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恐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照片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恐怖症 | 自卑 | 视线恐惧症 | 脸红恐惧症 | 异性恐惧症 | 表情恐惧症 | 余光恐惧症 | 内向 | 社交恐惧症 | 手抖 | 社交障碍 | 紧张 | 敏感 | 自信心 | 口吃 | 嫉妒 | 羞怯 | 专题
  • 当前位置:社交恐惧症首页 >> 自卑 >>
  • 自卑心理如何化解和克服 (17)
  •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现的“生命意义”。“咖啡壶从桌上掉下来烫伤了我”,这就是生活!如果一个女孩的自传这样开头,她的终身将伴随一种无助感,她会夸大生活里的危险和困难,这样的发现一点都不会令人奇怪。在她心底,她责怪其他人没有照料好她,对此我们也不会奇怪。有人这么不小心,让这么小的孩子处于这样的危险之中。另一种最初记忆描绘出一种相似的世界之图:“记得3岁时,我从婴儿车里摔下来”。这种最初记忆会导致不断做这样一个梦:世界末日快到了。我在午夜醒来,发现天空被大火照得通红。星星纷纷坠落,我们与另一个星球相撞了。但正要爆炸之际,我就醒来了。这个病人是个学生,当问他他是否害怕什么东西时,他说:“我害怕我的生活不会成功。”很明显他的最初记忆和他反复做的梦让他气馁,并且加重了他对失败和灾祸的恐惧之心。
      有个12岁的男孩,因为尿床,并且总和妈妈发生冲突,被带到了诊所,他说起他的最初记忆:“妈妈以为我丢了,冲到街上大叫我的名字,她害怕极了,但其实我一直藏在屋里的橱柜里”。通过这个记忆,我们得到这个解释:生命的意义在于通过制造麻烦以博取注意;获得安全感的途径是欺骗;我不受重视,但我能愚弄别人。他的尿床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使他处于受担忧得到关注的焦点。他妈妈这么焦虑紧张,正证实了他对生命的诠释。
      就像这里所提的例子,这个男孩早已形成了一个印象:外面世界的生活充满危险,他断定:唯有别人都为他担忧时,他才安全。只有用这种方法他才能安慰自己;如果自己需要的话,别人便会来保护我的。
      一位35岁的女士有这样一个最初记忆:“黑暗中,我在楼梯上,比我略大的表哥打开门,跟着我走下来,我被他吓了一大跳。”从这个记忆看来,她可能不大习惯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与异性在一起尤其不自在。一问,她果然是个独生女,而且35岁了还未婚。
      下面的例子体现出一种发展更为完善的社会感:“我记得妈妈让我推小妹妹的婴儿车。”然而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看到这样的迹象:只与弱者在一起才自如,并且可能还依赖母亲。当新生婴儿降生时,最好是得到年纪较长的孩子的合作来照料他,使他们对家里的新成员感兴趣,并分担保护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得到了他们的合作,大孩子就不易认为对婴儿的关注削弱了自己的重要性而憎恨这个婴儿。
      想与别人在一起的欲望不一定表明对他人真正感兴趣。当一个女孩被问及到最初记忆时,她回答道:“我与姐姐和另外两个女伴一起玩。”在此,我们当然可以看到这个小女孩正在学习与人和睦相处。但是,当她说她的最大恐怖是“孤伶伶的一个人”时,我们对她又有了新的了解。从中我们看到她缺乏独立性的迹象。
      一旦我们发现并了解了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我们就找到了打开他整个人格的钥匙。有人称人的性格不可能改变,实际上这种观点只属于那些没有找到解开情境之匙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任何证据或疗法如果没有揭开原始错误,它就不可能奏效。而改进的唯一途径,就是培养他们更有合作精神和更勇敢无畏的生活方式。
      学会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相互合作精神是我们能抵制神经症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因此,这一点极其重要;培养并鼓励小孩参予合作,允许他们与同龄人一起作事或玩耍以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任何对合作的阻碍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以被宠坏的小孩为例: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并且会把这种对别人缺乏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他们对功课感兴趣,只因为他们以为这样老师会喜欢自己。只有他们以为于自己有利的东西,他们才听得进去。在他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这种缺乏社会感的结果会愈加明显。一旦开始曲解生命的意义,他们便不再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感。从此他们也就无法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挫折了。
      我们不能将一个人的早期错误归咎于他,只能在他开始品尝苦果时帮他改正错误。一个小孩若没有学过地理,我们不能期望他在地理考试中得高分。同样道理,一个小孩若没学过与人合作,我们不能期望他在需要合作的工作中表现良好。但是,生命中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任何困难的征服,都必须是在人类社会的框架之中,并增加人类幸福。唯有那些懂得生命在于奉献的人,才会充满勇气并很可能获得成功。
