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超越 3
你可能会说:“这一切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我每天都要过活、上班、洗碗、坐公车、忍受一切噪音,沉思与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可是,毕竟沉思就是了解生活。日常生活有它的一切复杂、悲惨、哀伤、孤独、绝望、名声与成功的追求、恐惧、嫉妒,了解这一切就是沉思。不了解生活而只想寻求那奥秘实在很空洞,毫无价值。这好比一个失序的生命,失序的心却想发现数学的秩序一样。沉思与生活的一切有关。沉思不会变成一种感情的、喜悦的状态。有一种喜悦不是快乐。这种喜悦只有在自己内心有一种数学般的秩序时才会产生,这种喜悦是绝对的。沉思是生活之道,每一天的生活之道;只有这个时候,那不可毁坏的,超越时间的才会存在。
问:那个知道自己的反应的观察者是什么人?这里面用掉了什么能量? 克:你曾经毫无反应地看过什么东西吗?你曾经看树,看女人的脸、山、云、水面倒影而不带好恶,只是观察,不用快乐或痛苦去演绎吗?在这种观察里面,如果你是完全专注的,还会有观察者吗?试试看,先生,不要问我。你自己做就知道。不带判断、评价、扭曲地观察反应,全神贯注于每一个反应,在这种专注中你就会知道什么观察者、思考者、体验者都是没有的。 第二个问题是:要改变自己的什么东西,造成转变,造成心灵的革命,这里面用到了什么能量?如何拥有这种能量?我们现在就有能量,可是这能量却在紧张、矛盾、冲突当中消耗了。两种欲望之间,我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的斗争也需要能量。这些事情都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如果没有任何矛盾,你就会拥有很大的能量。看看你的生活,实际地看一看。你的生命是一种矛盾。你希望平静,可是你恨某一个人。你希望爱人,可是你充满野心。这种矛盾助长了冲突、挣扎。这挣扎就会浪费能量。如果没有任何矛盾,你就会有无上的能量来转变自己。我们会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经验者”和“经验”之间,爱和恨之间如何可能没有矛盾?这种种二元性,人如何没有这些而生活?人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除了这些事实之外,别无他物——除了你恨、你暴力的事实之外,观念上别无与之相对之物。你害怕的时候就会发展相对之物,发展勇气;而这相对的勇气就是抗拒、矛盾、用力、紧张。但是,如果你完全了解恐惧之为物是什么东西,你不逃到对面;如果你全神贯注于恐惧,那么不但心理上恐惧会止息,而且你会拥有能量来面对恐惧。传统论者说,“你必须有这种能量,所以你必须禁欲、出世、凝神、心念上帝、不受诱惑”,只是为了要拥有这种能量。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有我们的胃口,内在燃烧着性的、生物的欲望,一直想做什么事、控制、强迫,所以一直在消耗能量。但是,如果你与这些事实同在,除此而外不做其他事情——如果你生气,你了解它,但你没有要自己“如何才能不生气”,你与它一起生活,全神贯注于它——你就会看到自己有很丰富的能量。使我们心智清明,心灵开放,因而拥有充沛的爱的,就是这种能量——不是观念,不是情绪。 问:你所说的喜悦是什么东西?你能形容吗?你说喜悦不是快乐、爱不是快乐吗? 克:喜悦是什么?你看云,看云中透出的光时,那里面有美。美是一种激情。看见云的美、光的美、树的美,必然就有激情,必然就有激动。这种激动,这种激情里面没有任何情结,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喜悦非关个人。喜悦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有沉思的心,就有它的喜悦,那是无法形容,无法纳入语言的。 问:你是不是说没有所谓善恶,所有的反应都是好的。你是这个意思吗? 克:不,先生,我没有这么说。我是说,观察你对事物的反应时,不要说它善或恶。你说它善或恶时,你就造成矛盾。你是否曾经看着你的妻子—很抱歉我举这个例子——心里不存有一个她的形象,一个你拼凑了三十几年的形象?你心里有她的形象,她心里有你的形象。你和她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这些形象。你不专注于你们的关系时,你就会有这种形象——漫不经心滋育了形象。你能不能看着你的妻子而不憎恨、评价,不说她这里对,那里错?看着她不带成见?如果你能,你就会看到这种观察里面有了一种全新的行动。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巴黎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暴力 1
何谓暴力?苛责的精神暴力。观察之必要。漫不经心。
克:我们这些讨论的目的在于一种创造性地专注,在我们讲话的时候创造性的注视自己。随便讨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可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奉献,而且要有一种坦诚。不是无情或粗鲁地暴露别人的愚蠢或聪明,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讨论一个问题所有的内容。不论我们说我们感受到什么,探索什么,我们都要有认识新东西的感觉。这不是在重复老东西。这是一种创造,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时表达了我们发现自己时所发现的新东西。我觉得,我们的讨论要这样才有价值。
问(一):能不能深入讨论“能量”以及能量为什么会浪费? 问(二):你一直在说暴力,战争的暴力、对待别人的暴力、想别人看别人的暴力,可是保护自己的暴力怎么说呢?假设我受到野狼的攻击,我一定会全力反抗。我们能够一部分是暴力,另一部分不是吗? 克:你说的是有一种暴力会扭曲我们,使我们符合社会模式或道德,但另一方面则有保护自己这个问题。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我们需要暴力或类似暴力的东西。你想讨论的是这一点吗? 听众:对。 克:首先我建议我们先讨论各种心理暴力好吗?然后我们再看看遭受攻击时,保护自己的意义何在?我不知道你们心目中的暴力是怎样。对你而言,何谓暴力? 问(一):一种防卫。 问(二):打扰我的平安。 克:暴力,以及暴力这个字眼、这种感觉,暴力的本质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 问(一):一种侵犯。
问(二):受到挫折就会很凶恶。
问(三):一个人如果无法完成一件事,就会凶恶。 问(四):就失败而言,是一种恨。 克:暴力于你而言代表什么? 问(一):“我”之下的一种危险的表达。 问(二):恐惧。 问(三):你当然会在暴力当中,或者生理上或者心理上会伤害别人或什么事情。 克:你是不是因为非暴力所以才懂得暴力的?如果没有暴力的相对,你会懂得暴力吗?是不是因为你懂得非暴力,所以你才懂得暴力?你如何了解暴力?我们因为有侵略性,好竞争:我们这一切的影响就是暴力,所以我们才构筑出非暴力状态。但是如果这两种相对,你知道何谓暴力吗? 问:我不会说暴力是什么,可是我可以感觉到一种东西。 克:这种感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知道暴力吗? 问:我想这是因为暴力使我们痛苦。这种感觉不健康,所以我们想去除。这就是我们想要非暴力的原因。 克:我不懂暴力,也不懂非暴力。我一开始没有任何概念或公式。我真的不知道暴力的意味,我想找出来。 问:受伤和受攻击的感觉使我们想保护自己。 克:是,我了解。这一点我们以前就说过。我还是想知道何谓暴力。我想研究、探索暴力。我想连根拔除暴力,改变暴力,你明白吗? 问:暴力就是没有爱。 克:你懂得何谓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