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频繁检查自己的作业的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25-03-27 19:27:15  来源:  作者:

驱散阴霾:走出强迫症困境

 
阳光轻柔地洒在奋进中学的校园,微风拂动着操场边的垂柳,带来阵阵欢笑。可在初三(3)班的教室里,15 岁的宇轩却陷入了痛苦的漩涡。
宇轩的强迫症,起始于一次重要考试的失利。从那之后,他开始频繁检查自己的作业,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确认十几遍。每写完一行字,他就得站起来,绕着书桌走三圈,再坐下继续。不仅如此,他对数字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尤其是 “4”。路过教室座位号、走廊门牌号带 “4” 的地方,他都会浑身发抖,必须连做三次深呼吸才能离开。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宇轩却被脑海中 “万一答错怎么办” 的念头折磨得无法集中精力。老师提问时,他明明知道答案,却因为反复斟酌用词,错过了发言机会。回到家,宇轩完成作业往往要耗费三四个小时,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第二天又精神萎靡。
随着时间推移,宇轩的症状愈发严重。他走路时,左脚和右脚迈出的步数必须相同,否则就得重新走。这种怪异行为让同学们投来异样的目光,他渐渐被孤立,性格也变得愈发孤僻。最终,不堪重压的宇轩选择辍学。
宇轩的妈妈苏敏发现孩子不对劲后,焦虑得整夜睡不着觉,脸上写满了担忧:“这孩子怎么突然就变了?以前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开朗。” 爸爸张辉心急如焚,不断自责:“是不是我对他要求太严了?不行,一定要治好他。” 在四处打听后,他们带着宇轩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夏伟。
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宇轩在父母陪同下,走进了夏伟的咨询室。咨询室里摆放着几盆绿植,墙壁上挂着充满活力的照片,让人感到放松。夏伟微笑着起身迎接,递给宇轩一杯热气腾腾的果汁,轻声说:“宇轩,别紧张,咱们就像朋友一样聊聊天。”
夏伟注意到,宇轩在接果汁时,手指不自觉地反复摩擦杯壁。等宇轩稍稍放松,夏伟温和地问:“宇轩,你接果汁时,手指在做什么呢?能跟我讲讲当时的想法吗?” 宇轩低着头,声音带着不安:“我得确保杯子上没有脏东西,不然心里就特别难受。” 夏伟认真倾听,点头回应:“我明白你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行为模式,这些模式给我们带来很大困扰。咱们一起找到打破它的办法。”
随后,夏伟与苏敏和张辉单独交谈。“宇轩的强迫症,和他内心的压力以及对自我的过高要求有关。” 夏伟看着忧心忡忡的二人,说道,“是不是你们平时对他的学习成绩过度关注,忽略了他的情绪变化?” 苏敏眼中闪过一丝懊悔:“夏咨询师,您说得对。我们一心想让他考上好学校,对他的关心大多集中在学习上,没想到给他造成这么大压力。”
夏伟为宇轩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他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宇轩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引导他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比如,当宇轩再次觉得不反复检查作业就会出问题时,夏伟会引导他思考:“过去不反复检查,真的出问题了吗?” 同时,运用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逐步让宇轩面对引发强迫行为的情境,如看到带 “4” 的数字,克制自己不做深呼吸逃避。此外,夏伟鼓励宇轩参加团体活动,重建社交自信。
在夏伟的鼓励下,宇轩开始尝试参加社区的篮球友谊赛。一开始,他因为要保持左右脚步数相同,在球场上显得格格不入。但在队友的包容和夏伟的指导下,他逐渐放下顾虑,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每次宇轩成功克制一次强迫行为,夏伟都会为他记录下来,鼓励他继续努力。
随着治疗的推进,宇轩的变化愈发显著。他不再被强迫行为困扰,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主动与父母交流,还提出想回学校。苏敏和张辉看着儿子的转变,激动得热泪盈眶。
重返校园的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宇轩背着书包,昂首挺胸地走进奋进中学的大门。他回头望向远处的夏伟,眼中满是感激。此后,宇轩凭借坚强的意志,持续克服强迫症带来的挑战,重新融入校园生活,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每当遇到困难,他都会想起夏伟的话:“你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