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节选(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本人认识的一些人和朋友,以及一些著名人士和历史人物。另外,在一次对年轻人的研究中,对三千名大学生进行了筛 选,但只有一名大学生可直接作为研究对象,还有一、二十名也许将来可作为研究对象。
我不得不断定,我在老研究对象那里发现的自我实现的类型,对正处在发展中的青年来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与艾维林巴斯金博士和但弗里德曼合作,我们开始对一组相对健康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我们任意决定在大学生中选出最健康的1%。虽然继续了两年之久的这次探索在完成之前被迫中断,但它在临床水平上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些被选译的 研究对象仍然能同我们保持联系,接受我们进一步的指导。
我们也曾希望小说家和剧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人物能够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但没有发现他们中有哪一个人适用于我们的时代和文化。(这本身就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淘汰或选择研究对象所依据的第一个临床定义,除了有消极的一面外,还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选译标准使被选对象中没有神经病、精神变态人格、精神病或在这方面有强烈倾向的人。也许身心疾病要求更仔细的研究和甄别。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进行罗夏测验,但结果证明,这些测验在显示被隐藏的精神变态方面比在选译健康人上更有用。选择的积极标准是自我实现的确定的证据,自我实现还是一个难以确切描述的症候群。为服务于我们讨论的目的,自我实现也许可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这样的人几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这使我们想到尼采的告诫;“成为你自己!’她们是一些已经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高度的人。他们的潜能也许是个人特质的,或者是泛人种的,这样,自我实现中的自我就不会带有过多的个人主义色彩.
这一标准还意味着,研究对象在过去或现在对安全、归属、爱、尊重和自尊这些基本情感的需要,以及对于理解和知识的认知需要的满足,或者在少数事例里,对这些需要的征服。这就是说,所有研究对象都感到安全和无忧无虑,感到被公认,感到爱和被爱,感到自身的价值并且受到尊重。他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哲学、宗教或价值取向。至于基本的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也许自我实现意味着基本满足再加上最起码的天才、能力或者(人性的)丰富。
我们采用的选择技术大体上是重复的技术。这种技术以前在对自尊和安全感的人格症候群的研究中使用过。本书第三章对此已有描述 。这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个人或文化的非技术的信仰作为开始,对自我实现症候群的各种扩大的用法和定义进行比较,然后再更仔细 地给它下定义——在下定义时,仍然采用现实的用法(可称为词典学层次的用法),但是,同时排除在通俗定义中常见的逻辑和事实的自相矛盾。
根据修正过的通俗定义,第一批研究对象小组选出来了,其中一组质量高,一组质量低。以临床风格对这些人进行尽可能仔细的研究,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最初修正过的通俗定义又按照现在手中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就得出了第一个临床的定义。按照这一新的定义,对最初的研究对象进行重新筛选,保留一些人,淘汰一些人,并补充一些新的成员。然后,继续对第二种水平的研究对象小组进行临床研究,如果可能,还进行实验和统计研究。这又导致了对第一个临床定义的修改、订正和补充。然后,根据这一新的定义再进行筛选。经过这样不断重复,一个最初模糊、”不科学的通俗概念就能变得越来越精确,在特性上越来越便于操作,因而也越来越科学。
当然,一些客观的、理论的和实际的考虑会干扰这一自我调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例如,在研究的早期,由于对自我实现的日常用法有不切合实际的苛求,以致没有一个活人能符合这一定义。我们不能因为有小缺点、错误或者荒谬而不考虑一个可能的研究对象。换言之,既然没有完美的人,我们就不能用完美来作为选择的标准。
另一种难题是属于这样的情况:所有事实都告诉我们,不可能获得临床工作通常要求的那种丰富而令人满意的资料。研究对象候选人在得知研究的目的后,变得注意自己,变得呆板,对全部努力一笑置之,或者拒绝合作关系。鉴于这种早期经验,对于老研究对象一直是 间接研究,实际上几乎是偷偷摸摸的。只有对较年轻的研究对象才可能进行直接研究。
既然被研究的活人的姓名不能公开,那么两种迫切需要得到的东西就不可能得到,甚至普通科学研究的要求也不可能达到。这就是:调查的可重复性和可据以作出结论的材料的普遍有效性。这些困难部分地由知名历史人物的有关材料,以及对于一些青年人和大方的儿童 的补充研究而得到克服。
