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彻底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21)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hrxlw.com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前面已经说过,儿童满l岁,就能懂得成人说出的某些词。当成人说出这些词的时候,儿童就用定向反应或运动反应来回答。例如,成人问:“小猫呢?”儿童就会注视小猫或转头去找小猫。成人问:“饼干呢?”儿童就会把饼干放到成人嘴里。1岁以后,儿童也能说出某些词,但是数量非常少,这只能算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开始。
约从一岁半起,儿童对言语的积极性就大大高涨起来。随着对言语的理解,儿童也开始更多地表现出言语活动。言语交际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从而使儿童的言语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阶段(约从一岁半到三岁) 这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的阶段。在儿童言语发展上是一个跃进的阶段。儿童的积极言语表达能力也很快发展起来,言语结构也更加复杂化。这就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从1.5~3岁这段时间,儿童的言语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1.5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
例如,儿童说“帽帽”(儿童常用重叠词,如宝宝、咪咪、汪汪、灯灯等),这可能是说“我要戴帽帽”,也可能是说“我的帽帽给哥哥拿走了”,等等。因此,它不能很好地表达儿童的意思,而且发音也常常有不准确不清楚的情况。去理解儿童的这种单词句也比较困难,即使是父母也包含着许多猜的成分,他们有时借助于儿童的非言语信息,如姿势、面部表情等去理解。
第二,1.5岁以后,儿童的词汇数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也明显扩大。一般认为:1岁左右出现20个左右的词;2岁出现300~500个词;3岁接近1 000个词。我国有研究指出:2.5~3岁的词汇为860~1 065个。
各类研究结果,尽管存在一定差异,但可以看出一个共同趋势,即1岁半以后,在儿童的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之外,其他各类词,如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等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
正是由于上述能力的增长,1.5岁以后儿童开始出现了多词句。
第三,1.5~3岁儿童运用句子能力的发生和发展。
1.5岁以后,由于词汇数量的增长,词类范围的扩大,使儿童有了说出句子的可能。虽然这些句子开始时很简单,也谈不上什么句法规则,但毕竟运用句子的能力开始产生了,国内的一些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六章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游戏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劳动
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七节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第八节 学前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
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学前期是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叫学前期。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
这一时期,是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我们知道,儿童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经过三年的时间,已从一个软弱无能的个体发展到能够直立行走,广泛操纵物体,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并且能从事一些最初步的游戏活动。就在这样发展的基础上,儿童进入了学前时期。
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同时,由于考虑到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成人也对儿童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开始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
这就是说,学前儿童开始产生了新的需要,即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学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他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他的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比较远大的目的。因此,就在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上的主要矛盾。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个特点。
学前儿童的第二个特点是: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由于言语还不够发展,因而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当然,学前儿童也在不断形成一般表象和低级的概念,他们已能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概念和逻辑思维都具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的特色。他们一般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例如,花是好看的,果实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学前儿童也能掌握数的概念和进行计算,但是同样需要直观形象的不断支持和强化,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同时,也正由于学前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和言语的不够发展,儿童还不能经常有意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一般心理过程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的心理活动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前儿童还是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他很容易受外界新颖的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有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当然,在整个学前时期内,在教育影响下,这种特点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一般说来,从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地增长着。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的不断增长,就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
