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恐怖症 | 自卑 | 视线恐惧症 | 脸红恐惧症 | 异性恐惧症 | 表情恐惧症 | 余光恐惧症 | 内向 | 社交恐惧症 | 手抖 | 社交障碍 | 紧张 | 敏感 | 自信心 | 口吃 | 专题
  • 当前位置:社交恐惧症首页 >> 自卑 >>
  • 讨厌别人就是讨厌自己更深刻的自卑表现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谁是你的人格对立面?
                                               作者:  武志红
     
        你恨一个人?  这种恨就是你的需要。

      你讨厌一个人?这种讨厌就是你的需要。

      3月,我在广州开了一个6天的课程“自我觉醒之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引导学员形成矛盾的意识。

      矛盾的意识,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看到A,也就看到了-A。

      譬如,看到了内向,也就看到了外向;看到了快乐,也就看到了悲伤;看到了强势,也就看到了弱小……

      这个道理貌似很简单,但真能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并不容易,还是先讲一个故事吧。

      结果是谁选择的?

      一个初中同学有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他讨厌自己的太太,觉得她不仅丑,而且说话总是不合时宜,总之他一看到太太就气不打一处来,说上一句话就吵,吵上三句就会动手,于是家里总是闹得不得安宁。

      同时,他还有一个情人,非常漂亮,而且极其能干,在应酬场合,她不会说错一句话。

      面对这种矛盾,他总是在想,一定要和太太离婚,一定要和情人结婚,而情人也说爱他,也多次说自己做好了准备,只要他离婚她就离婚,有时看到他没有离婚的勇气,就说她先离婚然后他再离婚……

      这貌似是很正常的,毕竟这边是钟爱的条件优秀的情人,而那边是讨厌的面目可憎的太太。

      但是,这个故事有很多离奇的地方。

      首先,他是先和情人有约会的准恋爱关系,再认识太太的。所以,这个情感纠结的历史比他的婚姻还要长。

      这很奇怪,我问他,既然先认识了情人,而你们又很相爱,那么为什么没有走到一起去。他回答说,那时他很自卑,觉得自己个子矮小且其貌不扬,而情人是那么漂亮迷人,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还担心她对他并不是真心的。

      一开始不理解她是否真心,那后来呢?

      和太太订婚后很快就明白,情人对自己的爱是真心的,那时就想退亲,但总是下不了决心,结果一拖再拖,越拖离婚难度越大,越拖和情人走到一起的代价越大。

      在整个讲述过程中,他一再说“这是命”。在咨询中,同样一句话,如果来访者在短时间内说上3次甚至更多,我就会特别留意起来,并询问对方,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什么。这样做,经常会不经意问出非常有价值的结果来,而这次也不例外。

      我问他,你一再说“这是命”,你这样说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

      他回答说,他是和太太相亲认识的,而在和太太相亲前,在父母安排下,他已和20余个女子相过亲,什么样的人都有,但他谁都没答应,他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和太太相亲是最后一次。他到了女方家,一进房间,看到屋子里坐著四五个女孩,其中一个明显最难看,他心里一咯噔,暗自祈祷说:“千万不要是她。”

      没想到,果真是她,而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应了,他觉得这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所以说“这是命”。

      这真是一个关键的细节,揪住这个细节,我一再问他,这个“命”是谁制造的?