      倘若老师、家长和心理学家都清楚赋予生命意义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倘若他们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能确信:缺乏社会感的儿童最终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生活中的机遇产生一种更为良好的感觉。遇到挫折时,他们不会放弃努力,不会另寻捷径,不会逃避责任或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不会谋求额外照顾或特殊同情,他们不会觉得颜面扫地而施行报复,不会追问:“活着有什么用?它给了我什么?”他们只会说:“我要自己开始生活。这是我自己的事,我完全能做好。我是自己行为的主宰。推陈出新的工作,只能靠自己。”倘使这样面对生活,做一个独立而合作的人,那么人类文明前途无量。
      增强生活方式
      下面这一事实马上就帮我们澄清了梦的意图。我们做梦,但早晨醒来一般忘了自己的梦,似乎不留一丝痕迹。果真如此吗?一丝痕迹被未留下?是有东西留下的:我们还留有梦中所引起的感觉。图像不复存在,对梦的了解也丝毫未留——留下的只是萦绕于心的感觉。梦的意图肯定存在于它所激发的感觉之中。梦只是激发感觉的方式和工具。梦的目的在于它所遗留下来的感觉。
      一个人产生的感觉必定与其生活方式保持一致。梦中想法和白天想法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这两者之间并无严格区分。这种差异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在梦中比在醒时与现实的接触要少,但并未真正脱离现实。如果白天我们牵挂某个问题,那么在睡眠中也会牵挂这个问题。即使在熟睡中,我们仍能使自己不掉下订。这一事实说明,在熟睡中,我们与现实的联系依然存在。大街上喧嚣吵闹,父母也能安然入睡;但孩子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会马上醒来。即使在熟睡中,我们与外界也依然保持联系。然而,这时感官知觉虽然存在,但已经减弱了,我们与现实的联系也减少了。做梦时,我们只是孤身一人,社会的要求并不那么急迫地压着我们。在梦里的想法中,我们也不必那么忠实地应付周围的环境。
      只有当我们没有紧张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睡眠才不会受到干扰。做梦是对宁静睡眠的一种干扰。我们可以断定:只有当我们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只有当现实即使在熟睡中也压迫着我们,并向我们展现我们所面对并要求找到答案的问题时,我们才会做梦。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在睡眠中心灵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因为在梦中面对的不是全部环境,某些问题看上去要容易一些,所提供的解决方法要求我们作的调整也最小。梦的意图是要支持并增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激发与之最相适宜的感觉。但是,生活方式为什么还需要支持?有什么东西可能威胁到它?从现实和常识的角度看,生活方式不堪一击。 因此,梦的意图就是保卫生活方式抵御常识的种种要求。这使我们有了一个有趣的了解。如果一个人遇到一个问题,他不想依照常识来解决,他的这种态度便可通过梦所激发的感觉得以确定。
      初见之下,这似乎与我们醒时的生活相对立,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对立。我们可以通过与醒时完全一样的方式来激发各种感觉。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又不想用常识来解决,而想继续沿用他落伍的生活方式,他必会施展浑身解数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辩护,使它显得令人满意。例如,有个人的目标可能是轻轻松松地赚到钱,而不通过奋斗和劳动,不为他人做贡献。他也会想到有人在赌博中输了钱,遭了灾,但他想过上舒适的生活,想暴富。他会怎么做呢?他为自己构想出这样一幅图画:通过投机赚了钱、买了汽车,过着奢侈的生活,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个阔佬。通过这些幻觉,他激起了促使自己行动的感觉。最后,他便抛开了常识,开始赌博。
      在更为常见的情况下,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一部他看过并喜爱的戏剧。我们便会开始觉得好像放下工具,跑到戏剧去了。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他会为自己构想未来。如果他真的神魂颠倒,他会把未来构想得很美好。有时,如果他觉得悲观,他对未来的构想便会浑浑噩噩。但不论怎样,他都会激起自己的感觉。通过注意他在自己身上激起的是哪种感觉,我们可以判断他是哪一类人。
      如果做梦之后只有感觉留下,那常识又怎样了呢?梦与常识是一对死敌。我们可能发现:那些不想受到感觉欺骗、喜欢以科学的方式行事的人,他们不常做梦,甚至根本不做梦。还有些人不想通过正常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想运用符合常识的解决方法。常识是合作的一个方面,那些没有很好地学会合作的人讨厌常识。这些人常常做梦。他们担心生活方式会获胜、会得到正常理由,他们想逃避现实的挑战。我们断定:梦是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现实问题之间架一座桥梁,以免于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生活方式既是梦的创作者,又是它的制片人和导演。它总会激发一个人所需要的感觉。在梦中发现的东西,我们都可在其他特征和行为中找到。无论做梦与否,我们都会用同一办法来处理问题,但梦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支持和理由。
