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努力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希望中学的校园里。操场上,同学们活力满满地奔跑、嬉笑,享受着青春的朝气。可在教学楼的角落,14 岁的晓萱却眉头紧皱,眼睛死死盯着教室的墙壁。她口中念念有词,手指不停地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书写着什么。“横要写直,竖要写正,不然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晓萱的声音颤抖,额头布满汗珠。
课堂上,老师激情洋溢地授课,晓萱却完全听不进去。她的目光被课本上的文字牵引,每一个笔画都像是在她心里跳舞。为了让文字的排列符合自己心中的规则,她会花费大量时间,用橡皮擦反复擦拭,直至纸张破损。
时间一天天过去,晓萱的强迫症愈发严重。她穿衣服必须按照特定顺序,先穿左边袖子,再穿右边,袜子的褶皱也绝不能有。吃饭时,餐具的摆放角度要精确无误,食物要切成特定形状,否则她就会焦虑得浑身发抖。这些强迫行为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让她疲惫不堪。原本成绩优异、活泼开朗的她,成绩一落千丈,也渐渐远离了曾经亲密的朋友,变得沉默寡言。最终,不堪重负的晓萱选择了辍学。
晓萱的妈妈林悦得知女儿辍学后,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带着哭腔:“这孩子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以前的她那么阳光。” 爸爸陈宇紧握着拳头,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心急如焚:“不行,我们一定要找到办法治好晓萱。”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夏伟。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晓萱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了夏伟的咨询室。咨询室里,墙壁上挂着充满生机的画作,舒缓的音乐若有若无地流淌。夏伟微笑着迎接他们,递给晓萱一盒彩色铅笔,温柔地说:“晓萱,听说你很喜欢画画,咱们一起创作一幅画吧。” 晓萱接过铅笔,手指却不受控制地反复数着铅笔的数量,眉头紧皱。
夏伟没有立刻打断,而是耐心地等待。待晓萱数完,夏伟轻声问道:“晓萱,你在数铅笔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晓萱低着头,声音微弱:“我必须数清楚,不然我会很不安,感觉会有坏事发生。” 夏伟点了点头,温和地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会给我们发出一些错误的信号。咱们一起想办法,让这些信号不再干扰你。”
随后,夏伟与林悦和陈宇单独交谈。“晓萱的强迫症和家庭氛围有一定关系。” 夏伟看着满脸焦虑的两人,认真地说,“是不是家庭环境中规则感过于强烈,让晓萱在面对不确定时,特别缺乏安全感?” 林悦愣住了,思索片刻后,懊悔地说:“夏咨询师,您说得对。我们一直希望晓萱做事有条理,对她要求比较严格,可能忽略了她内心的需求。”
夏伟为晓萱制定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案。他引入艺术治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帮助晓萱表达内心的情感,缓解焦虑。同时,开展家庭治疗,让林悦和陈宇学会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给予晓萱更多的情感支持,减少对规则的过度强调。在夏伟的鼓励下,晓萱参加了户外写生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释放内心的压力。每次晓萱在治疗中取得进步,夏伟都会和她一起举办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强化她的积极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晓萱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她不再被强迫行为束缚,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主动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还提出想要重返校园。林悦和陈宇看着女儿的转变,激动得热泪盈眶。
重返校园的那天,阳光格外灿烂。晓萱背着书包,步伐轻快地走进希望中学的大门。她回头望向远处的夏伟,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夏伟望着晓萱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此后,晓萱凭借顽强的毅力,不断克服强迫症带来的挑战。她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每当遇到困难,她都会想起夏伟对她说的话:“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勇敢,只要勇敢拥抱生活,美好就会如期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