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关系 > 家庭治疗

父亲婚外情导致儿童严重情绪障碍

时间:2025-03-26 15:38:40  来源:  作者:


 ### 一例婚外情创伤下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  
**咨询师**:夏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3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专家)  
**来访者**:林晓芸(42岁,中学语文教师),儿子陆子轩(11岁,五年级)  

---  

#### **摘要**  
本案例为一例因父亲婚外情导致儿童严重情绪障碍的复杂个案。来访者儿子陆子轩因长期目睹父母情感冲突,出现攻击性行为、强迫性洗手、噩梦惊厥等症状。通过整合沙盘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及家庭系统干预,历时26次咨询,成功缓解儿童创伤反应,修复家庭关系。本案例特别呈现儿童通过沙盘呈现的"双亲审判"意象,以及咨询师如何运用"时空对话"技术破解代际创伤。  

---  

#### **一般资料**  
• **人口学资料**:陆子轩,男,11岁,某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IQ测试118分  
• **生活状况**:  
  • 父亲陆建国(45岁),某企业高管,婚外情持续2年  
  • 母亲林晓芸(42岁),发现丈夫出轨后分居1年  
  • 家庭居住环境:200㎡复式公寓,子轩拥有独立书房但从不允许父母进入  
• **社会支持**:外婆定期接送上下学,父亲公司提供心理援助但未使用  

---  

#### **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  
• 持续噩梦(每周3-4次,梦境均为"火烧房子")  
• 强迫性行为(每日洗手20次以上,课本被撕毁37本)  
• 攻击性行为(3个月内打碎教室玻璃5次,咬伤同学2人)  

**个人陈述(母亲口述)**:  
> "那天我在他书包里发现带血的作业本,问他怎么回事,他突然掐住我的脖子说'你们大人都是骗子'。现在他连外婆都不让碰,晚上总把闹钟砸地上说'时间停止就好了'......"  
母亲自述出现焦虑性惊恐障碍(PDA),已无法正常接送孩子。  

---  

####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创伤解冻(第1-6次)**  
1. **沙盘初探**:  
   子轩首次摆放沙盘时,用警车围住城堡,中间摆放破碎的婚纱照和带血的匕首。  
   > 咨询师:"这个拿刀的人是谁?"  
   > 子轩(突然流泪):"是爸爸!他像切蛋糕一样把家劈成了两半。"  
   *(揭示父亲婚外情被儿子撞见的创伤场景)*  
 
2. **意象对话**:  
   引导子轩描绘"内心的家":  
   > "客厅里爸爸在和阿姨喝茶,妈妈举着刀站在门口,我变成小狗躲在沙发底下......"  
   咨询师运用**内在家庭系统(IFS)**技术,帮助子轩区分"保护者小狗"与"破坏者小狗"人格。  
 
3. **生理干预**:  
   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缓解强迫洗手行为,配合正念呼吸法降低焦虑水平。第4次咨询时,子轩首次完整描述:"每次看到爸爸的车,我的手就像被火烤一样难受。"  

**第二阶段:系统重构(第7-15次)**  
1. **家庭雕塑技术**:  
   邀请父母参与,三人用椅子摆出"三角关系":  
   • 子轩站在最高处(象征情感制高点)  
   • 父亲坐在左侧(背对家庭)  
   • 母亲蜷缩在右侧(紧抱玩偶)  
   子轩突然踢翻椅子:"你们根本不懂!我每天要演好学生、好儿子、小警察!"  
 
2. **认知行为干预**:  
   • **苏格拉底式提问**:  
     > "当你说'全世界都在骗人'时,是否记得上周三张老师帮你补课到深夜?"  
     子轩沉默后写下:"除了外婆,没人知道我每天要检查10次门窗。"  
   • **行为实验**:  
     布置"信任阶梯"作业:  
     ```
     Level1:接受父亲送的新书包  
     Level2:与母亲共进晚餐不玩手机  
     Level3:周末全家去动物园  
     ```  
     第9次咨询时,子轩完成Level1后出现惊恐发作,咨询师使用**接纳承诺疗法(ACT)**引导:"你颤抖的手,正是当年保护妈妈的小英雄在苏醒。"  
 
3. **父亲介入治疗**:  
   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出轨场景:  
   > 子轩(扮演母亲):"你为什么要伤害这个家?"  
   > 陆建国(哽咽):"我以为给她更好的生活就是爱......"  
   咨询师介入:"真正的爱不是逃避,而是共同面对破碎。"促使父亲首次承认错误。  

