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COPY了父母的婚姻吗?(3)
陈花点点头:“也许吧。可是,我觉得那种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好啊。有什么话说出来,有气发泄一下,过一会儿就好了。”
“评价一种行为处理决定的模式的好坏有两个标准:第一,它本身对于解决问题是否有效;第二,它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别人是认可它还是反对它。”
邓军接茬:“你爸妈老是为一些芝麻小事,争来争去,只是将情绪弄坏了,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可是,他们吵得快,好得也快,吵吵闹闹,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且谁也觉得离不开谁。”陈花反驳。
“你们说的都对,但这并不矛盾。一种无效的方式,如果两人都认同,那就是有意义的。所以说,虽然你们各自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并不好,但他们仍然能和睦生活在一起,这说明这两种方式是分别适用了他们的婚姻。但现在,你们都极力反对对方的方式,婚姻中出现矛盾,怎么办?既无效,也无意义的东西,还要吗?”
夫妻俩面面相觑,不作声。
“丈夫可不可以向妻子承认你的处世方式有些问题?”
邓军犹豫了一会儿,转向妻子说:“也许,我这种‘凡事退让,凡事回避’的原则并不是最好的。事实也证明,它有时候会误事的。比如,上次你给孩子买进口米粉……”邓军终于忍不住,将先前偷偷告诉我的那个秘密向妻子坦诚了。
陈花一听,立即跳起来:“天啦!竟然还有这样的事!你怎么不告诉我?我早就和店家说好了的,如果米粉口味不合适,可以拿去换的。没想到,你竟然将它倒进厕所了!浪费可耻!”陈花气得满脸通红。
“我……我……”邓军一时语塞。
现场出现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陈花终于开口了,语气缓慢:“也许,我的气势是有点太嚣张,如果我能平心静气地和你说事儿,你也就犯不着偷偷地干这个冤枉事了。”
邓军点点头:“是的,我当时不敢和你说,就是怕惹怒你,将你的火气越烧越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自己偷偷换了。”
我笑着说:“这事说不准还成了好事呢!这可以让你们认识到不致力于共同解决问题而鲁莽行事的后果。”
“每次问他意见,他不说,我心里就有气,心想,这个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不想当家,我也懒得当家了,所以,有时却就故意做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来气气他。事后再想,是有点儿后悔。”陈花说。
“认识到自己处理问题方式的不对,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我问他们。
陈花思忖了一会儿,说:“他在很多方面的经验都比我丰富,还是应该多听听他的意见。”
邓军忍不住笑了:“你本来就做得很不错嘛。什么事都要来问我,大事小事都要来讨论一下。”
“讨厌!”陈花斜他一眼,嗔道,“以前哪是真想问你的意见,不过是想找茬和你吵架,抱怨一番,所以你说什么我都会反驳。”
“呵呵,我早就看出来了,心里明镜儿似的。所以,我什么意见都不说嘛。”邓军有些得意,“不过,你既然抬举咱,真的愿意征求我的意见,那我也应该从‘乌龟壳’里钻出来,和你好好讨论一番。”
“现在还真的有一件很迫切的事需要讨论。明天就要开学了,你说,咱女儿到底上哪所幼儿园呢?”
“是真的想听听我的意见?还是只不过想向我宣布你的决定并证明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当然真的想听你的意见,我拿不准。”
“行,那我就坦白说了,我认为……”
从一种旧的行为模式转变为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是需要不断实践和练习的,而且需要双方都有克制力和宽容心。
恭喜这对夫妻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也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在婚姻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幸福模式。
婚姻处方
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学习了一套处理冲突的模式,并将其带进自己的婚姻。这个模式可能会促进婚姻的幸福美满,也可能会成为幸福的天敌。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婚姻出现了“各唱各调,互不买账”的状况,不妨做一些自省。
1.你们复制了谁的模式?
自以为是是人的本性。当一件东西属于自己的时候,总是千般呵护万般好,而一旦后退一步,将它当做公共物品或是其他人的物品的时候,才能够做出客观的评判。将你的行为模式“物归原主”,看看它是从哪里来的,属于谁的。
你COPY了父母的婚姻吗?(4)
事实证明,很多人处理冲突的方式都是复制了父母的模式。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这是对原生家庭的认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2.父母的行为模式对处理问题有效吗?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可能从小深受父母这种无效模式的影响。当然,吵闹夫妻白头偕老,“闷葫芦”夫妻相伴一生的情况也是常见的,这只能表明他们是彼此认同那种“无效”模式的。我们“拿来主义”的原则是那个东西本身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因为流行或者有人在用。
3.你们愿意改变吗?
对各自的行为模式做了客观的评判之后,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固步自封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变意味着你们对父母模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继承,改变意味着你们将建立彼此认同属于你们自己的幸福模式。
本案例对家庭教育也有一定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范本。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没有取舍地全盘接受;或者即使认为某种方式不对,但出于对父母权威的尊重,其潜意识也会产生认同。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慎重自己的言行,尽量将科学、正确、优良的东西传给孩子。
这对夫妻像“母子”(1)
诊疗档案
姓名:戴 芳 年龄:33岁 职业:社科所研究员
姓名:刘立达 年龄:30岁 职业:电视台记者
自述:妻子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却怨言重重;丈夫嫌妻子将生活弄得复杂,但又非常享受妻子的细致料理。
诊断:“母子模式”的夫妻关系是一种非正常状态,是需要做出调整的。婚姻是两个成年男女之间的爱的契约,权利和义务、爱和被爱都是互相的,要礼尚往来,讲求平衡。
夫妻俩坐下后,我先给妻子倒了一杯水。妻子将水推到丈夫面前,丈夫一仰脖子“咕咚”喝了。我又倒了一杯水,本以为这回妻子会端到自己面前,或者丈夫会推给妻子,没想到,丈夫毫不客气端起来又喝了,还嘀咕道:“真是口渴了。”妻子面露愠色,说:“给你熬的小米粥你不喝,偏要吃干面包,活该口渴!”丈夫立刻叫起来:“天天早上喝小米粥,肚子都抗议了!”妻子的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小米粥既经济又营养,别人想喝还喝不着呢!”
突然觉得这对夫妻像母子。“母子”的婚姻能幸福吗?
戴芳的烦恼:“管家婆”的角色可真累
当初和刘立达结婚时,很多人都反对,有人说我配不上他,因为我是再婚,年龄比他大3岁,而他是电视台记者,性格开朗,长相英俊;也有人说他配不上我,我是硕士生,单位好,为人处事成熟、稳重、周到,而他是本科生,聘用记者,办事粗心、马虎,简直就是一个愣头青。都说婚姻如鞋子,好不好看别人评价,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相信,我们之间的爱能战胜年龄、学历、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
我们义无反顾地结婚了。
我的工作比较有规律,每天下班后我就回家,晚上和休息日都坐在书房看书。刘立达每天奔波于各个采访点,晚上还要到台里剪辑节目。他比较爱热闹,有时工作不忙,也要和朋友们出去喝酒、聊天至深夜。我希望他时不时地给我打个电话,让我知道他在哪儿、干什么,这样我才能放心。他口头上答应的好,可是事实上根本做不到。到了晚上10点,如果他还没回来,或者是没和我联系,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再也无法专心看书了,于是不停地拨他的电话,不停地开窗眺望或者竖起耳朵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