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彻底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33)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hrxlw.com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决于学校集体的教育、教师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儿童道德经验发展的水平。教师从低年级起,就抓住机会,特别是在儿童由于认识和行为不一致而产生的思想斗争中,逐步使儿童学会独立地辨别是非,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这是培养儿童道德信念的重要条件。
小学儿童还缺乏稳定的道德信念,但这不等于说,小学儿童就不能做出很好的道德行为来。事实上,小学儿童已经可以做出很使人感动的道德行为,不过这常常是由于道德情感或道德习惯,而不是由于高度的道德信念。
根据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研究,有研究者指出: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有从具体形象性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趋势,上述三个方面的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形象抽象性具有一致性。
研究还指出,小学儿童已初步掌握了道德范畴,但对不同范畴的理解有不同的水平,显示出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而言,对己方面的道德概念发展水平较高;对社会方面的道德概念的发展水平次之;对人方面的道德概念的发展水平最低。
总之,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已初步系统化,即初步掌握了社会范畴的内容,开始向道德原则水平发展。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言行脱节现象的原因
儿童有了道德意识,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从道德品质的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要求看来,更重要的是怎样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正如教师经验和观察研究所证明的,儿童在道德品质上,言与行、认识与行动脱节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儿童的言与行、认识与行动脱节的情况,不只在道德现象领域中存在,在非道德现象领域(如知识与技能技巧)中也存在。同时,这种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年龄阶段特点,但是,在正确的教育下,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认识与行动脱节的情况都是可以相对减少的。
某些研究者认为:儿童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越大。其实,在这里,主要不是年龄特点问题,如果说有年龄特点问题的话,那只是由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行为比较简单,比较外露,他们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而年龄较大的儿童,行为就比较复杂,也日益学会掩饰自己的行为。
在正确的教育下,小学儿童比学前儿童更能把道德知识运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是言行脱节的现象仍然是存在的。根据一些观察和实验研究看来,小学儿童道德品质上言行脱节的现象,主要有以下的情况和原因。
第一,由于模仿的倾向。小学儿童还有强烈的模仿倾向,他们往往喜欢模仿同学或成人的行为,模仿电影或戏剧的角色,模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等。他们感到这种模仿很有意思,以致明知被模仿的举动是不正确的、不好的,但仍然照样做了。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教育儿童正确对待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并为儿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事实也证明:教师或家长本身的言行脱节会对儿童发生很坏的影响。例如,教师要求儿童整洁,而自己却很不整洁,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不能对儿童起教育作用。
第二,由于无意。有些儿童明明知道道德规则,但是无意地做出了不好的行为来。他们常常在做错以后很惋惜地说:“不知怎的就做出来了。”这在低年级儿童更是常有的事,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必要的道德习惯。因此,教师注意改造儿童的旧的不良习惯和建立新的合乎道德要求的习惯,是很必要的。
第三,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有些儿童虽然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他们在某些人的面前表现得言行一致,而在另一些人的面前却言行不一致。例如,有些儿童在父亲面前听话,在母亲面前却不听话。有些儿童在某一教师上课时守纪律,在另一个教师上课时却不守纪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常常是由于教师或成人的教育不统一所造成的,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如教师的教学法不良或成人本身有缺点等等。
第四,只会说,不会做。有些儿童一般是理解道德原则的,他们能够正确地说出在什么样的场合应当怎样行动,但是他们的行为中却不力图按照这些道德知识去行事。道德知识是一回事,道德行为却是另一回事。例如,他们称赞一些英雄人物的道德品质,并给很高的评价,但是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常常不能努力学习,不能遵守集体纪律,而且并不感到什么惭愧和不安。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促使儿童保持言行一致
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看来,要想比较有效地消除儿童在道德品质上言行脱节的情况,促使儿童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保持一致、统一的关系,必须全面考虑和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
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一致指出;环境和教育不能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这在儿童个性的发展上,也是一样。谁都知道,同一教育影响,对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效果。正如维果茨基所指出: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儿童心理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他认为这个中介就是儿童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的体验就像一个三棱镜,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能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
对一些成绩落后和品行不好的儿童的研究证明:儿童成绩落后,常常不是由于智力落后,而是由于学习态度不好,例如,不愿意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缺乏学习的自信心等等。而儿童学习态度不好,常常是和儿童在一定的生活条件或教育下所形成的内心体验相联系的。一年级儿童虽然有了很好的入学条件,有了从事学习的准备和愿望,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就可以毫无曲折地、顺利地学习下去。他能否顺利地进行学习,还要看他能不能克服困难,好好学习;看他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怎样,看他和周围的人的关系是否正常;等等。如果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克服,而又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及时帮助,甚至相反,还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斥责或讥讽,这时候,儿童往往会用不好的行为来“抗议”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他开始用捣乱、丑角表情等等维护自己、肯定自己。这就形成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和周围的人的要求的矛盾和冲突。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正确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或内心体验,了解儿童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才能适当地提出教育要求,并使这种教育要求成为促使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效因素。
(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在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以后,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措施来促使儿童具有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具有把道德知识付诸行动的愿望。也就是说,应当设法把对儿童的外部要求逐步变成儿童的内心要求,逐步成为儿童的动机和需要,使儿童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
