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中夫妻关系的观点,许多人以为婚姻是两个半人加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正确的夫妻关系应该是“两个完整的人决定要共处在一起,然而他们都知道没有了另一方自己仍能好好地活下去。”也就是说,构成婚姻关系的一对男女应该首先是两个独立完整的人。作者抨击了那种“追求一种纠缠不清或过分亲密的关系,彼此都相信没有对方自己就活不下去了”的恋爱观,并将这种错误的观点归溯为人们从小被灌输的关于真爱的定义,以为真爱就是一种“难舍难分的关系”,作者指出,“婚姻关系是家庭的基础,带着过分粘结的爱情观点走进婚姻的人,难免对婚姻有过高的期望和以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延续,而忽略了彼此间的界限。倘若在婚姻中,觉得自己并不完整,需要对方跟自己加在一起才完整的话,那么两个半人心态形成的婚姻,是充满危险的和不安稳的。如果父母彼此不能独立,却彼此期望完整的心情,往往会造成亲密关系上的真空,而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因为父母需要有一些孩子成为小大人,去填补他们自身在亲密关系上的真空状态。”
关于夫妻关系,我一直心领神会的是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来到这世间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幸福的婚姻是因为找对了另一半,而不幸的婚姻自然是与另一半错过了。回想自己走入婚姻的心路历程时,我发现,那关于寻找另一半的说法,其实只是一个甜蜜的谎言,戳穿这个谎言,起初让人有些心痛,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关于婚姻的一个温馨甜美的梦,在这个梦中,我们想与所爱的人爱到不分彼此,爱到为对方能奉献出一切。恋爱可能是所有关系中最具沉溺性的了。坠入爱河并非因为爱,而只是一种生理上的亲密感,此时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界线崩溃并有强烈的情绪变化,爱的关系能够占满人的心灵,像止痛剂一般解除焦虑的痛苦。这种经验倘若占满整个意识,就也成了种沉溺性的上瘾反应。如果用这样的视角去看罗密欧与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对殉情的情侣,他们四人应该都是犯了对恋爱上瘾的病,假设这两对情人能终成眷属,他们的婚姻并不见得会幸福,或许还会比一般人的婚姻更不稳定,因为他们爱得太粘了,这样的爱可以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却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永恒的矛盾起点。在现实生活里,我们除了要有爱情,还得面对因为爱情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相爱了,结婚了,有孩子了,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心智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常会发现,爱得太粘也会伤得不浅。
我想,大部分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和我一样,认为自己找对了另一半。把感情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向往那种一生一世的爱情,相信与自己所爱的人组成家庭,自己的生命就能从此焕然一新,再与自己所爱的人生育一个孩子,自己便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但在为人妻为人母后,为什么还是会有心灵空虚的时候?为什么在婚前坚信不疑找对的另一半却在婚后让自己有过深深的失望?现在看来,这空虚与失望就是因为相信了真爱是两个半人相遇的谎言。我对爱人寄以太高的期望,以为凭借他就能实现自己人生的完满,所以在成家后,当矛盾出现时,我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总是将其归罪为爱人没有对我付出完整的爱,我把爱人视为生活的全部,也希望他能以我为中心,当爱人自我表现得多一点时,我便指责他“自私”,怪他爱我不够。女人们更是被教导要把命运托付给一个好男人,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这种‘真爱’其实是一种沉溺性的关系,双方都相信自己不能没有对方,只要其中的一方成长或者改变了,这样的关系便会陷入危机当中。流行歌曲也大力鼓吹着这种观念,它们将受苦美化,并强调自己的快乐完全取决于他人。例如:‘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生命就没有了光亮’,而我们是听着这些歌曲长大的,尤其是在人格形成时的青春时代。”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思想上有问题的人,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现代独立女性中的一员,因为我不用靠爱人来养活自己,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感情上却并算不是独立的女性,那些对爱人产生的大大小小的失望正是我没有自我的表现,对爱人隔三差五的指责也正是我不尊重爱人自我的原因。爱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不仅会伤及所爱的人,也会伤到自己, “爱是一种承诺,需要克服懒惰和恐惧,愿意冒险暴露自己,并冒着被拒绝的危险去付出。因此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意志和抉择的行为。真正的爱始于‘自爱’,以及对自己的珍视,我们必须先学会重视自己才能重视他人。”看来,在爱别人之前,我们首先得学会爱自己。
在为人妻四年多,为人母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做个好妻子好母亲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人妻为人母其实是需要接受终生在岗培训的,天性贤淑的女人并不见得就能做个好妻子好母亲,这里的所谓“好妻子好母亲”的标准应该被赋予更多的内容。我的祖母勤劳贤淑,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但她这一生却很凄惨,原因就在于她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当然,这与那个旧时代有关系,是那个旧时代扼杀了她的自我。可作为21世纪,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我们却不应该再丧失自我,因为我们自己的完整意味着我们孩子的完整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