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情感、感觉、直觉等一切心理活动。荣格这样做,实际
上是要为包括无意识在内的人的感性 (此处指文学、艺术、宗
教和神话学意义上的感性而非生理学意义上的感性)争得地
位,通过结束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抗和纷争,把人的心理
联结为一个整体,并从而为漂泊流离、无家可归的现代 “自
我意识”找到一个可以栖息安身之地而不致惶惶如丧家之犬。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原型和集体无意识这一基
本思想中,已经集中体现了荣格重建精神家园的理论意向。
三、“个性化”之路
荣格重建精神家园的另一 “策略”,是把精神分析学改造
成 “精神综合学”。尽管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把自
己的心理学称为 “分析心理学”以区别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学,但我们却不应忽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最后的目
的性指向上,更应该视为 “综合”心理学而不是 “分析”心
理学。
----------------------- 页面 77-----------------------
荣格:神话人格
72
荣格很清楚:在他的心理学中,分析不过是手段,综合
才是要达到的目的。现代人的精神痛苦既然在很大程度上来
源于精神的解体,在这种情况下,再用 “分析”的方法去把
人已经十分残破的精神分解得七零八落,究竟是在为人解除
痛苦呢?还是在为人制造痛苦呢?弗洛伊德 “分解简化的方
法”固然符合 “思维经济原则”,但如果每个人的精神作为一
个完整的世界毕竟有其 “合目的性”,那就不应该将其强行纳
入某种理论、某种标准。荣格注意到:精神分析学作为一门
严格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具有把人丰富复杂的心理生活简化
还原的危险,他因此提出一系列补充修正的方案——例如主
张把梦理解为具有目的性内涵的象征而不是仅仅理解为基于
某种病因的 “症状”或 “符号”,又例如主张以 “综合建构的
方法”来补充弗洛伊德 “分解简化方法”的种种不足 (详
后)。这些视野更为开阔的 “修正”,既可以视为对弗洛伊德
的发展、丰富和补充,又可以视为对弗洛伊德学说的平衡、消
解与背叛。
“个性化”( )这一概念,突出地表明荣格有
individuation
使精神分析学同时担负起 “精神综合”任务的内在意向。“个
性化”一词,在荣格那里具有双重涵义:一是成为独特的、独
立的个体;二是重建心理的完整与统一。荣格说:“我用 ‘个
性化’这个术语来表示一种心理过程,经由这一过程,个人
逐渐变成一个在心理上 ‘不可分的’(- )即一个独
in dividual
立的、不可分的统一体或 ‘整体’。”在这句话中,荣格故意
把 (个人、个体)一词按其构成拆开为 “ -
individual in
”。 - 既有 “独立的,分开的”意思,又有
dividual in dividual
----------------------- 页面 78-----------------------
荣格的思想
73
“统一的,不可分的”意思。那么,荣格使用这相互矛盾的双
关语,究竟是要用它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在荣格看来,个
体的精神始于一种混沌未分的统一状态。在这之后,只要具
备适当的条件,它就会如同一粒树种必然长成一棵大树一样,
逐渐发展为一个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分化,但却仍然保持着内
在统一性的“整体”。个性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地认识自
己,并在此基础上去尽可能充分地实现自己和 “赞育万物”。
既然充分的自我 (自性)实现涉及到心理的分化,个性化进
程中当然也就隐含着人格分裂和片面发展的危险。然而尽管
如此,个性化作为心理发展的一种内在趋势,却总是以自发
的顽强努力,不断地在心理分化的同时致力于心理的整合,致
力于重建精神的 “完整”、“统一”和 “不可分”。霍尔和诺德
贝在谈及这一点时指出:“虽然完全的分化、平衡和统一的目
标很难达到,但至少,这正是人格发展所选择的方向。这种
自我实现的努力和使人格臻于完美的努力是一种原型,也就
是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倾向…… (个性化)不仅意味
着每一个心理系统会分化得不同于别的系统,而且更重要的
还在于:每一个系统的内部也发生了分化,从单一的结构成
长为复杂的结构。结构的复杂性意味着一种结构能够以多种
方式表现自己。举例来说,没有获得充分发展的自我只有很
少一点简单的自我意识方式,当他逐渐个性化之后,它的全
部自觉行为就大大地扩展了。个性化了的自我能够在它对世
界的各种知觉中获得很高的鉴别力;它能够领悟表象与表象
的微妙关系,能够深入到各种现象的意义中去。”(《荣格心
理学入门》,第 112—113页。)
----------------------- 页面 79-----------------------
荣格:神话人格
74
个性化同时意味着心理的分化与整合。荣格说:“分化
( )的意思是差异的发展,部分与整体的分离
differentiation
……只要一种心理功能仍然与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心理功能明
显地混合在一起而不能单独靠自己发挥作用,它就仍处于
‘原始’状况……”未分化的思维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受一些与
该问题不相干的情感的干扰,未分化的情感则常常混合着某
些幻觉。要使心理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化是一
个必要的前提。但分化中却包含着片面发展的危险。此外,分
别得到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极有可能 “各自为政”而使人格陷
入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整
合离不开某些 “超越的”、“更高的”甚至 “神秘的”象征,神
话、艺术、宗教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们满足了人对于这类
象征的需要。
在一个把实利看得高于精神的社会中,“个性化”进程必
然受制于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种种物质需要虽然也可以
视为精神需要的体现,但正如任何片面的追求都必然把人扭
曲一样,对 “物质”的贪得无厌的追求,往往成为对精神追
求的最大限制,因而总是孕涵着把人降低到动物水平或机器
水平的危险。另一方面,只要对拼命追求物质利益的 “强迫
冲动”作深层心理分析,隐藏在这种冲动下面的 “权力意
志”、“死亡恐惧”等等便往往暴露无遗——而随着个人的成
长,最需要由更高的精神追求来予以平衡和消解的,恰恰是
这些未能被人意识到,并因而极大妨碍了个性化进程的 “心
理障碍”。
个性化的另一障碍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即
----------------------- 页面 80-----------------------
荣格的思想
75
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