      最初,他说不知道,也许是老天爷之类的神秘力量吧,但最后,他承认,这是他的选择。

      选择是为了逃避自卑

      他的右手,有蛮严重的皮肤病。我问他,这种皮肤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他想了想,说结婚后第八年。

      我再问,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他说,那一年,他第二个儿子出生了。他觉得,第二个儿子出生,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在棺材上亲手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他离婚的事情再无可能了。

      所以,他恨自己的手。当他这样说时,我能看到,他的右手正微微颤抖。

      我再问他,是谁想要第二个儿子。虽然我和太太商量要第二个孩子时,我还是忍不住有一丝惊讶。

      谈到这里,事情就非常清楚了。一开始,他说,是别的因素导致他不能和钟爱的情人在一起,譬如他的太太、孩子,他的父母和亲戚的反对等。但最后,他清楚地看到,一切都是他的选择。

      这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分裂。意识上,他想和太太离婚,想和梦中情人共度人生,但潜意识上,他根本不想离婚,根本不想和梦中情人一起过日子,所以,尽管和看似完美的情人早就相恋,但他还是选择了与他认为又丑又不会讲话的太太结婚,这是他的渴求。或者说,看似完美的情人,是他意识上的渴求,而看似一无是处的太太,是他潜意识上的渴求。

      他潜意识上渴求什么呢?

      答案他前面已经给出。他说了,和看似完美的情人在一起,他很自卑。其实不只和她在一起自卑,和其他女孩在一起,他都很自卑。对此,他承认说,那时不只和女孩在一起自卑,在任何人面前他都有强烈的自卑,他觉得自己很丑,别人不会真心接纳他,只是因为他特别会开玩笑而能给大家带来乐子,所以他的人缘看起来还不错。

      那时,你觉得自己很丑?我请他注意他的这句话。

      这有什么奇怪的吗?他回答说,那时我是这样觉得的,但后来越来越强壮高大,并且挣钱越来越多,这种感觉就没了。

      你讨厌自己丑吗?我再问。

      讨厌!他回答说。

      这种讨厌,和你对太太的讨厌像不像?

      听我这么问,他感到震惊,因为对自己丑的讨厌,和对太太丑的讨厌,这的确是蛮像的。

      我解释说,你对太太的讨厌,其实是对自己内在一部分的讨厌,你内心有一个自卑的小孩,你将这个自卑的小孩投射到太太身上了。也即,你将对自己这一部分的讨厌投射到你太太身上了。

      假若没有太太,这种讨厌就会是你内心的战争。但是,自己讨厌自己这种感觉太痛苦了,而将这种内心的战争转化成外在的关系里的战争,自己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解脱了,只是这样做伤害了太太。

      这也是你为什么没有选择和看似完美的情人一起生活的重要原因,假若这种内在的冲突没有得到化解。那么,你选择的情人越优秀,你就会越自卑,整天生活在自卑中的感觉很不好受吧?相反,如果选择一个条件很差的配偶,整天让她自卑,而自己高高在上,是不是会舒服很多?虽然这会有很大代价,但毕竟高高在上的滋味还是比自卑要好很多。

      聚焦自己内心深处

      我这个初中同学的故事,可以很经典地诠释“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的道理,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无比渴望和美貌情人一起生活是A,而-A就是惧怕这种生活,或者说,这种看似美好的生活有巨大代价;和“又丑又不会说话”的太太一起生活的痛苦是A,而-A就是在这种生活中隐藏著的巨大好处;

      情人的“完美”是A,而他在情人面前的自惭形秽就是-A;太太的自卑是A,而他在太太面前的高高在上就是-A;

      以前,他看上去很自卑是A,而他对高高在上的感觉的渴求就是-A;现在,他看上去很自信是A,而他内心中藏著一个自卑的小孩就是-A。

      总之,他的意识和潜意识是分裂的,意识上渴求A,但潜意识上恋栈-A。A的程度看起来有多强,-A的程度看起来也就有多强。对于他而言,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鸿沟太宽了,以至于意识对潜意识的秘密一直没有觉察,这导致他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严重的冲突中。

      那么,该怎么化解这一冲突呢?关键是将注意力的焦点从外部转移到自己的内部来。以前,他会一直盯著太太和情人,在两者之间犹疑,总是想著该如何在她们之间做选择,但现在,他要明白这是自己内心的事情,答案不再是她们之间的二选一,而是他该如何改变内心。