研究对象分成以下各类:
实例:
三名非常理想和二名很有希望的同代人
二名非常理想的历史人物(晚年的林肯和托马斯杰斐逊)
六名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历史人物(爱因斯坦,埃莉诺罗斯福,简亚当斯,威廉詹姆士,斯宾诺莎)不完全的实例:
五名肯定有某些不足,但仍然可用于研究的同代人
七名很可能或肯定有不足,但仍然可用于研究的历史人物(沃惠特曼,亨索罗 ,贝多芬,F.D.罗斯福,弗洛伊德)潜在的或可能的实例:
二十名看来正在向自我实现方向发展的年轻人,以及 G.W.长弗,尤金 V.德布斯,阿伯特施韦泽 ,托马斯埃金斯,弗里茨克赖斯勒,歌德。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节选(二)
二、材料的搜集和描述
这里的材料与其说来自个别的、分散的事实之一般收集,不如说来自我们的朋友以及相识的人之缓慢发展的总括或整体印象。很难造 成向我的老研究对象们提问这样一种情景,或者对他们进行测验(尽管这对于年轻的研究对象可以做到)。与老研究对象的联系是偶然的 ,并且是一般的社会形式。而一旦有可能,随时都可向朋友们和亲戚们提问。
由于这个原因,也由于研究对象数量太少,以及多数研究对象的资料不完全,任何定量描述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复合印象可以提供,而顾不上它们可能会有什么价值(既然调查者完全不能确定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投射,当然这些印象也就不会比有控制的客观观察更有价值)。
对于这些总体印象作整体分析,可得出以下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总体印象,据此,可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2.1 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所注意到的这种能力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识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在一次对一组大学生的非正式的实验中,与不太沉稳的学生相比,在比较沉稳的学生身上发现了准确地判断自己教授的倾向,也就是说,在S -I测验中,后者得分更高。
随着研究的进展,可以逐渐明显地看到,这一效率扩大到生活的其它许多领域—— 实际上是被测试的全部领域。在艺术和音乐方面,在智力方面,在科学方面,在政治和公共事务方面,他们作为一类人,似乎能比其他人 更敏捷更正确地看出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因此,一个非正式的试验表明,由于较少地受愿望、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或较少地受由性 格决定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的影响,无论他们手中掌握的是何种情况,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的准确率似乎总是较常人为高。
最初这一点被称作优秀的鉴赏力或优秀的判断力,其含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但是,由于许多原因,现在有种倾向越来越明确,即最好把它看成是对某个确实存在的事物(是现实,而非一套看法、见解)的洞察力(不是鉴赏力)。我希望这一结论或者假说可以迅速用实验验证。
如果这一结论被验证,那么无论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会过分。最近英国的精神分析学家蒙尼一凯里(Money-Kyrle)指出:他相信单凭神经病患者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不如健康人那样准确或有效这一情况,就可以断定神经病患者不仅相对地而且绝对无能。神经病患者不仅在感情上属于病态,而且在认识上就是错误的!假如健康和神经病分别是对于现实的正确和不正确的理解,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在这个领域就合二为一了。这样,在原则上价值命题就不仅仅是鉴赏或规劝的问题,而应该是可以根据经验验证的。深入思考过这一问题的人将会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这里可能为一个真正的价值科学(因而也是为一个真正的伦理科学、社会关系科学、政治科学、宗教科学等等)获得一个不完全的根据。
适应不良甚至极度的神经病对感觉的干扰完全可能达到影响光感、触觉或者味觉的敏锐的地步.但是这种作用很有可能在远离纯粹生理的感觉领域内得到证实,如艾因斯特朗(Einstellung)等的实验就可提供证明。随之,可以这样推论:对健康人来说,愿望、欲望、褊见对于感觉的影响(这体现在最近的许多试验中)应该比对病人的影响小得多。先前的一系列考虑支持了这一假设。这种对现实感觉的优越性导致一般意义上的推理、理解真理、下结论、符合逻辑地和有效地认识的优越能力。
在本书(《动机与人格》)的第十四章,还将详细讨论这种与现实的优越关系的一个特别突出和富有启发的方面。过去发现自我实现 者可以比大多数人更为轻而易举地辨别新颖的、具体的和独特的东西。其结果是,他们更多地生活在自然的真实世界中而非生活在一堆人造的概念、抽象物、期望、信仰和陈规当中。大多数人都将这些东西与真实的世界混淆起来。因此,自我实现者更倾向于领悟实际的存在 而不是他们自己或他们所属文化群的愿望、希望、恐惧、焦虑以及理论或者信仰。赫伯特·米德非常透彻地将此称为“明净的眼睛”。
