寻求咨询。出轨对象是其团队新入职的25岁管培生,两人因共同负责杭州项目频繁出差产生暧昧。近期李晴以"怀孕报告单"要求其离婚,张先生既恐惧家庭破裂,又担忧事业受影响(李晴掌握其挪用部门经费证据)。

妻子陈女士忙于带毕业班毫无察觉,儿子小杰近期出现咬指甲、梦游等症状,班主任反馈其课堂注意力涣散。


二、咨询过程记录

首次咨询(2025年5月7日)
张先生反复揉搓婚戒:"上周陪儿子参加亲子运动会,他问我'爸爸为什么总和李阿姨发语音',当时我后背瞬间湿透..." 自述出现胸闷、手抖等躯体化症状,手机24小时不离身,多次梦见被妻子持刀追赶。

房树人绘画测试显示:画面左侧有断裂桥梁,树下男性形象分裂为黑白两色,房屋二楼窗户全部涂黑。夏伟注意到其频繁使用橡皮修改李晴工位方向,暴露出潜意识中的关系纠葛。

干预措施

  1. 安全岛技术:构建包含"办公室/家庭书房/健身房"的意象空间处理分离焦虑
  2. 悖论提问:"如果继续保持婚外情最可能发生什么?如果立即结束会失去什么?"
  3. 行为契约:要求每天下班前在公司健身房运动40分钟(延缓冲动联系行为)

三、关键转折点

第三次咨询(引入代际创伤探索)
当夏伟问及原生家庭时,张先生突然哽咽:"我12岁撞见父亲带女人回家,母亲吞安眠药送洗胃...现在我也成了自己最恨的人"。暴露出核心心理冲突——通过征服年轻女性补偿童年无力感。

此时陈女士因发现丈夫手机中的亲子运动会照片(含李晴背影)产生怀疑,张先生紧急坦白部分事实。夏伟采用双椅技术模拟三方对话,其面对"假想妻子"时膝盖剧烈抖动,而与"假想李晴"对话时却多次看表,印证关系本质是权力掌控而非情感依恋。


四、系统干预方案

  1. 个体咨询(张先生)
    • 经济赋能:协助清算婚外情相关支出(半年累计消费23.7万),建立夫妻共同账户
    • 角色重构:引导撰写《致12岁的自己》信件,处理父子关系创伤
    • 危机处理:陪同向李晴出具书面断绝声明,法务部介入经费问题
  2. 婚姻咨询
    • 透明度重建:共享所有社交账号云端权限,手机定位同步至妻子
    • 亲密感训练:每周三次"15分钟专属对话",禁用工作相关话题
    • 性关系修复:采用PLISSIT模型分阶段恢复夫妻生活
  3. 家庭干预
    • 症状解读:向小杰解释"咬指甲是帮爸爸保守秘密太辛苦",解除儿童情绪捆绑
    • 仪式构建:设立"父子探险日",张先生需每月带孩子完成指定户外任务(如攀岩/漂流)

五、咨询效果

经过9次跨度为4个月的干预:

  • 张先生调离原部门,李晴主动辞职(经协商未追究经济问题)
  • 陈女士暂停班主任工作,夫妻共同参加"重走求婚路"厦门旅行
  • 小杰绘画中新出现"爸爸托举全家"主题,梦游频率降至月均0.8次
  • 双方签订《婚姻重启协议》,包含年度忠诚度评估、情感账户积分兑换等条款

咨询师总结

本案揭示婚外情背后的三重动力:

  1. 权力代偿:通过职场上下级关系复刻童年创伤情境
  2. 死亡焦虑:借年轻伴侣缓解对中年危机的恐惧
  3. 亲密无能:用物质付出替代情感沟通的防御机制
    后续需持续监测父子互动模式,预防代际创伤传递。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