首先,必须激发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要在积极的动机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实现,一切强迫、惩罚的方式是无效的。所谓积极的动机,就是外部的要求变成了儿童的“内心的”需要,社会的动机变成个人的动机。有些研究者提出,唤起儿童的同情心,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是激发儿童的道德动机的一个重要手段。移情是儿童采取道德行为的一个基础。
其次,必须创造条件使儿童有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的机会。道德行为不是一两次尝试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使儿童有反复练习的机会,必须使道德行为变成道德习惯。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
在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中,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占有很显著的地位。
所谓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而不是依靠外界强制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在教师的要求下,也能遵守一定的纪律,但是主要不是出自内心的自觉,因而还谈不上自觉纪律。儿童进人小学以后,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不但自觉纪律的形成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但是,初入学的儿童是否能形成自觉纪律?他们的自觉纪律的一般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怎样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关于这些问题,心理学工作者曾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有遵守纪律的良好愿望,但是由于他们还不善于记住和运用规则,有好模仿的倾向,以及易疲劳的特点,以致常常容易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同时,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一年级的儿童是完全有可能形成自觉纪律的。
关于儿童纪律行为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的专门研究指出:儿童的纪律行为是从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变成儿童的内心需要的过程。
这个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如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依靠外部措施(详细的规定、及时的检查等)。
第二阶段──教育要求可以具有比较精简概括的性质(只以提示的方式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教育要求具有一般的原则性(儿童开始以自我检查为主要形式)。
研究者还认为:上述阶段只是一般的发展过程,具体到每一个儿童,情况可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了解这些情况,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十章 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少年期学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少年期学生学习活动和认识过程的发展
第三节 少年期学生社会化和个性的发展
少年期学习活动的变化
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这一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少年期的主要特点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也就是说,少年期具有过渡性。正如有的心理学著作所描述的那样,在少年与成人的关系上,少年正处在“听话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过渡的阶段。
儿童进入初中以来,表面看来,仍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但是和小学时期比较起来,在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不同的新的特点。
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的学习比较起来,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中学学习的科目比起小学来有了很大的分化,学科的分类比以前显著地增加了。以前的数学主要是算术,现在主要是代数和几何;以前只有自然常识,现在有了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不但学科加多了,而且每一学科的内容比以前扩大和加深了。在学科的系统上,已经接近于科学体系。在学科的内容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常识,而是反映事物一般规律的、有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为了掌握有系统的科学规律,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就迅速地发展起来。当然,在初中的各门学科中,抽象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科抽象的程度比较大(如代数、几何),有些学科抽象的程度比较小(如历史、地理、生物),但是,少年要领会这些知识,都需要一定发展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
其次,在学习的方法方面:随着各门学科的分化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学习的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从中学开始,科任教师增多了,每个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少年学会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也和小学时期不一样,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善于听讲,会记笔记,会按照教学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例如,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熟记教材等等。在课后,要求学生能独立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做图解、提要,分析综合复杂的习题等等。这一切,就要求少年在学习上必须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少年开始适应这些新的变化的时候,可能发生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少年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事实证明:对于新的学习要求缺乏适当的准备,常常是少年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少年期的社会化任务
在初中时期,少年开始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为了能够成功地适应成人社会,他们要学习许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就是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其社会化任务的内容。
少年的第一项社会化任务是谋求获得独立,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谋求获得独立之所以是少年的社会化任务,是由三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少年在青春发育期所发生的身体外形、内部机能、性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使得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开始产生“自己不再是孩子”的感觉。第二,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hrxlw.com/xinlizixun/xinli_2948.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33]
[
34
] [
35
] [
36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咨询
教育孩子的四句话
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不能承受挫折
不要与孩子的心灵脱节
毁掉孩子“自尊”的18种...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自强自立的情绪智力在青...
赞美尊重无痕
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
热点心理咨询
推荐心理咨询
相关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咨询方法
社会和谐需要心理咨询塑...
无专业兴趣的心理咨询
学习吃力的留级退学的心...
学习没劲的心理咨询案例
想家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
中学生心理意识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拯救心灵心理咨询案例集
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