作为学院派与临床心理学之间的另一座桥梁,人们与未知事物的关系问题似乎特别具有研究前途。我们健康的研究对象一致不惧怕未 知的事物,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普通人大不相同。他们接受未知事物,与之关系融洽,同已知事物相比,他们甚至往往更为前者所吸引。 他们不仅能容忍意义不明。没有结构的事物,甚至喜欢它们。爱因斯坦的话相当有代表性;“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的事物是神秘的事物,它是一切艺术和科学的源泉。”
的确,这些人是知识分子、研究者和科学家,因此,在这里主要的决定因素可能是智慧力量。然而,我们都知道,许多智商很高的科 学家,由于羞怯、习惯、忧虑或其它性格上的缺点,单调地从事他们所熟悉的工作,把时间花费在反复地琢磨、整理、分类上,而不是花 费在发现上,其实,发现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
对于健康人来说,既然未知事物并不可怕,他们就不必劳神去降鬼,吹口哨壮胆走过墓地,或者抵御想象的危险。他们并不忽视或者 否认未知事物,不回避它们或自欺欺人地把它们看成是已知的。他们也不急于整理未知的事物,过早地将它们分类和成规化。他们不固守 熟悉的事物,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也不象处于灾难中对确定、安全、明确以及秩序的需要那样。作为相反的例子,我们可在戈尔德斯坦的脑损伤或强迫性神经病的病例中看到突出的例子。当整个客观情况要求时,自我实现者可以在杂乱、也遇、混乱、散漫、含糊、怀疑、不肯 定、不明确或者不精确的状态中感到惬意(在某些情况下,这一切在科学、艺术或一般生活中是完全合乎需要的)。
这样,怀疑、试验、不确定,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延迟作决定的必要虽然对大多数人是种折磨,但对某些人却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富有刺激性挑战,是生活中的一种高境界而不是低境界。
2.2 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自我实现者有许多在表面上可以觉察的、最初似乎是不同的、互不相关的个人品质,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更为基本的单一态度的表现形 式或派生物。这个态度就是:相对他不受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为强烈的焦虑的影响。这与神经病患者形 成鲜明的对比,后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描述为由于罪恶感、羞耻心和焦虑感或者三者之一、二而丧失了能力.甚至我们文化中的正常成 员也会毫无必要地为许许多多的事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并且产生无谓的焦虑。健康人则认为,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的本质同时毫无懊恼、抱怨,甚至对此不加过多考虑都是可能的。
尽管他们自己的人性有种种缺点,与理想有种种差距,但他们仍可以以斯多葛的方式从本质上接受它们而不感到有真正的忧虑。如果 说他们是自满,那会传播错误的印象。相反,我们必须说:他们能够以一个人在接受自然的特性时所持的那种毫不置疑的态度来接受脆弱 、过失、弱点,以及人性的罪恶方面。一个人不会由于水的滑湿、岩石的坚硬或者树的翠绿而抱怨它们。儿童是睁大了眼睛,用毫不挑剔 和纯真无邪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他们只是注意和观察事实是什么,对它并无争论或者要求,自我实现者也是以同样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性的。当然,这并不同于东方的出世观念,不过出世观念在我们的研究对象那里,特别是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研究对象那里也能观察到。
可以看到,这等于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已经描述过的观点,即自我实现者对现实看得更清楚:我们的研究对象看见的是人性的 本来面目而不是他们希望中的人性。他们的眼睛并不为各种眼镜所累,从而歪曲、改变或者粉饰所见事实的真象。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接受层次是所谓动物层次。自我实现者往往都是优良的、强健的动物;他们的胃口很好,生活得非常快活,没有懊恼、羞耻或者歉意。他们似乎始终食欲良好,他们似乎睡眠香甜,他们似乎没有不必要的压抑而享受性生活,其他相对来说是属于生理 性的冲动也都是如此。他们不仅在这些低层次上能够接受自己,而且在各个层次上都能够接受自己,例如爱、安全、归属、荣誉、自尊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被看成是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它们之所以能被毫无疑问他接受下来,其原因仅仅在于:自我实现者倾向于接受自然的作用而不是因自然的作用不合意而愤愤不平。普通人特别是神经病患者常有的反感、厌恶在自我实现者中间是很少见的,他们不怎么挑食,也较少厌恶身体的产物、身体的气味以及功能等等。这是上述自我实现者倾向于接受自然产物的表现。
