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很多遍心经,才从其深奥的意理中悟出一丝浅意。《心经》是教人觉悟的文章。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尔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曾揭谛.菩提萨婆诃.
大致的解读 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达安乐解脱的那一边。世间万像等同于空,得到的、希望的、作为的、知道的、终究都会是空。各种相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说宇宙中其实是什么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一切是没有固定的相状的。我们的享受、我们的欲望、我们的作为、我们的明了、和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是虚妄的。没有距离,没有意识,没有不明了的,也没有能明了的。以至于没有死也没有不死。没有什么办法让得到的存在的东西永恒,所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拥有。 《心经》告诉我们要根据佛所说的,要用自心的“般若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把自己渡到安乐解脱的那一边。所言的“般若智慧”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清净之心,寂静之心,光明之心。不要在乎那些虚妄的受想行识,得失荣辱。心里没有思念顾虑才能会轻松解脱,放下一切才会没有恐慌惧怕,远离非份不实际的幻想,才会终究没有烦恼生死得到安乐解脱。同时应当把自心始终放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得到最高的、平等的、真正的觉悟。
所有心理痛苦的根源有共同的基本心理规律:
1,把“这不好”,“那不好”的想法当真,形成怨憎会苦。
2,把‘’得‘’,“失”当真。形成爱别离苦。
3,把“这很好”,“那很好”的想法当真,并执着这个念头形成贪执,形成求不得而苦。
根源是把念头当真,把形形色色的变化的现象当真。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形成惯性执着,依赖于心外在的原本是变化的幻象,故在苦海中颠沛流离。
要想从痛苦里获得自由,唯有训练我们的觉悟智慧,照见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因缘和合的暂时聚集,每时每刻都在刹那生灭,无有恒定。觉照到这一现象,对任何变化不再贪执。则会离苦获得内心的安宁。
大智慧又自由自在的觉悟之人,能在研究世界和人的关系的过程时,觉悟到世界真实的变化。这个 世界是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 ,但是一般的还没有觉悟到真相的大众却想要在这种变化中寻求到一厢情愿想象的稳定。就好像是站在湍急的河流里,张开了双臂,在试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河水。这不是很不理智吗?一切人类的痛苦都是把所见所闻认为可以以为维持到自己认为的“好”的状态不变,这种人所执着的贪心妄念跟宇宙真相相违背,就会因为不觉悟而导致精神上的痛苦。
如能觉悟到真相,一切的现象都是缘起性空,了无自性的,所有看见的、看不见的因缘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所谓的“好”状态的变化。所以本质上一切都为“空”,所有从来没有稳固的存在,所以也就没有失去。了悟此空性智慧,就从恐惧里跳脱出来。
所以真正的觉悟的人不会在事情上纠结,只会安住的当下,全心的体验和经历真正做的事情。因为他珍惜眼前的一切人事物,知道每一刻都在不断的流逝,每一刻都是新的一刻。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能拥有的就在当下。不为过去而懊悔、流泪。同时感恩所有的发生都成为觉悟的助缘。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能证悟空性智慧,放下精神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创造他的美好生活,既然一切缘起性空,所以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安住于变化,拥抱变化而不是畏惧变化,善用空性智慧无中生有,走出智慧路,靠自己的智慧、劳动、创造,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同时不执迷在宇宙、生命的幻象中,凭着觉醒而清醒自在。
心理咨询师夏伟微信QQ362890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