      要改变内心的方向很简单,就是拉近A和-A之间的距离。譬如,对于他而言,这么多年来,A的分数可能是9.5分,-A的分数相应也是9.5分。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分裂,但假若A和-A的分数都逐渐减至7分、5分乃至3分,那么冲突就逐渐减轻了,而内心的冲突减轻后,外部的冲突也会相应减轻。

      在我的课程“自我觉醒之路”中,我留过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作业:用5~10个形容词描绘“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

      其实,这就是A和-A,真实的自己就是A,理想的自己就是-A。

      真实的自己是怎么形成的?或者说,我现在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是在关系中形成,更具体而言,就是童年时在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时形成。

      作为新精神分析流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当孩子呈现某种品质时,得到了父母的亲近,也即在关系中的奖励,那么孩子就会执著于这种品质,并将其视为“好我”。

      相反,当孩子呈现某种品质时,遭到了父母的疏远,也即在关系中的惩罚,那么孩子就会惧怕或抵触自己这种品质,并将其视为“坏我”。

      通常而言,“真实的自己”也即“好我”。

      “好我”和优点不一样,“真实的自己”中有很多缺点,我们会觉得自己某些个性已经严重不适应目前的生活需要了,非常想改变但却改变不了。

      但这只是从当下的情形看的,而假若去审视我们的童年的话,会发现,几乎所有“ 真实的自己”中的个性,都曾经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获得过很多好处的。也就是说,在我们潜意识深处,其实是将这些个性视为了“好的”,认为这些个性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长大后,我们或许一时碰触不到潜意识深处的感受和想法了,于是忘记了这些个性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譬如,3名学员问我,他们的孩子怕猫怕狗,这是怎么回事。还有一些学员也反映过类似问题,但这3名学员反映的问题有一致性,都是他们的孩子怕那种小型的狗,而对大型的狗,惧怕却要少很多。

      那么,很简单,猫和小型狗,会让人联想到什么呢?就是毛茸茸的宠物,必须仰赖人的照料才能生存,而且特别在乎主人的关注。

      再了解他们的故事会发现,他们的孩子在相当程度上就堪称完美宠物,非常粘人,缺乏独立性,胆子小,同时又蛮好玩。

      在我的理解中,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喜欢孩子有独立意志,所以这些孩子为了维持与父母的关系,尽可能地继续获得父母的亲近和认可,同时又免于惩罚,不得已变得像宠物一样了。但是,他们又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平时,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在别的事物上,并不容易看见自己,就没什么问题,但当那些小宠物站在他们面前,就像照镜子一样照出了他们的存在,于是他们一下子变得恐慌起来,但他们其实恐慌的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总能找到你的-A

      找到A比较容易,但看到自己身上也有-A,这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挑战了。

      前天,和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时,我谈到了这个道理。他觉得很有意思,但这好像不能用到他的身上,因为他觉得他非常和谐一致,看不到自己内心有A与-A的冲突。

      是吗,我回答说,这很有意思,请你列一下你的个性吧。

      他列了以下几个:“负责、勤劳、善解人意、顽固、强势”。这几个个性的相反很容易找到,就是“不负责任、懒惰、任性、灵活、容易受人摆布”。他觉得,这些-A他身上没有。

      你自己身上没有,你身边的人有没有呢?有没有至少这样一个人,他和你的关系很重要,而他恰恰具备你的这些-A。

      他想了想说,我的父母和我的兄弟姐妹,都是一样的。我的配偶没有我那么负责和勤劳,但也只是程度上弱一些。

      思考片刻,他忽然激动地说:“我的拍档”。他说,拍档的确是和他完全不一样的人,那些-A在拍档身上都有,最近他们老起冲突,甚至已经闹到了准备散伙的份上。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每次起冲突都是同一个模式:他交代一些相对不是那么难的任务给拍档,然后委婉地、和风细雨地、温和地引导拍档,这个任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完成。但是,到了最后他发现,拍档总是会莫名其妙地使用自己固有的一些办法来做工作,而且总是完成不了任务。这时他们就会吵架,吵到激烈的时候就彼此威胁闹分手。

      我问他,这种模式中你的生活中有过吗?

