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不想上学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开导

时间:2025-06-06 16:42:43  来源:  作者:
孩子说不想上学,这确实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直接强迫或者批评往往效果不好,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开导孩子需要耐心、理解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1. 先倾听,再理解,而不是急着解决问题:
安静地听: 当孩子表达不想上学时,先别急着说教或指责。给他一个拥抱,或者安静地坐在他旁边,让他知道你在认真听。
鼓励表达: 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爸爸,是什么让你不想去学校吗?” 或者 “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吗,让你觉得不开心?”
共情他的感受: 即使你觉得他的理由很幼稚,也要先接纳他的情绪。可以说:“听起来你好像很累/很害怕/很难过,是吗?” “妈妈/爸爸理解你不想离开家/不想去学校的心情。” 让他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看见和理解的。
2. 尝试找出不想上学背后的真正原因:
孩子可能说不出来具体原因,需要你细心观察和引导:
是分离焦虑吗? 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或者转学后的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会不安。可以多给他一些早晨的拥抱和鼓励,放学后第一时间接他,并创造温馨的亲子时光。
是社交问题吗? 他是不是在学校交不到朋友?被同学欺负或排挤了?还是不合群,觉得孤单?可以问问:“在学校有和哪个小朋友玩得开心吗?” “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你不舒服的事情?”
是学习压力吗? 觉得功课太难跟不上?害怕考试?担心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可以问问:“学校里学的知识,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个科目让你觉得特别难?”
是身体原因吗? 睡眠不足导致早上起不来?在学校午餐不合胃口?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
是觉得学校没意思吗? 觉得上课很无聊?活动太少?
3. 针对原因,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
如果是分离焦虑:
建立固定的告别仪式: 每天早上用拥抱、亲吻或一句鼓励的话告别。
增强安全感: 告诉他你会在放学时准时接他,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会照顾他。
循序渐进: 如果一开始几天不去,可以尝试先去半天,再慢慢适应全天。
如果是社交问题:
鼓励交友: 鼓励他主动和同学打招呼、一起玩。
教社交技巧: 模拟一些社交场景,教他如何加入别人的游戏,如何分享,如何处理小矛盾。
和老师沟通: 了解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请老师帮忙多关注,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他参与。
组织同学聚会: 在家里邀请一两个他的同学玩,帮助他在熟悉的环境下建立友谊。
如果是学习压力:
降低期望,关注过程: 不要只盯着分数,多鼓励他的努力和进步。
提供帮助: 如果有困难,和他一起复习,或者寻求老师、课外辅导的帮助。
培养学习兴趣: 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找到他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如果是觉得没意思:
强调学校的乐趣: 提醒他学校里有趣的事情,比如喜欢某个老师、某个游戏、某个活动、某个小伙伴。
一起期待: 比如周末可以一起准备周一要用的东西,聊聊周一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如果是身体原因:
调整作息: 确保他晚上睡够,早上能精力充沛地起床。
关注饮食: 了解学校午餐情况,如果需要可以准备一些他喜欢吃的健康零食。
检查健康: 如果持续身体不适,带他去看医生。
4. 家长自身的调整也很重要:
保持冷静: 孩子看到你焦虑,他可能更焦虑。尽量保持平和的态度。
避免威胁和惩罚: “再不去学校就不给你买玩具了”这类话,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会破坏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积极沟通: 和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及时让老师知道孩子的困难。
言传身教: 展现你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态度,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好事。
5. 给予选择和掌控感:
有时候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感觉完全被控制。可以给他一些有限的选择,比如:“你想带哪个水杯去学校?” “你想穿这件衣服还是那件去学校?” 这能让他感觉自己对事情有一定的掌控权。
记住:
耐心是关键: 孩子适应需要时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每个孩子不同: 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最重要。
关注积极面: 即使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
如果尝试了很多方法,孩子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情绪问题(如持续哭闹、拒绝沟通、影响睡眠饮食等),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帮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