自我接受与接受他人的紧密相关体现在两个方面:(l)他们没有防御性,没有保护色或者伪装;(2)他们厌恶他人身上的这类做作。假话、诡计、虚伪、装腔作势、面子、玩弄花招、以庸俗手法哗众取宠,这一切在他们身上异常罕见。既然他们与自己的缺点甚至也能和睦相处。那么这些缺点最终(特别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会变得使人觉着根本不是缺点,而只是中性的个人特点。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绝不存在罪恶感、羞耻心、黯淡的心绪、焦虑和防卫性,而是指他们很少有不必要的罪恶感等。动物性的过程,例 如性欲、排尿、怀孕、行经、衰老等,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因此必须接受。因此,没有一个健康的妇女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或者这个性别的任何生理特点而产生罪恶感或者防卫心理。
健康人确实为之感到内疚(羞耻、焦虑、忧伤或者防卫)的是:(l)可以改进的缺点,如懒惰、漫不经心、发脾气、伤害他人;( 2)不健康心理的顽固的残迹,如褊见、妒忌、猜疑;(3)虽然相对独立于性格结构,然而可能又是根深蒂固的一些习惯;(4)他们所属的种族、文化或群体的缺点。一般情况可能是这样:如果事实与最好成为什么或应当成为什么之间存在差异,就会使健康人感到不满意。
2.3 行为的自然流露
自我实现者都可描述为在行为中具有相对的自发性,并且在内在的生活、思想、冲动等等中更加具有自发性他们行为的特征是坦率、自然,很少做作或人为的努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贯不遵从习俗。假如我们实际计算一下自我实现者不遵从惯例的次数,就会发 现记录并不高。他们对惯例的不遵从不是表面的,而是根本的或内在的。他们独特的不守陈规以及自发性和自然性皆出于他们的冲动、思想和意识。由于深知周围的人在这一点上不可能理解或者接受他们也由于他们无意伤害他人或为每件琐事与别人大动干戈,因此面对种种 俗套的仪式和礼节他们会善意地耸耸肩,尽可能地通情达理。例如,我曾见过一个人接受了别人对他表示的敬意。虽然他曾私下嘲笑甚至 鄙视这类敬意,但他并未因此而小题大作,伤害那些自认为是在使他高兴的人们的感情。
其实,自我实现者的这种遵从习俗的行为就象轻松地披在肩上的一件斗篷,可以轻而易举地甩掉。自我实现者实际上从不允许习俗惯 例妨碍或阻止他们做他们认为是非常重要或者根本性的事情。在这种时刻,他们独立于惯例习俗的灵魂便显露出来然而他们并不同于普通 波希米亚人或者反抗权威者,后者特区区小事小题大作把对无关紧要的规章制度造反当作天大的事。
当自我实现着热切地沉迷于某个接近他的主要兴趣的事物时,他的这种内心态度也会表现出来。这时,他会毫无顾忌地抛开平时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在遵从惯例上他仿佛需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他对习俗的遵从仿佛是有意的、存心的。
然而,当自我实现者与那些并不要求或期待俗套行为的人们相处时,他们就会自动地抛掉行为的这种表面特性。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 可以看到,他们愿意与那些允许他们更自由、更自然、更有自发性的人们共处,这使他们能够摆脱那些在他们看来有时是费劲的行为。因 为,对他们来说相对地控制行为是个负担。
从这个特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或推论:这些人有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例的道德准则。奉行常规习俗的没有思想的人有时可能认为他们不道德,因为当情况似乎要求如此时,他们不仅会违反常规还会违反法律。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他们是最有道德的人,尽管他 们的道德准则与周围的人不尽相同。正是这种观察使我们坚信,普通人的一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遵从习俗的行为,例如,是以基本上被公认的原则为根据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由于与一般习俗以及普遍接受的虚伪、谎言疏远,由于与社会生活不协调,他们有时感到自己表现得好象是异国土地上的间谍或外侨 。
但愿我没有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他们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其实,他们有时也出于对惯例的僵化刻板和对习俗的盲目短浅的愤怒而故意放任自己。例如,他们可能会试图教训一个人,或者试图保护一个人的感情以及利益不受不公平的伤害。有时,他们可能会感 到热情在沸腾,而这些感情如此令人愉快甚至狂迷,以致压抑它们似乎就是亵渎神明。据我观察,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并不为自己给予旁观者的印象而感到焦虑、内疚或者羞愧。他们自己声称:他们之所以按惯例行事,只是因为这样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或者只是因为其他 方式会伤害人们,使人们感到难堪。