      果真如此,对于梦的了解,我们便迈出了极为重要的新的一步:在梦中,我们是在愚弄自己。每个梦都是一次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其全部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心境,使我们为面对某种情况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在梦中,我们能看到与日常生活完全一样的个性。但也要看到,在心灵的作坊中,这种个性正在为白天所要运用的各种感觉做准备。如果真的如此,在梦的构造中,在它所采用的意义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自我欺骗。
      我们发现了什么呢?首先,我们发现,对于各种图像、插图和事件,会有某种选择。我们曾提及这种选择。回顾过去的时候,这个人便是把图像的事件整编为一部选集。我们发现这种选择是有目的的,他只会从记忆中选择那些能支持其优越感目标的事件。是人的目标操纵他的记忆。同样,在构造一个梦时,我们选出的事只会加强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我们遇到某些问题时,揭露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要求。这样,这种对于事件的选择性表示出与我们的现实困难有关的生活方式的意义。现实地处理这些困难需要常识,但生活方式拒不让步。
      符号与暗喻
      梦还有其他哪些来源呢?人们在古代便已观察到,现代又有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了:梦主要由暗喻和符号构成。如一个心理学家所说:“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梦为什么要用新的语言和暗喻来表达?答案很简单,如果直来直去,不用暗喻和符号,我们便无法避开常识。暗喻和符号可以滥用。它们可以综合不同的意义,可以同时说两件事,其中一件还可能是假的。从中还可以得出不合逻辑的结论。它们还能激发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在运用它们。如果想纠正某个人,我们会说:“不要这么小孩气!”我们使用暗喻时,不相关的事情、只诉诸情感的事情,都会混进来。或许有一个大个子对一个小个子生气,他说:“他是条毛毛虫草,只配让人踩。”用这个暗喻,他在为自己的愤怒找正当理由。
      暗喻是一种奇妙的表达工具,但我们可以欺骗自己。当荷马描述希腊军队如雄狮般弛骋疆场时他给了我们一个壮观的形象。难道我们相信他想准确地描写一群可怜、肮脏的士兵怎样在战场上爬行吗?不,他是想让我们把他们视为雄狮。我们知道他们不是真的雄狮,但如果诗人描述士兵们怎样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怎样鼓起勇气或避开危境,他们的甲胄如何破旧等细枝末节,我们便不会有这么深的印象了。运用暗喻是为了美,为了想象,为了幻想。然而,我们必须强调,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错了,那他所动用的暗喻和符号便十分危险。
      一个学生面临考试。这个问题浅显,他应当鼓起勇气,运用常识来处理它。但倘使他的生活方式是想逃避,他可能会梦见自己在作战。他用暗喻将这个浅显的问题描绘出来,这样便觉得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害怕了。或者他会梦到自己站在悬崖旁边,必须后退才不会掉下去。他必须产生这种感觉来作为一种躲避的策略,一种逃避现实的形式。他把考试比拟为悬崖,欺骗自己。同样,我们还可认出梦中常用的另一个花招,这就是把一个问题化小,只留下原来问题的精髓部分,然后剩余部分用一个暗喻表达出来,视为原问题一样加以处理。
      例如,还有一个学生,充满勇气,有长远的生活观,希望能完成功课,通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shejiaokongju/shejiaokongbu_9950.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社交恐惧症
  • 自卑心理如何化解和克服
  • 埋怨自己不如人不够漂亮...
  • 自卑的人心里对自己的期...
  • 残疾并不是负担
  • 残疾如何克服自卑
  • 缺点是你的一部分
  • 做不好而生自己的气
  • 指责摧毁内在的灵魂
  • 我对自己感到生气因为我...
  • 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
  • 热点社交恐惧症
  • 埋怨自己不如人不够漂亮...
  • 把自己当受害者是走不出...
  • 内疚觉得自己不够好
  • 不用觉得自己不够好
  • 自卑的人心里对自己的期...
  • 怕别人嘲笑我没正经
  • 克服自卑创造成就感的体验
  • 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
  • 我对自己感到生气因为我...
  • 指责摧毁内在的灵魂
  • 推荐社交恐惧症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度...
  • 成功营销人员必备十大心态
  • 自卑心理治疗方法
  • 八种做法帮他清除心中自卑
  • 相关社交恐惧症
  • 口臭被同学嘲笑引发自卑...
  • 自卑心理投射案例
  • 相对比较形成的自卑心理...
  • 比较心过重会导致自卑心...
  • 自卑心理障碍
  •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 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 曹操自卑心理
  •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 初中生自卑心理的周记辅...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