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神经症的心理调整策略

时间:2025-05-30 09:22:40  来源:  作者:

象棋残局和生活
我喜欢下象棋,尤其喜欢琢磨象棋残局、终局等问题。我总在想,象棋大师之所以乐于此道,可能是一种追求真理的 欲望在驱使。一般说来,只要一场残局设计很好,那么,基本上只有一种正确走法,即通向真理的路只有一条。这时,无论棋手是男是女;是充满自信还是举棋不定;是充满气愤还是泰然自若;是行家里手还是初通棋道,都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取胜的方法只有一个,其它方法都没用。
当然,开始走时,可能有多种走法,且表面看来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但是,将死对方的走法只有一种。因此,要想获胜,必须谨慎从事,走对路数。这样。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只有将棋走起来,才能体会到。另外,在下棋时,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集中精力,如我当时的观点,我儿时的记忆,我是否吃了饭,我是否正享受到爱的欢乐等。 生活也是这样。虽然,生活的结局并不像象棋残局那样明朗。其实,生活更像一场完整的棋赛,而不大像一盘残局。我们每走一步棋,都受到命运或现实或上帝的驱使。因此,我们必须牢记目标,同时注意观察敏锐,做到见机行事。
行之有效的"再背一里"
在森田疗法训练小组中,我曾经向一些人提出过几条奇怪又不招人喜欢的建议。譬如有个小伙子,抱怨自己的继父对自己过于严厉,且关心太少。我就建议他,每周为继父晒两次靴子。一位中年妇女,几年前曾借给自己的弟弟8000块钱。可现在,弟弟有了钱,又想不起来还,她老为怎样把钱要回来伤脑筋。我建议她,再借给弟弟50块钱,同时,写一封信给他,委婉地要他把借去的钱归还回来。
你说这事有多怪。我的建议几乎无人采纳。不错,我们这个时代主张办事果断,强调个人权利。但是,《新约全书》上所说的"再背一里"的原理,今日读来仍有意义(见《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五章,原文为:"只是我告诉你
们,不要和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在《新约全书》那个时代,那些罗马士兵,有权要求被征服的犹太公民,替军人背行李。每个犹太人按照要求把行李扛一里路。沿着大路向前,结果每走一里路,就又能找到一个犹太人,再接替前一个把行李背下去。这样,接连不断。后来,耶稣就劝告其信徒们,背行李不要只按要求背一里路,而应该自觉自愿地再背一里路。这到底是为什么?
充当奴役,被人征服,这和我给咨询者的建议之间,可谓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主动为对方做事,自我牺牲和甘愿被奴役之间也相距甚远。不过,如果我们心甘情愿,再把行李背远一里,就很有可能让行李的主人回心转意。而这种结果是我们所期望的。与此同时,我们背行李时也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只有自己改变了,才会产生出可靠的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己掌握控制权,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自由。
那么,计愿受奴役,以求自由,你能理解吗?有人在倒霉后,仍大量投资,结果大发其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文化因素
有人认为,森田是日本人,因此,他创建的疗法也只能适用于那些日本人。它对于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人来说,不可能有什么效果。我认为,这种观点应予批评,因为它对于森田学说中关于生存的基本观点避开不谈。请问,神经症是什么?治疗又是什么?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追求,并能达到的合理目标又是什么?
事实上,尽管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有一些本属东方的疗法,已获得西方人的承认。这些东方疗法有瑜砌、禅宗、超觉静坐等。既然它们行,那为什么"建构生活"法不行呢?当然,"建构生活"法对于西方人的实际价值怎样,还有待于实际应用的检验。这决不是几句争论就能解决问题的。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用这一方法去处理西方人的心理问题,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当然,有许许多多种疗法,只在刚开始出现时有效。但是,"建构生活"法却并不如此,它在日本已存在60多年了,而且,现在日益兴盛。而在美国,目前才正在广泛开展此项治疗。我们发现,它在西方的潜力很大很大。
然而,确有些美国人,性格独特,难于接受"建构生活"的原理,但并非每个美国人都具备此性格持点。再说,有的日本人也和那些美国人一样,难于接受"建构生活"原理。因此,无论是谁,无论他来自何种文化,只要他具备这种性格,就会排斥森田理论。在美国,我们已在身不由已地开展这一疗法,而不管自己的实际技巧是否熟练。当然,首先掌握这一疗法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增进技巧。不过,我们美国人多急功近利,都想使事情很快出现变化。可能正由于此,才有许多作者和评论者花大部分时间去写那些连他们自己都是一知半解的东西。
我们美国人缺乏耐心。我们需要立刻解决问题。因此,那些拖延数月数年的行动,即便有效,也无法接受。我们都巴不得立刻学会柔道,立刻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到东方来个10日游,念一个速成班,来顿快餐,看短电视片,读缩写书等等。这种态度,从一方面说是一种进步,从另一方面来说,则易产生拔苗助长的恶果。例如,闪电式的离婚,疯狂驾车,强迫差等生早点进步,人为地做一些不耐用商品以谋利,过度用药......这些例子,都潜藏着一定的危险,都是我们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作怪。
除此之外,我们美国人还缺乏勇气。弗里兹•帕尔斯写道,美国人都惧怕痛苦。我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服用各种化学品镇静自己,去寻欢作乐,去花钱乱买东西,去拼命地缎炼,以及把精力花在各种流行的自我拯救方法上。我们试图以此对抗痛苦,以寻求短暂的解脱。
还有,我们美国人也比较懒惰。有时,有某件事该某人去做,某人却迟迟不动手。我试图用一个好听一点的词来形容自己,但选来选去,最恰当的还是"懒惰"二字。其实,懒惰现象在官僚机构中、在工厂里、在校园中都可见到。懒惰的目的,就是不干活、少于活却要挣大钱,就是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进步。懒人总是希望眨眼间一举成功;一夜醒来,就成了大明星。
我说,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吧。不错,"建构生活"原理确能让我们生活得既有价值又有尊严。不过,要想掌握这种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先付出努力,经 受痛苦。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耐心从事;而且,必须诚实做人,有些自我管束。按照这一方法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到:无论情绪是好是坏,都要敢于面对;无论目标是大是小,都要先考查一下。一旦失败,我建议你不要气馁,而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努力尝试。我们只有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经受痛苦,才能使痛苦本身消化掉,才能建立一种成功的生活方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