他们对现实轻松的洞察力,他们的接受性和自发性非常接近于动物或者儿童,这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的一种优越的觉悟。对这种能力的临床的研究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弗洛姆的这样一种看法:一般正常的、适应得很好的人,往往根本没有想 到他是什么,他要什么,以及他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等等问题。
正是这样一些调查结果最终使得自我实现者与其他人之间一个最深刻的差异被发现,这差异就是:自我实现者的动机生活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与普通人不同。我们很可能必须为自我实现者另外创立一种具有深刻区别的动机心理学,例如,一种研究表达性动机、 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的动机心理学。也许将生活与为生活做准备作个区分是会有益处的;也许动机的概念应该只用于非自我实现者。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奋斗,而是在发展。他们努力成长得日臻完善,努力把自己的风格发展得日益全面。普通人的 动机是为匮乏性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自我实现者虽然并不缺乏任何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仍然有冲动。他们实干,他 们奋斗,他们雄心勃勃,但这一切都与众不同。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动机就是发展个性,表现个性,成熟,发展,一句话,就是自我实现 。这些自我实现者能够比常人更具有人类性吗?他们是否更能显示人种的本来面目?他们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更接近人类吗?一个生物种应 该由它的残废的、不正常的、发展不完全的成员或者完全归化的、受到限制的(caged)以及被训练好的模范来鉴定吗?
2.4 以问题为中心
我们的研究对象一般都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用流行术语来说,他们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自身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他们一般也不太关心他们自己,这正与在不安定的人们中发现的那种内省形成对照。自我实现者通常有 一些人生的使命,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他们身外的问题。
这些任务未必是他们喜欢的,或他们为自己选择的,而可能是他们所感到的职责、义务或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他们必须 做的工作”,而不采用“他们想要做的工件”的说法的原因。一般来说,这些任务是非个人的,不自私的,更确切地说,它们与人类的利 益、民族的利益或家庭的少数几个人有关。
除了几个例外,可以说,研究对象通常与那些我们已学会称为哲学或伦理学的永恒问题和基本争论有关。这些人习惯生活在最广泛的 合理的参照系里,他们似乎绝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在价值的框架里工作,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而不是渺小的,是宇宙性的,而不 是区域性的,是从长远出发的,而不是从一时出发的。总之,尽管这些人都很朴实,但都是这种或那种意义上的哲学家。
当然,这种态度对于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都具有意义。例如,我们最初研究的主要显著特点,如宽宏,脱离渺小、浅薄和褊狭等,就可以归入这种更一般之态度的名下。他们超越琐事、视野开阔、见识广博、在最开阔的参照系及笼罩着永恒的气氛里生活,给人的印象具 有最大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意义,它仿佛传播了一种宁静感。摆脱了对于紧迫事务的焦虑,而这使生活不仅对于他们自己并且对于那些与他们有联系的人都变得轻松了。
2.5 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
的确,我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以及感到不舒适。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明确喜欢与外界隔绝以及独处,其程度明显比一般人为大。内倾和外倾的两分法几乎完全不适合于这些人,我们在这里也不采用这种两分法。最有用的术语 似乎就是“超然独立”。
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乱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发现远离尘嚣,沉默寡言,并且平静而安祥是容易的。这样,他们对待个人的本章也就不象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 。甚至在不庄重的环境与情景中,他们似乎也能保持尊严。他们的这种沉默也许会渐渐地转变为严峻和冷漠。
