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并不是以很严谨的科学证明来提供给你某种诱导方法的效力,因为有太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但是只要你愈尝试此类方式,你就愈能对某一诱导方法做出能与不能效果的判断。
你要发现的一些事情如下:对闭眼诱导反应很快的人,在同时你会先建立了以言语提示来产生对其他精神系统很快的改变,这也就是一句老话:对诱导反应很好的人,对其他暗示也是最容易接受。
结果你会注意到如果你希望某种反应,你应该费点时间来诱导,同时运用诱导来多费点时间做你所希望的那种反应的单纯暗示。
你可能同时会发现下述的结论与你的经验相符合,当人们确信诱导的功效使得她们完全集中注意于你的声音──似乎没有竞争的心智活动,最重要的是没有内在的对话,如:『我不相信你,我不喜欢这样……』──同时他们也会报告说对你的暗示有比较明显且较强的反应。
在心中有了这些概念,你可能愿意比较由堪农先生发展的第三种古典诱导法的效果,进行的方式如下:ERSKINE’S方法:
1. 患者坐在椅子上,放轻松。
2. 说:『注视我!』﹝催眠师注视患者左眼约1分钟﹞
3. 说:『每回我数数目,你就闭上眼睛,当我数到10,你将无法睁开眼睛。』
4. 如果此一暗示有效,催眠师此时命令:『你快速进入睡眠,快速睡眠!』
5. 提出暗示。
6. 催眠师以「弹指声响」唤醒患者。
7. 当3.无效时,患者睁开眼睛,催眠师于此时命令:『你粘在椅子上了,无法站起来!』此一暗示通常会产生效果,而患者很惊讶,因此心理立刻进入一种精神状态,可能为一轻度的催眠。
当然;你可以略为修改此一方法,例如你可能不喜欢将数目限于10,而代替以:『闭上你的眼睛,我要数数目,当我数数目时,每个数字我希望你短暂睁开眼睛,但是随着数目愈来愈大,你会发现眼睛也愈来愈沉重,直到你无法再睁开眼睛为止。』
偶而某个人心智太活跃,我就更进一步修正说:『当我数数字到奇数时,你张开眼睛,而数其它数字就保持眼睛闭上,你将发现眼睛觉得愈来愈沉重,到了某一数字就根本没法子睁开了。』﹝我的目的是要确保在她的心中,她已经无法再容纳其它的任何有可能使她分心的念头了!﹞ 就如先前所叙述,最好能有些测试来与以前的反应互相比较,但是别挤在一起凑热闹,以免受到先前施术的干扰,另外找个时间来进行以上的诱导,然后再测试反应,最后看看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想要多做一些古典诱导法来试试一些想法,你可以由堪农先生的书中找到一些方法。
对这些古典诱导法的解说:
我的想法是前面所叙述的一些方法都是直接的,并且是权威的,在较早一代的人们比较能接受,也比较有效。
记住!在早期的那些日子里,医师特别是哈利街【Harley Street】的内科医师如堪农先生之流,人们对他的感觉就是一位权威人物,你不能跟他们有所争辩,只有乖乖的依照吩咐,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即使当他说你将要睡着了,你觉得很荒谬,也别想与之争论。
但也就因如此,你将接受任何的暗示而不会有非难之想,因此很容易就取得催眠的目的之一:改变思想的系统,由:『我病的很厉害,身体愈来愈差了。』而改变成:『我现在有一点病,渐渐的就要改善变好了!』。
现今我们由许多的文献资料中已对安慰剂的效果有所了解,如果病患及他的医师坚信某种治疗有效就自然有效,即使治疗并无医学上的价值。
简单而言,这是已经被证实的一项因素,若是某种方式能强烈的将病患的观念由「生病」改变成「痊愈了」在许多的情况之下,就会产生效果。
另外一项因素也蛮中肯的为:如果你发现了上述的「诱导法」依照所指示的运用,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成功!许多早期的作者如李堡医师常常公开在大众前作业。
事实上,他的暗示与治疗并无关联,反而有了很好的疗效,其原因为在一大堆群众里,经常有些人对暗示特别的敏感反应,会完美的依暗示而行﹝就如同舞台娱乐催眠秀一样,总会有一些观众为此一目的非常显著的对象。﹞
因而造成了这样的事实:某人依某一方式而反应使得其它一些人自动地自然而直觉地依样画葫芦,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是模仿他周围人们的反应而动作,因为他们同样地希望某些疾病能得到治愈,这样同时也加强了对此一伟大医师超能的信心。
