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1:与可口可乐相联系的文章好
对联结机制在态度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直接证明来自Janis(1965)的报告。他让大学生读4篇不同主题的有说服力的文章,一部分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主试给他们可口可乐喝,另一部分的被试则没有这样的待遇,结果有可乐喝的学生受4篇报道的影响大,如下表4-1:
表4-1:有可乐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主题 有可乐 无可乐
癌症治疗 81% 62%
军队规模 67% 43%
卫星计划 55% 30%
立体电影 67% 60%
(表4-1内数字是指:被试态度改变的方向与报道所的
相同者的比例减去态度改变方向与报道相反者的比例)
2、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也许你会发现,你和你的邻居从来没有说过话,但你对他的态度却很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时候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形成与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与情感有关的态度形成之中,暴光效应(mere exposure)是最有力的证据,暴光效应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扎荣克(Zajonc 1968)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在一项研究中,扎荣克让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学习外语,他向被试以2秒一个的速度呈现10个汉字,其中两个字只出现1次,两个字出现2次,两个字出现5次,两个字出现10次,两个出现25次。看完10个汉字后,告诉被试这10个汉字是中文形容词,让被试在一个7点量表上判断这些词所代表的意思的好坏。结果发现,这些词中出现次数多的词,人们对它的评价越高,如图4-3所示。后来扎荣克用脸部照片和和无意义音节证明了这一点。
鲍恩斯坦(Bornstein 1989)在一项元分析的研究中发现,约有200项以上的研究支持这一结论。但是由于曝光效应的基本假设是情感反应先于信念,而这一假设恰恰与认知论的观点相反。在持认知观点的人看来,认知先于情感,即我们是先知道,然后才有情感!那么哪个理论更符合实际呢?实际上,正如伊格列(Eagly 1993)所说的,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基于情感反应的态度只是一些简单的态度,我们绝大部分的态度都是认知与学习的结果。
3、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
认知因素对态度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许多心理学家承认的事实。认知影响态度形成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有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该理论是阿齐兹(Ajzen 1991)在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Martin Fishbein & Icek Ajzen 1975)之上发展出来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的思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取决于人们的态度、自身的主观规范以及人们所知觉到的控制感,如图4-4所示:
在有计划的行为理论中,指向行为的态度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二是对这些信念的评价。费什本(Fishbein 1979)通过研究妇女对生孩子的问题,发现她们的态度确实基于信念和对这些信念的评价。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是指一个人对来自他人的社会压力的知觉,即该不该做出这样的行为的考虑。它也由两个方面决定:
图4-4 :有计划行为理论的理论模型
一是感受到的重要他人的期望,二是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以生孩子的问题为例,她们在此问题上的主观规范取决于重要他人如丈夫的期望(如我丈夫想等我们有房子后再要孩子)以及她对此期望的遵从动机(我想取悦我的丈夫)。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完成行为是困难或容易的知觉。阿齐兹指出,只有在人们对完成行为有控制感的时候,态度才有可能影响行为。比如张三想要戒掉30多年的烟瘾(对戒烟持正性态度),同时他也知道家人和医生期望他戒烟,而他也想取悦他们(主观规范),然而在以后戒烟的过程中,考虑到改变习惯的难度之后,他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知觉到对行为低的控制感)。这样不论态度与主观规范如何,张三也戒不了烟。
有计划的行为理论也受到一些批评,对它的批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有时候是自发、无意识的;另一些心理学家则提出了习惯的问题,习惯性的行为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
与研究态度形成相比,研究态度改变的意义更大,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改变他人的态度对政府宣传、商业广告以及日常的生活都有现实意义。
1、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
与态度改变有关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海德的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和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这两个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与态度改变有关的问题。
(1)海德的平衡理论
海德(Heider 1958)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海德用P—O—X模型说明这一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人(如张三),O代表另一个人(他的女友),X代表另一事物(一部电影)。从人际关系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