这一超然独立的特性也许又与其他某些品质有联系。首先,可以认为我的研究对象比一般人更客观(在这个词的全部意义上)。我们已经看到,他们是更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甚至当问题涉及到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愿望、动机、希望或抱负时也是如此 。从而,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常有的集中注意的能力。他们强烈的专心致志又带来心不在焉这种副产品,这也就是轻视以及不在乎外在环境 的能力。例如,他们具有熟睡的能力,不受干扰的食欲,在面对难题、焦虑、责任时,仍然能够谈笑风生。
在人数众多的社会关系中,超然独立招来了一定的麻烦和难题。它很容易被“正常的”人们解释为冷漠、势利、缺乏感情、不友好甚 至故意。相比之下,一般的友谊关系更具有相互依恋、相互要求的性质,更需要再三的保证、相互的敬意、支持、温暖,更具有排他性。 的确,自我实现者并非在一般意义上需要他人。然而,既然被需要和被想念通常是友谊和诚挚的表现,那么显然超然独立就不会轻易为普 通人接受。
2.6 意志自由: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是贯穿我们已描述过的大部分自我实现者的特点之一。既然自我实现者是由 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推进的,那么他们主要的满足就不是依赖于现实世界,依赖于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总之,这不是 依赖外界所实现的。他们自己的发展和持续成长是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所实现的。正象树木需要阳光、水份和养料一样,大多数人也需要爱、安全以及其他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能够来自外界。但是,一旦获得了这些外在的满足物,一旦人们内在的缺 乏由外在的满足物所填补,个人真正的发展的问题就开始了,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
这种对于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意味着面临遭遇、打击、剥夺、挫折等时的相对稳定。在可能促使他人去自杀的环境中,这些人也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安详与愉快。由于这种情况,他们也可称为“有自制力”。
既然对于受匮乏性动机促动的大多数人,其主要需要的满足(爱、安全、自尊、威信、归属)只能来自他人,那么,他们就必然离不开这些有用的人。但是,由成长性动机推进的人实际上却有可能被他人所妨碍。对于他们,决定满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是个体的、内在 的而不是社会性的。他们很坚强,能够不受他人的赞扬甚至自己感情的影响。荣誉、地位、奖赏、威信以及人们所能给予的爱,比起自我发展以及自身成长来说,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必须记住,要达到这种超然于爱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即使并非唯一的方法)是事先就有完全同样的爱和尊重的充分的满足.
2.7 欣赏的时时常新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饱满地、天真无邪地体验人生的天伦之乐,而对 于其他人,这些体验也许已经变得陈旧。对于自我实现者,每一次日落都象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翠郁,令人喜爱不已, 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他所见到的第一千个婴儿,就象他见到的第一个一样,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产物。在他结婚三十年以后,他仍然相信他的婚姻的幸运;当他的妻子六十岁时,他仍然象四十年前那样,为她的美感到吃惊。对于这种人,甚至偶然的日常生活中 转瞬即逝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感到激动、兴奋和入迷。这些奇妙的感情并不常见,它们只是偶或有之,而且是在最难以预料的时刻到来。这个人可能已经是第十次摆渡过河,但当他第十一次渡河时,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对于美的反应以及兴奋油然而生,就象他第一次 渡河一样。
研究对象们在选择美的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一些人主要向往大自然,另一些人主要爱孩子,还有几个人则一直主要热爱伟大的 音乐。但确实可以这样说;他们从生活的基本经历中得到了喜悦、鼓舞和力量。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参加夜总会中得到一大笔 钱,或者从一次愉快的舞会中取得上述同样感受。
此外,也许还可以加上一种特殊体验:对于我的几个研究对象,他们的性愉快,特别是情欲高涨提供的不仅是一时的快乐,而且还有 某些基本力量的增强和复苏,有的人是从音乐或大自然中得到这种增强和复苏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神秘体验一节中更多地说明。
很有可能,这种主观体验的浓烈色彩是与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本质上新鲜的具体现实相关联的一个方面。也许我们所说的陈腐的体验是停止以丰富的感觉去洞察这个或那个领域的结果,因为这些领域现在表明已不再具有优点、益处或者威胁性,要不然就是不能再把自我放 入其中了。
