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反复检查门窗的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25-03-24 15:59:14  来源:  作者:

童年经历影响下过度责任意识的心理咨询案例

初次会面

阳光洒在心理咨询室的木质地板上,李阳(化名)局促地坐在沙发一角,眼神中满是焦虑。夏伟咨询师微笑着递上一杯水,轻声说道:“别紧张,李阳,这里很安全,你可以放心把困扰你的事说出来。”
李阳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夏咨询师,我感觉自己快被‘担心’和‘检查’逼疯了。就拿出门来说,我要反复检查门窗有没有锁好,哪怕已经确认了好几次,还是不放心,总觉得万一没锁好,家里会遭贼,都是我的责任。”
夏伟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李阳:“这种反复担心和检查的情况持续多久了呢?” 李阳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好像从我懂事起,很多事都得做到万无一失,不然心里就特别不安。我想,这可能和我小时候我妈对我的教育方式有关。”

深入探寻童年经历

在后续的咨询中,李阳渐渐打开心扉。“我小时候,我妈特别严厉,一点小事做不好就会被惩罚。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她大发雷霆,不仅让我跪在地上反省了很久,还不停地数落我,说我总是这么粗心,以后肯定成不了大事,家里的一切都要被我搞砸。” 回忆起这些,李阳的眼神中流露出痛苦。
夏伟认真倾听着,适时地回应:“在成长过程中,频繁经历这样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对很多事情都负有重大责任,一旦事情出现偏差,就会过度自责。你现在的反复担心和检查,或许就是小时候那种过度责任意识的延续。”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

夏伟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李阳改变现状。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表,向李阳解释道:“你看,当你出门看到门时(情境),你的大脑自动产生了‘门没锁好,家里会遭贼,这是我的责任’的想法(认知),这个想法让你感到极度焦虑(情绪),于是你就开始反复检查(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不合理的认知,然后改变它们。”
李阳看着图表,若有所思。夏伟接着说:“比如,下次出门时,当你又出现‘门没锁好’的想法,试着问问自己,‘我真的有证据证明门没锁好吗?’‘就算门没锁好,真的就一定会遭贼,而且责任都在我身上吗?’”

家庭作业与实践

夏伟给李阳布置了家庭作业,让他记录每天出现反复担心和检查行为时的情境、想法、情绪和行为。一周后,李阳再次来到咨询室,有些兴奋地说:“夏咨询师,按照你说的方法,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的担心真的没有依据。有一次我检查了三次煤气阀门,当我准备第四次检查时,我用你教的方法问自己,发现其实我已经很认真地关好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没关好。”
夏伟欣慰地笑了:“非常好,李阳,这就是进步。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让它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在后续的咨询中,夏伟不断帮助李阳强化新的认知,同时教给他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来应对焦虑情绪。
经过几个月的咨询,李阳明显感觉自己轻松了许多,反复担心和检查的行为大幅减少。他感激地对夏伟说:“夏咨询师,真的太感谢你了,是你让我摆脱了那些无谓的焦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轻松和快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