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时间:2025-02-27 20:24:22  来源:  作者:

现实生活
中,人们常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对此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过分计较在意,能够笑一笑就过去,这就是宽容。
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
戈为玉帛。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此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
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

一位翻译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泰国的一个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
中英文的翻译。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大约4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
哭得筋疲力尽了。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
这位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
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孩子的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
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我亲眼看见这
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
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只见那位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
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就是要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做父母的,既
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同样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
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作为成人的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1)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
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
于与人相处。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
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

会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学下棋时,往往仅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而不会考虑别人会怎样
。只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我怎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应当如何一一应对。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
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
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角度上
考虑,就会理解老人的那份关爱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
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
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
要事事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
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
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
宽容的。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
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
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
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
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
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
”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
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
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第
四部分健康心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1)

权威教育机构调查统计,青少年对性问题感到神秘的约占40%,对性感到恐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