而这种完全的群众效应使得每个人的反应要比单独受术来得更容易且更深度,附带的,这也就是在名誉好的训练学校学习催眠的优点:通常你都是大众一起学习。
最后让我们再谈一下上一世纪的医药实况,通常仅仅很少一部份为有效的处方,而药典中大部分完完全全为毒物,因此不治疗反而比服药要安全些,因此结合了不治疗及恢复坚强的信心,将得到比当时多数情况的大多数治疗的疗效要好。
现今,在治疗的情形之下,诱导法趋向于更加放松及较少的权威,虽然舞台催眠依然比较强力及威权式。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探索比较现代的方法,同时你可以将这些比较传统的诱导法的效果,与第二章中所叙述的放松技巧,与你自己即席制作的方法互相比较。
如果你以同一位友人做为对象,你会发觉问她对放松法及一些梗为有力的方法的结果:『你的感觉如何?』是非常有趣的,同时看看哪种方法能对你使用的测试制造出更为强烈的反应﹝如运用言语来诱导四肢动作或僵硬等等…﹞,如果你发现所有的结果都因人而异,那将不会令人讶异!!
摘要
你现在应该已经试过了一些传统的诱导法了,仔细看看这些诱导法是属于我们在以前的各各章节中已经坦所过的哪一种基本架构,并且看看整体性的效果,如使得对象眼睛闭上或是除了催眠师的言语之外不想其它任何事情等等,你应该发现一般而言,应该很容易的就产生出前面章节中所产生的一些现象,你可以将之与放松技巧做个比较。
第六章
催眠后暗示
人们对催眠的相关印象有一大部分来自催眠后暗【Posthypnotic suggestion】,我们以一般的社会现象来与之比较,事实上人们很正常的就依据别人所言而有所行动。
受术者诺贝尔奖金得主理查费曼先生【Richard Feynman】对催眠后暗示执行的感受主观的叙述,那些现象都基于在脑中两个次系统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的联结。
建议你一些练习来发觉在正常的情况之下,脑中两种次系统之间建立这样的因果关系的联结是多么的容易,因此你可以与﹝如同前面一章所叙述﹞在初步诱导之后做同样的事情相互比较其容易度。
事实上;叙述创造两系统之间的因果关联的一种用语为学习【learning】,我要求你注意在哪种情况之下学习最容易,我认为焦点注意集中【focussed attention】最好。
但是由于脑中包含了太多的次系统的这个事实,使得此一方式变得复杂了,我们认为每种的次系统都能单独的被引发而激活,为了探查此一现象,我们练习的目标集中于保持只有一种次系统的注意﹝此情况为联结于手指﹞,而在这个同时意识的注意则消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并且你将探查通常称为「催眠后暗示」的现象,你可能已经有点知道这一类的事情了,催眠师告诉对象任何时候一声口哨她都将立正,5分钟之后,催眠师吹了口哨,对象不自主的就立正站好。
一般而言;我认为为了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好先以一种较宽广的情况来看看这类事件。让我们假设你在某人的屋内,她们已出去5分钟,当她们出去前对你说:『请你在电话铃响时,帮我接听一下,好吗?』,若是她们还没有回来,而这时电话的铃声响了,会发生什么事?
我想几乎可以确定,在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反对理由之下,你很自然地就拿起电话并且回话,就如他对你的建议一样,有可能你想要费一些时间想如何回话,也可能你的心正漫游到某类的事情上如:读书、看电视等等,但是当你回电话时,逆自动的就做了,根本不经过任何思考!
此种剧情是如此的自然,根本就毫无痕迹,但是与下列比较看看。催眠师引起对象的注意,如前章所说的诱导,催眠师以一种单调的声音说:
『现在当电话铃响时,你立刻回答它。』,他然后弹指并说:『现在你清醒了,完全清醒了。』几分钟之后,靠近对象的电话铃响,会发生什么事?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对象很单纯的对电话铃响暗示反应,走过去,拿起电话回答,某些人会很自动的去做,根本不加思索,也有人会报告她很清楚的知道曾经被告知要拿起电话,或许她会对此想了一大堆,但是此两者之间有什么大的区别吗?