学前儿童的第三个特点是:从这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婴儿的行为主要是受直接作用于他的事物所支配的,把这些事物挪开了,儿童的心理活动也就随之而停止或改变。到了学前时期,由于儿童在教育影响下,皮质抑制的迅速发展和言语系统的初步发展,因而行为的自觉性就逐渐发展起来,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这就为形成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提供主要条件。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当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使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儿童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发展
在学前期,儿童的大脑两半球开始显示不同的作用──左半球和右半球开始执行不同的功能。一般说来,左半球处理的信息是关于每一个条目本身的内容;右半球处理的信息是关于各个条目之间的关系或联系。这种功能之间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举例如下。
例一,关于视觉方面。
让儿童观察一张很简单的画。如果你要求他们把画一点一点地描下来(强调条目),则把画放在右侧视觉区做得更快、更正确;但如果你要求他们把此画同另一幅画比较(强调模型),把两幅画都放在左侧视觉区做得更好。
例二,关于听觉方面。
让儿童把一个听筒放在耳朵上,然后播放不同的声音,如果播放的是一列数字(强调条目),右耳的功能更好些;但如果播放的是一首乐曲(强调模型),则左耳的功能更好些。
例三,关于触觉方面。
给学前儿童一个简单的三面体,如木制积木,放在一个袋子里,不让他们看,而让他们摸。一般说来,儿童感觉出它的完全的形状(强调模型),通过左手更容易些;但如果数这个积木有多少个角(强调条目),通过右手更容易。
以上实验充分说明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在学前期儿童已经很明显,而且说明了对侧支配的问题。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上的作用
第一,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儿童体验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就理解和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都是跟儿童周围的生活条件密切联系的,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样。
但是,游戏又跟劳动、学习这些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不完全一样。
首先,游戏跟劳动不同,劳动要生产物质财富,而游戏并不生产什么。其次,游戏也跟学习不同,学习虽然也不创造什么财富,它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例如,要回答课题或完成作业,而游戏则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
因此,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一方面,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另一方面,它又像劳动和学习活动那样是一种社会义务。在某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游戏是在假想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形式。
学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情况,由于心理发展上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经验能力又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游戏作为主导活动,而不能以劳动或学习作为主导活动。这也就是说,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第二,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游戏不但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活动形式,而且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先,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某一角色的任务,必须努力去完成,他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而身体的运动器官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个性品质也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研究表明:社会游戏与角色游戏之间有密切相关。假装游戏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社会扮演(角色)游戏的频率与各种承担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不管什么年龄、性别、智商和活动性水平的幼儿,经常与同伴进行假装游戏的,比其他幼儿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
必须指出: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成人一方面要关心、组织、指导儿童的游戏,同时,也不要流于包办代替,更不要随意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更应该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有计划地把游戏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第六节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七节 婴儿个性特征的萌芽表现
婴儿注意的发展
婴儿时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才刚刚开始萌芽。
从儿童生活的第二年起,随着儿童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开始对周围很多事物感到兴趣,这就使婴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意注意是整个婴儿期占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它表现在许多方面。第一,对周围事物的无意注意。2岁的儿童对周围事物的留意程度有时超过我们的预料。例如,一个2岁2个月的孩子注意到对面楼顶上有几只鸽子,于是他每天都扒在窗上看它们,想跟它们玩。他还注意到奶奶家窗户外面经常有一台拖拉机,可回到自己的家扒在窗上看就没有了,于是问妈妈:“怎么没有拖拉机呀?”第二,对别人谈话的无意注意。两岁左右的儿童很留心别人的谈话,他们经常出其不意地接上别人的话茬。例如,一个2岁3个月的孩子,每当听到大人谈论有关他的话题,无论正干什么都立刻停下来,说:“说我呢。”第三,对事物的变化的无意注意。两岁多的儿童不仅注意到周围不变的事物,而且对事物的变化也很敏感。例如,一次,托儿所的一个儿童穿了件新衣服,老师说“XX真漂亮”,一个小男孩马上鲍过来说“我先看见的”。又一次,妈妈的眼镜打碎了,这个儿童问:“妈妈怎么没戴眼镜?”据天津和平保育院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hrxlw.com/xinlizixun/xinli_2948.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21]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咨询
教育孩子的四句话
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不能承受挫折
不要与孩子的心灵脱节
毁掉孩子“自尊”的18种...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自强自立的情绪智力在青...
赞美尊重无痕
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
热点心理咨询
推荐心理咨询
相关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咨询方法
社会和谐需要心理咨询塑...
无专业兴趣的心理咨询
学习吃力的留级退学的心...
学习没劲的心理咨询案例
想家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
中学生心理意识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拯救心灵心理咨询案例集
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