2.8 神秘体验;海洋感情
对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来说,这些被称为神秘体验的主观体验,是相当共同的体验。威廉·詹姆斯对此有过很好的描述。前一节谈到的那种强烈感情,有时变得气势磅礴、浑浑饨炖、漫无边际,所以可称为神秘体验。我在这一题目上的兴趣和注意,首先得到我的几个研究 对象的支持。他们用暧昧而又通俗的措辞来描述他们的情欲高涨。我后来想起这些措辞曾被各类作者用来描述他们称为神秘体验的东西。 在这些神秘体验中都有视野无垠的感觉,从未有过的更加有力仅同时又更孤立无助的感觉,巨大的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感的感觉。这最终使人确信,某种极为重要极有价值的事情发生了,在某种程度上,感受主体结果被改变了、增强了,这种体验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
把这些体验从所有神学的或超自然的关系中分离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它们已经混淆了上千年之久。虽然在后来的谈话中.有几个人引出了半宗教的结论,例如,“人生必然有意义”等,但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没有一个自发地制造这种束缚。因为这种体验是一种自然 的体验,很可能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也许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描述它更为合适,例如:海洋感情。
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的研究对象那里了解到,这种体验能够以较小的强度出现。神学作品一般假定,在神秘体验与所有其他体验之间, 有一种绝对的性质上的差异。一旦从超自然的关系中发现了神秘体验,并把它作为自然现象来加以研究,就有可能把神秘体验按从强烈到 微弱的数量上的连续统一体加以整理。从而我们可以发现,微弱的神秘体验在许多人那里,甚至可能在大多数人那里都会发生,并且,在幸运的人们那里,一天可以发生几十次。
很明显,强烈的神秘体验是一些极大增强的、有着自我丧失或自我超越的体验,例如,正象本尼迪克特所描述的:以问题为中心,高度的集中,奉献行为,强烈的感官体验,对音乐或艺术忘我的热切的欣赏.
2.9 社会感情
由A.阿德勒创造的“社会感情”这个词,很恰当地描述了我的自我实现研究对象们对人类的感情的风范,在这方面,它是唯一可通 用的术语。尽管自我实现者偶尔对人类表现出气愤、不耐烦或者厌恶(下面将具体描述),但他们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他们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就好象他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个人对于兄弟的感情总体上是爱的感情,尽管这些兄弟愚蠢、软弱或有时显得很卑鄙,他们仍然比陌生人更容易得到宽恕。
如果一个人的视野不够开阔,其中容纳的历史时期很有限,那么他就可能体会不到这种与人类一体的感情。自我实现者在思想、冲动 、行为、情感上与其他人毕竟大不相同。当自我实现者在这些方面要表现自己的时候,在某些基本方式上,他就象一个异乡的异客,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不管人们可能多么喜欢他。他经常为普通人的缺点感到苦恼气愤,甚至被激怒;而他们对他来说,通常不过是一些不断给他制造麻烦的人,有时甚至变成痛苦的不幸。尽管有时他与这些人之间的隔膜很大,但他总是感到与他们有一种最根本的亲缘关系,同时,如果不说有一种优越感,至少他一定认识到,许多事情他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许多事情他可以明察而他们却不能,有些在他看来是如此清楚明了的真理大多数人却看不见。这也就是阿德勒称之为老大哥态度的东西。
2.10 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者比其他成年人(当然不必与儿童相比),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他们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的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然而,他们的这些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质。首先,我观察到,这些关系中的其他成 员很可能比一般人更健康,更接近(常常是非常接近)自我实现者。考虑到这种人在全部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这里就有一个很高的选择标准。