很明显的答案就是区别很少,除了其中之一略为戏剧化之外;此一观察要点为在大多数的人,只要告诉她们对某一线索来反应去做某件单纯的事情,一般当线索﹝暗示、行动指示﹞产生时,她们都会去做而没有疑问,此称之为社会依从﹝盲从??﹞现象【Social Compliance】。
让我们略为深入探讨这件事,脑中有某一次系统能够认知此一暗示﹝听觉系统之一部份﹞,而另一部份能够执行回答电话的行动﹝据今所知大约此一自动动作为小脑﹞,在上述的两种情况,某人的言语已足够在另一人的脑中一部份的两个次系统之间产生了联结,因而在将来,活动的暗示一出现,就直接引导反应动作。
我提出这两个例子的用意不仅仅是说催眠只是社会盲从﹝有些人固执此一部份Spanos 1986﹞,而且帮助你藉由类似的现象来了解催眠现象,如同我们在第一章中所做的一样。
当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费曼先生在学校时,自愿被催眠,我将引用他书中《别闹了!费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Feynman!】﹝Vintage 1992﹞的一段,来做为第一手资料说明执行催眠后暗示时的感觉。
他﹝催眠师﹞开始拿我做为催眠对象,很快的我就进入了某种状态,他对我说:『你的眼睛睁不开了。』。我对自己说:『我敢说我可以睁开眼睛,但是我不要破坏现状,先看看会进行到什么样的情况。』
当时的情形很有趣,你只不过有一点点迷糊,虽然如此,你还是很确定你能睁得开眼睛,但是由于你没有睁开眼睛,因此由某种意义而言,你的眼睛确实睁不开。他又玩了许多把戏,最后决定我很符合他的要求。
到了正式示范时,他要我们走到舞台上,当着普林斯顿研究所的全体同学面前催眠我们,这次的效应比上次要强,我猜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被催眠。
催眠师做出各种示范表演,让我做了些平常不会去做的事情,最后还说,当我脱离催眠状态之后,不会像平常习惯般的直接走回座位,而先绕场一圈,再由礼堂的后方回到座位上。
在整个进行的过程中,我都隐隐约约的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一直都配合着催眠师的指示动作,但是这次我决定:『该死的,我受够了,我偏要直接就走向座位上。』
时候到了,我站起身来,走下讲台,朝向我的座位走过去,可是突然一阵子烦躁不安的感觉笼罩全身,我觉得非常的不自在,无法继续原先的动作,结果乖乖的绕场走了一圈。
这份报告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 费曼先生在整个过程中,虽然与正常的心里状态并不完全相同,而且有些「模糊」,但并无失去意识的时刻。﹝你由此处可知:对催眠很普遍的误解就是催眠时会完全的失去任何的感觉﹞
2. 对象的内心想法为他选择了顺从催眠师的指示。
3. 某事使他对催眠印象特别深刻---某些冲突---当他意识的意志与暗示有差异时---他发现他的身体却执行与他本人意愿相违背的事情。
而在先前的章节中,所做实验的结果,此种违反意志做某件事并不是个太特异的现象,你能发觉到例如:伸出的手掌合拢的想法,若是能坚决的暗示一段足够的时间,双手掌自然的就会合拢,即使意识中想要制止之,或者存在有某件东西刺激脸部的想法,此时皮肤自然就会感觉痒,即使你在理智上知道根本就没有任何道理。
更进一步,你可能已经相当熟悉某些时刻当你对暗示反应而执行某类行动,如:点香烟、喝一杯、与某人调情取乐、打某人等等,而那个时候,意识却警觉的说:『我不该做!』。因此当脑部的某一次系统不顾较高层系统的命令:『不要!』而采取行动,这是一点也不稀罕的事实。
所以现在你对于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观念了,或许你还想再多体验一些类似费曼先生曾经被做过的实验,如果你想对自己做些实验,你或许可以想一些单纯的某些暗示反应动作 。
例如对电话铃声,你可以决定当铃声响时搔抓鼻子﹝此为我在下一节中所举的例子﹞或是你决定当某人进入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