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紧张焦虑的 “和解之旅”
九月的午后,阳光透过心理咨询室的百叶窗,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28 岁的林悦蜷缩在沙发角落,指尖反复揉搓着衣角,眼神躲闪,这是她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
林悦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专员,表面上看,她工作能力尚可,待人温和有礼。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紧张焦虑如同附骨之疽,时刻折磨着她。
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让林悦的世界总是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中。在一次部门重要项目策划会上,当轮到她汇报方案时,她感觉喉咙像被无形的手掐住,声音颤抖,前言不搭后语。方案最终没有通过,从那以后,每次有汇报任务,她就开始彻夜难眠,脑海中不断设想各种失败的场景,总觉得自己的方案不够好,会被同事嘲笑、被领导否定。这种习惯往坏的方面想的思维模式,使她在面对工作挑战时,还未开始就先退缩。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更是加剧了林悦的紧张焦虑。同事不经意间的皱眉、领导一句稍显严厉的话语,都会让她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她每天花费大量精力去猜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会得罪人。在社交场合,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生怕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而被孤立。
低自我价值感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林悦喘不过气。她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也会认为是运气使然,而非自己的能力。这种心虚的状态,让她在面对新的工作机会时,不敢主动争取,害怕一旦失败,就会证明自己确实不行。
而这一切紧张焦虑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她的成长经历。林悦出生在一个对她期望极高的家庭,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就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考试成绩稍有下滑,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批评;生活中的小错误,也会被无限放大。长期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成长,林悦逐渐失去了自信,总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自我价值感也在一次次的否定中不断降低。
在与夏伟咨询师的初次交谈中,林悦情绪崩溃,泪水止不住地流。夏伟耐心倾听,给予她充分的理解和共情。之后,夏伟帮助林悦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引导她尝试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针对她过于在意别人看法的问题,夏伟鼓励她勇敢表达自己,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她逐渐适应在他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
为了提升林悦的自我价值感,夏伟让她每天记录自己的小成就,无论多么微不足道。从按时完成一份工作报表,到成功与同事进行一次愉快的交流,这些都被记录下来。随着记录的不断积累,林悦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差劲,也能做好很多事情。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林悦的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在最近一次的项目策划会上,她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能够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方案,并且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林悦终于明白,克服紧张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做出改变,就一定能摆脱它的束缚,拥抱更轻松自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