      他想了想说,没有。

      但是,我已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中猜到,他的妈妈在他小时候就是这样对待他的,于是我直接问他,小时候妈妈是怎样教你做事的。

      他愣了一下说,妈妈对他的方式,和他对拍档的方式,只有最初的部分是很像的,妈妈也是委婉地、和风细雨地、温和地引导他。但面对妈妈,他是非常温顺、非常乖地聆听妈妈的教诲,并按照妈妈说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而且还常常比妈妈设想得更好。

      像一个乖孩子一样完成妈妈的教诲,这是你的A,那么,你的内心中有没有过相反的渴望呢?例如根本不想按照妈妈的意思做事,而完全为所欲为,也就是像你的拍档那样,甚至远比他更过分?

      他再一次愣住了,那种渴望,他自然是有过,只是已经很久远了,而且似乎已很微弱了。但这越微弱,就越要寻求表达,因为这是我们内心深处最重要的渴望,它被压抑得如此厉害,以至于意识上完全不能聆听到。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人,让那个人替自己表达这种呼声。

      我说,这就是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拍档的原因,相信以你识人的眼光,如果纯粹为了公司的经营,你可能根本不会选择这个拍档,但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偶然的理由,令你硬是选择了这个拍档。这不是你做生意的需要,而是你内心的需要,你需要找一个人,把你内心深处被严重压抑的东西投射到他的身上,那样看到了他,也就像是看到了你自己。我回答说,首先,你要感谢你的拍档。选择这样的一个拍档,这是你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他满足了你的这个需要,甚至这个需要比成功都重要。这个拍档成了你的替罪羊,让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将你内心的冲突转嫁到这个外部关系上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你的痛苦。

      所以,你要感谢他,非常用心地感谢他。

      简单的练习

      这个练习是从美国催眠治疗师斯蒂芬·吉利根那里借鉴而来的,分三个步骤:

      1.列出你的所有重要个性,也即列出A。

      2.找出-A。

      3.对自己说,我可以A,也可以-A。

      在找出A与-A时,不要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贴切地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例如,“正直善良”和“邪恶自私”就是表面性的语言,但“考虑别人的感受”和“考虑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贴切的表达了。

      找-A的时候,不用著急,一定要用你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A。

      至于第三步,其更具体的做法如下:

      1.带著感觉对自己说,我可以A;

      2.带著感觉对自己说,我可以-A;

      3.带著感觉对自己说,我可以同时拥有A与-A,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

      这是个很简单的练习,也很容易操作,如若你非常认真地去做这个练习,这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shejiaokongju/shejiaokongbu_6950.html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社交恐惧症
  • 畏惧别人的看法
  • 我极度不自信,怎么办
  • 自尊心比较强,喜欢和别...
  • 变的比较自卑容易紧张慌乱
  • 不要妄自菲薄的认为自己...
  • 希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喜...
  • 总是想很多给自己很多压力
  • 无法容忍自己的任何失误
  • 别人说自己有口臭
  • 尖子生缘何自卑胆小
  • 热点社交恐惧症
  • 推荐社交恐惧症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度...
  • 成功营销人员必备十大心态
  • 自卑心理治疗方法
  • 八种做法帮他清除心中自卑
  • 相关社交恐惧症
  • 变的比较自卑容易紧张慌乱
  • 尖子生缘何自卑胆小
  • 高学历也可能产生自卑感
  • 做人很失败,总是很自卑
  • 被别人嘲笑变的很自卑
  • 不必为城乡差异而自卑
  • 样样不如别人感到很自卑
  • 自负自视过高也是另外一...
  • 人人都自卑
  • 自卑总觉得自己没有用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