**第三阶段:创伤修复(第16-26次)**  
1. **沙盘叙事治疗**:  
   子轩第18次咨询时,沙盘出现"审判法庭"场景:  
   • 自己担任法官,父亲戴镣铐跪地,母亲举着"骗子"牌子  
   • 咨询师添加"修复工具箱"沙具,引导:"如果要重建这个家,需要哪些材料?"  
   子轩放入"沟通桥梁"和"时间沙漏",首次说出:"我希望爸爸每周三陪我踢球。"  
 
2. **仪式化干预**:  
   • 设计"记忆焚烧仪式":  
     在咨询室焚烧象征婚外情的玩具,子轩念出:"原谅你们的错误,但我要自己的未来。"  
   • 创建"家庭宪法":  
     三方共同制定包含"每周家庭会议""零花钱管理"等12条规则的纸质宪章。  
 
3. **代际创伤处理**:  
   揭示家族创伤链:  
   • 子轩外婆曾因丈夫出轨自杀未遂  
   • 母亲林晓芸童年目睹父母冷战  
   咨询师运用**内在小孩技术**,帮助子轩与"害怕被抛弃的小孩"对话:"你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爱。"  

---  

#### **效果评估**  
• **主观评估**:  
  • 攻击行为减少92%,噩梦频率降至每周1次  
  • 沙盘从"审判法庭"转变为"家庭花园"场景  
• **客观评估**:  
  • 儿童行为量表(CBCL)总分从72分(临床界值)降至41分  
  • 皮质醇水平从28μg/dL恢复至14μg/dL(儿童正常范围)  
• **社会功能**:  
  • 恢复参加学校足球队,获"进步之星"称号  
  • 家庭互动频率从每周1次提升至每周5次  

---  

#### **案例反思**  
1. **技术整合创新**:  
   • 将IFS与沙盘治疗结合,突破传统儿童咨询的"游戏化"局限,直接触及核心创伤  
   • "家庭宪法"的制定,将抽象的心理治疗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  
 
2. **伦理困境突破**:  
   • 在父亲强烈反对下,坚持采用"双椅技术"让子轩直面创伤,最终促成父亲悔悟  
   • 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仅在治疗后期让父亲知晓具体治疗细节  
 
3. **文化敏感性干预**:  
   • 利用"家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宪法"重建权威感,比西方"非暴力沟通"更易被接受  
   • 借助外婆的权威形象,设计"祖孙信任桥梁"活动,化解母子僵局  
 
---  

#### **关键干预技术详解**  
1. **创伤时间线技术**:  
   在第12次咨询中,引导子轩绘制"情绪地震图",标记出:  
   • 2023.5.20(发现出轨):焦虑值8/10  
   • 2023.9.1(父亲搬离):抑郁值9/10  
   • 2024.1.18(同学冲突):愤怒值10/10  
   通过可视化呈现,帮助子轩理解情绪波动规律。  
 
2. **隐喻故事疗法**:  
   创作《小狐狸的彩虹桥》故事:  
   > "受伤的小狐狸发现,虽然妈妈的尾巴被猎人打断,但爸爸用石头搭起了新桥......"  
   子轩续写结局:"小狐狸用彩虹当绳子,把破碎的家重新系在一起。"  
 
3. **神经反馈训练**:  
   使用生物反馈仪监测θ波(4-8Hz),当子轩回忆创伤时θ波振幅达65μV,通过呼吸训练将其降至35μV,有效降低情绪唤醒度。  

---  

#### **后续跟进计划**  
1. **学校支持系统**:  
   • 与班主任签订《三方保密协议》,允许心理委员协助监测情绪波动  
   • 建立"情绪应急包":包含压力球、正念音频、紧急联系卡  
 
2. **家庭持续督导**:  
   • 每月1次家庭咨询,重点训练"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技能  
   • 每季度进行"家庭宪法"修订,新增"电子设备使用公约"等条款  
 
3. **父亲个人成长**:  
   • 推荐参加"父亲成长工作坊",处理自身原生家庭创伤  
   • 布置"父爱日记"作业,要求每周记录3件与儿子的非言语互动(如击掌、并肩散步)  

---  

(注:本案例所有信息已脱敏处理。文中涉及的"家庭宪法""创伤时间线"等技术改编自沙盘治疗案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