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口水强迫症

总觉得嘴巴不自觉地就会涌出很多口水

时间:2025-06-17 21:18:48  来源:  作者:

点亮心灯:她如何用积极心理学,驱散口水强迫症的阴霾
“夏老师,我感觉自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被‘口水强迫症’这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一刻不得安宁。” 小雅(化名)第三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时,眉头依然紧锁,但眼神里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绝望。她是一位年轻的白领,曾经自信开朗,却被突如其来的“口水强迫症”打乱了生活的节奏。她描述道:“大概半年前,一次重要的会议发言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停地咽口水,声音都有些变了。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在意自己的喉咙,总觉得那里不自觉地就会涌出很多口水,必须立刻、马上吞下去。‘频繁咽口水’、‘吞口水’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无论是在开会、吃饭、走路还是独处时,这种冲动都挥之不去。我害怕别人注意到我,害怕别人觉得我怪异或者不卫生,社交变得让我恐惧,甚至开始回避朋友聚会。‘口水强迫症’就像一块乌云,整天笼罩在我头顶,让我喘不过气。”
小雅的困境,是许多被“口水强迫症”、频繁“咽口水”、“吞口水”所困扰的人的共同感受。她们往往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担心口水问题,就越会去关注喉咙的感觉,这种关注反而加剧了口水的分泌和吞咽的冲动,进而引发更强烈的焦虑和羞耻感。
心理咨询师夏伟并没有急于去“治疗”小雅的“口水强迫症”,而是引导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首先帮助小雅识别并记录下那些让她感到“口水强迫症”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时刻,哪怕只是短暂的几秒钟。夏伟鼓励小雅:“我们不是要立刻消除这个‘强迫症’,而是先找到那些让你感觉稍微好一点的时刻,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小雅开始留意:哦,当我完全投入到工作项目里,忘记了时间时,好像不太会去想口水的事;当我听一首特别喜欢的歌,跟着哼唱时,那种吞咽的冲动也减弱了;甚至当我专心地给朋友发信息,分享一个有趣的事情时,好像也暂时忘记了喉咙的不适。
夏伟进一步引导小雅,将这些“积极时刻”与她的内在资源和优势联系起来。“你看,当你全神贯注做喜欢或擅长的事情时,‘口水强迫症’似乎就退居二线了。这说明你拥有专注力、创造力(在工作中)和良好的人际连接(和朋友分享)这些宝贵的品质。我们能不能多创造一些这样的‘积极时刻’呢?”
接下来的咨询中,夏伟和小雅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积极体验”计划: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听音乐、阅读);刻意练习感恩,每天写下三件值得感激的小事;主动联系朋友,安排一次轻松的聊天;在感到焦虑时,有意识地深呼吸,并对自己说:“没关系,这只是暂时的感觉。”
夏伟还教小雅运用积极心理学的“重新框架”技巧。当“频繁咽口水”的冲动再次袭来时,小雅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慌和抗拒,而是尝试对自己说:“嗯,这种感觉又来了,它只是身体的一种信号,提醒我可能有点紧张或者无聊。没关系,我可以观察它,也可以选择暂时不去理会,去做点让我开心的事情。”她开始练习在喉咙感觉口水时,先停顿一下,深呼吸,然后问自己:“现在,除了口水,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几个月后,小雅再次来到咨询室,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轻松和笑容。“夏老师,”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亮,“‘口水强迫症’好像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对我来说,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怕和具有控制力了。我知道口水还在那里,吞咽的冲动有时也会出现,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它完全绑架。我现在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有更多让我开心的事情在吸引我。当我感觉喉咙不适时,我会先观察一下,然后选择去做点别的,比如看看窗外的云,或者想想今天要感恩的事情。‘频繁咽口水’、‘吞口水’的频率真的降低了很多,即使偶尔出现,我也不再那么焦虑了。我感觉自己重新掌控了生活,而不是被‘口水强迫症’控制。”
小雅的故事,为那些正在被“口水强迫症”、频繁“咽口水”、“吞口水”所困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新思路。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看似顽固的心理困扰,我们也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关注自身的优势、创造积极的体验、重新解读困境,从而逐步削弱强迫症状的影响力,最终找回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掌控感。如果你也正被“口水强迫症”所困,不妨也尝试寻求专业的帮助,或许就能在积极心理学的阳光照耀下,驱散阴霾,重获内心的光明与力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