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时间:2025-02-27 20:24:22  来源:  作者:

他有一种向往成功的情感,之后从涂色开始,给他色彩上的刺激。他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及时给予鼓励,强化他的自尊心和
荣誉感。

在幼儿园,我们鼓励他参加绘画比赛。他的作品多次被张贴出来,这让他有了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不错”的感觉
,增强他的自信心,为以后克服绘画方面遇到的困难、挫折奠定基础。家长的鼓励、孩子的努力,再加上幼儿园老师的辅导,结果我
们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年就获得区幼儿绘画比赛二等奖,让他初尝了成功的乐趣。

到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们又
支持他利用课余时间跟美术老师学画画,动员他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美术方面的比赛,如蜡泥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每次我
们都先让他谈一下构思,然后帮助他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接着让他自己制作,我们家长就在旁加以指点,对好的,及时表扬、肯定,
不够的地方,让他改正,力求让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作品来。很快,我们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孩子在多项比赛中都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这些成绩都有赖于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培养,但是如果
孩子没有良好的兴趣,这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孩子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他对美术的爱好程度,让他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孩子现在还小,可能还没有对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定位,但从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激发他的智慧和灵感总是
有好处的。

孩子除了在美术方面表现出色,他还比较喜欢下棋。从5岁多开始学下棋,到现在9岁,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
开始输了的时候,孩子因为自尊心强,会经常哭鼻子,这时他父亲就帮助他分析输的原因,是错了哪几步棋造成的,因此他的棋艺逐
渐有所提高。为了表现自己,孩子还经常“缠着”父亲与他下棋。他父亲在下棋过程中给他不断强化这样一个思想:棋差一着,满盘
皆输,看对方行一步棋,要预见到后几步棋的情况出现。孩子也经常自己与自己下棋,有时还就某一盘棋和父亲讨论。这样做,既培
养了兴趣,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心理素质,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知道了失败
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纯真而热烈的兴趣。
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人才,需要有大胆创新,富有开拓精
神的人才,而这就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那些水平一般,但又没有兴趣,没有特长的孩子,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平庸者。我
们作为新一代孩子的父母,更有责任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用兴趣开拓孩子的未来,因为,孩子的使命就是创造未来。

第三部
分学习力:孩子登上知识高峰的阶梯(2)

让孩子从学习中体会乐趣

时代的发展给每个人都提出了高标准的素质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包括智能、品德、身体、心理多方面的素质,而学会学习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盲标准中,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学习,并从
中体会乐趣呢?

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中小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普遍不
喜欢,调查发现,中小学的课程中,除了像物理、化学这样的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课程受到学生的喜欢外,其他课程的喜欢比例随
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学生比例由小学一年级的65.31%和60.77%降到初三年级的39.04%和42.9%
。喜欢“外语”的学生比例:小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但初中“外语”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就连音乐、美术、体育这样极易
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都使学生感到厌烦。

据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好成绩的追求,而不是兴趣
。孩子们在对“为什么喜欢该科目”的原因做出解释时,选择“成绩好”的比例集中在70-80%,选择“老师讲解好”的比例为30%
,而选择“有兴趣”的比例不超过30%。这说明,相当多的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较高,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尽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
非常好,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大部分孩子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苦学完成学业。

但是任何事情
都有例外,在很多同学感到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重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学得生动活泼,主要是这些同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调控自己的身心负担。

爱迪生在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
长和老师都是那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爱迪生的兴趣,因此,他从来
没有好好地在椅子上坐过。老师在讲台上教课,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制造
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入教室。他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长期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爱迪生往
往妨碍了别人上课。

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爱迪生忽然举手发问
:“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对她说:“爱迪生这孩子一
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
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让他上学了吧。”

爱迪生的母亲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爱迪生比同
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爱迪生,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