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辍学

心理困扰型厌学辍学心理咨询后复学案例

时间:2025-02-24 13:55:55  来源:  作者:
16 岁的女生诗涵,正值青春年华,却因容貌焦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自己的外貌不够出众,对自己的身材、五官百般挑剔。这种过度的自我审视,让她变得极度敏感,周围同学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玩笑话,都会被她解读为对自己外貌的嘲笑。​ 长期的精神压力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诗涵喘不过气来。她开始出现厌食症状,每一次进食都仿佛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她总觉得自己多吃一口就会变得更胖更丑。不仅如此,内心的痛苦无处排解,她甚至开始尝试自残,用身体上的疼痛来缓解精神上的折磨。在学校的每一天对她而言都如坐针毡,她痛苦地自述 “在学校像坐牢”,最终,为了逃离这一切,她以谎称患病的方式休学。​ 休学期间,诗涵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窗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光线。她整日对着镜子,反复打量自己,眼中满是厌恶与绝望。情绪也变得极不稳定,时而低落消沉,默默流泪;时而暴躁易怒,对家人的关心恶语相向。父母看着女儿日渐憔悴的模样,时刻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在专业心理机构的建议下,他们带着诗涵接受心理咨询。​ 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诗涵认识到自己对容貌的不合理认知。通过展示大量不同外貌特征的成功人士案例,引导她明白外貌并非决定个人价值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内在品质和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同时,咨询师组织了社交支持小组,小组成员有着相似的经历,大家在一个充满温暖、接纳和理解的环境中,互相倾诉、互相鼓励。诗涵在这个小组中,逐渐打开心扉,听到他人的经历,她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定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心理辅导,诗涵决定复学。复学后,咨询师与学校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反校园欺凌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老师在班级中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再以貌取人。同学们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关心诗涵,邀请她参与各种活动。在咨询师、学校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诗涵的厌食、自残行为逐渐消失,她开始正常饮食,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校园生活,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不再被容貌焦虑所困扰,而是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