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注意力强迫症的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25-04-13 17:26:30  来源:  作者:

一、 案例基本信息
来访者: 匿名(为保护隐私)
性别: 推测为女性(根据“谈过两次恋爱”推测)
年龄: 2002年高三毕业,推测当前年龄为35-40岁左右(2002+22=2024)
职业: 数学教师
首次出现症状时间: 高三时期
主要症状: 注意力强迫症,表现为对特定对象(最初为书本,后扩展到其他方面,如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等)的“粘着”感,难以将注意力从这些对象上转移,并伴随焦虑、痛苦、恐惧等情绪。越是害怕什么越是关注什么,形成对害怕和担心事物的反向关注。
家族史: 未提及
既往病史: 未提及重大疾病史
药物史: 高三暑假开始服用赛乐特1粒/天,后因治疗尝试加大剂量,但因副反应较大而停止。
二、 案例背景及发展历程
1. 起因(高三时期):
高三学习压力大,来访者对看书产生抵触情绪,并体验到看书时需要与“粘着的东西共存”的痛苦感。
暑假期间,来访者通过回避与书本相关的事物来缓解痛苦,症状有所减轻,但开始担心开学后需要再次面对症状。
2. 发展(大学时期 2002-2005):
来访者发现“玩”可以缓解痛苦,因此在大学期间有意减少学习时间,以追求放松和愉悦。
药物(赛乐特)帮助来访者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情绪,但在考试压力大时,症状会加重。
寒暑假成为来访者摆脱症状困扰的期盼,因为假期无需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3. 巩固(大四实习及工作初期 2006-2007年初):
大四实习期间,来访者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热爱和父亲的积极暗示帮助其暂时摆脱了对症状的关注。
通过教育局考试,以第一名成绩进入母校任教。
工作初期(半年)状态良好,症状未对教学工作造成明显影响。
4. 加重(2007年寒假及之后):
2007年寒假期间,来访者在与高中同学联系过程中,受到消极暗示,开始对人际关系产生“粘着”感,并担心开学后症状会干扰教学工作。
开学后,来访者的担忧得到验证,症状扩展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担心-验证”的恶性循环。
来访者陷入严重焦虑和痛苦,无法接受症状,并进行强烈抵抗。
曾尝试通过请假、就医、接受心理疏导疗法(鲁龙光的三字一转移法)、阅读森田疗法书籍、加大药物剂量等方式来缓解症状,但效果均不理想。
每年寒暑假仍然是来访者最为轻松的时期。
来访者在假期中可以正常恋爱,但在非假期期间,症状会阻碍其正常社交和亲密关系。
5. 总结:
来访者总结出,一旦认为自己康复,症状再次出现时会更加严重,因为难以接受反复,导致强烈抵抗,从而加重症状。
三、 自我认知及应对方式
自我认知: 来访者清楚自己的症状属于注意力强迫症,并意识到“越是害怕什么越是关注什么”的反向关注模式。
应对方式:
回避: 在高三暑假和大学期间,通过回避与书本相关的事物来减轻痛苦。
转移注意力: 通过“玩”和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转移对症状的关注。
药物: 服用赛乐特来缓解焦虑和提升情绪。
心理治疗: 尝试接受心理疏导疗法和阅读森田疗法书籍。
忍受: 在症状加重且无法有效缓解时,被迫接受与症状共存,并尝试与症状“做朋友”。
假期依赖: 将寒暑假视为摆脱症状困扰的期盼。
四、 心语心理医生诊断
诊断: 注意力强迫症
五、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来访者的注意力强迫症起源于高三时期的学习压力和对看书行为的抵触情绪。在大学和工作初期,来访者通过回避、转移注意力和药物等方式暂时缓解了症状。然而,在2007年寒假期间,由于消极暗示和自我验证,症状加重并扩展到工作领域,严重影响了来访者的生活和工作。
来访者的症状体现了注意力强迫症的典型特征:对特定对象的过度关注和难以转移注意力,以及对这些关注和难以转移的注意力所产生的焦虑和痛苦。来访者的自我认知和应对方式也反映了其对症状的了解和尝试控制症状的努力,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应对症状方面的局限性。
六、 咨询目标(初步)
帮助来访者更深入地理解注意力强迫症的机制。
探索更有效的应对症状的策略,减少“担心-验证”的恶性循环。
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接纳能力,减少对症状的抵抗。
降低来访者对寒暑假的依赖,帮助其建立更稳定的生活节奏。
探索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的模式,以及症状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七、 咨询方案(初步)
认知行为疗法 (CBT): 识别和改变来访者与症状相关的负性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正念疗法: 培养来访者的觉察力和接纳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症状带来的不适感。
暴露疗法:  在来访者可接受范围内逐步接触引发焦虑的情境,并学习与焦虑共处。
人际关系疗法 (IPT): 探索症状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改善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的应对方式。
药物治疗: 与精神科医生合作,评估和调整药物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来访者的焦虑和强迫症状。
八、 预后
注意力强迫症的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容易反复。来访者的积极配合、对治疗的坚持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系统的治疗,来访者有望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逐渐摆脱对症状的恐惧和焦虑。
九、 备注
本案例报告基于来访者提供的信息编写,可能存在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在后续的咨询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咨询目标和方案。
希望这份案例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