这种情况以及某些其他情况说明:自我实现者只与少数几个人有这种特别深的联系。他们的朋友的圈子较小,他们深爱的人在数量上是很少的,其原因部分在于以这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去接近某人似乎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忠诚不是一时的事情。一位研究对象对此这样说。 “我没有时间照应许多朋友,也就是说,如果要交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同时交很多的。”在我的小组里,唯一的一个例外是一位妇女,她似乎特别善于交际,简直使人感到她生活的天职就是与她家庭的成员、家庭成员的家庭成员,以及她的朋友们、朋友的朋友们保持密切、温暖、美好的关系。也许,这是因为她没有正式的工作和事业,是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妇女。这种专一的排他主义的确能够与普遍的社会 感情、仁慈、爱和友谊(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同时存在。这些人倾向于对几乎所有人和蔼,或至少对他们都有耐心。他们对儿童有一 种特别温柔的爱,并且为儿童们所接近。在一种非常真实即使是特殊的意义上,他们爱或者更确切地说同情整个人类。
这种爱并不意味着缺乏鉴别能力。事实上,他们能够的确也以严厉的口吻,认真地谈到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特别是那些伪善者、狂妄自大者、自命不凡的人或自高自大的人。然而,这种实际上的低评价甚至在与这类人面对面地接触时也并非总是表现出来。对此,有段话 大致可以作出解释:“大多数人毕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他们本来有可能很了不起.他们犯各种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 明白他们良好的意愿为何会落得这个结果。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人往往会在深深的痛苦中付出代价。他们应该受到怜悯而不是攻击。”
也许,关于他们对他人的敌对反应,最简明的解释是:(1)这是理所应当的;(2)这是为被攻击者或某一个人好。按照弗洛姆的意思,他们的故意的基础并不是来自性格,而是反应性或情境性的。
我所掌握有材料的那些研究对象还一致表现出另一个特点,在此也不妨一提,这就是,他们至少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信徒、崇拜者。自我实现者与他的一系列钦佩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厢情愿的。钦佩者们要求的总是多于被钦佩者愿意给予的。而且钦佩者们的热 心常常使被钦佩者为难、苦恼甚至厌恶。因为他们常常越轨。情况总是这样:当被迫建立这种关系时,我们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和蔼的、令人愉快的,但是,他们一般都尽可能有礼貌地回避那些钦佩者。
2.11 民主的性格结构
从最深刻的意义上,我的研究对象无一例外地都可称为是民主的人。以前对于民主的和集权主义的性格结构的分析是这个观点的根据 。但这种分析过于复杂,这里不便重复,我们只可能简单地描述这种表现的某几个方面。这些人都具有显著的民主特点。他们可以也的确对于任何性格相投的人表示友好,完全无视该人的阶级背景、教育程度、政治信仰、种族或肤色。实际上,他们甚至好象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区别,而这些区别对于普通人来说却如此明显而且重要。
他们不仅具有这个最明显的品质,他们的民主感情也更为深厚。例如,他们觉得不管一个人有什么其他特点,只要某一方面比自己有 所长,就可以向他学习。在这种学习关系中,他们并不试图维护任何外在的尊贵或者保持地位。年龄之类的优越感。甚至应该说,我的研 究对象都具有某种谦卑的品质。他们都相当清楚,与可能了解的以及他人已经了解的相比,自己懂得太少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能毫 不装腔作势地向那些可以向其学习的,在某方面较自己有所长的人们表示真诚的尊重甚至谦卑。只要一位木匠是位好木匠,只要某人精于自己使用的工具或是本行中的能手,他们就会向他表示这种真诚的尊重。
必须小心地将这种民主感情与缺乏对各种趣味的鉴别力区别开,与笼统地将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等同的作法区别开。这些研究对象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他们选择的朋友也是杰出人物,但他们是性格、能力、天赋上的杰出人物,而不是出身、种族、血统、家族、家庭、寿命、青春、声誉或权力方面的杰出人物。
自我实现者有一种难以琢磨的最深奥也最模糊的倾向。只要是一个人,就给他一定程度的尊重,甚至对于恶棍,他们似乎也不愿超越某种最低限度去降低、贬损或侮辱其人格。
2.12 区分手段与目的
在我的研究对象中,没有发现有谁在区分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是非时经常没有把握。不管他们能否用言词将这种状态表达清楚,他们很 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混乱、疑惑、自相矛盾或者冲突,而这些在普通人处理道德问题时是很常见的。可以这样说,这些人的道德力量很强,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只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事。不用说,他们的是非概念往往是不合习俗的。
D.列维博士曾提出一个表达我所描述的这种品质的方法,他指出,若在几个世纪之前,这些人会被称为与上帝同道或神圣的人。说到宗教,我的研究对象中没有一个信仰正统宗教,但另一方面,我只知道有一个人自称无神论者(整个研究小组里共有四人)。我所掌握情况的其他几个人在确定自己是属于无神论时犹豫不决。他们说他们信仰一个上帝,但与其说他们把上帝描绘成一个有形的人物,不如说描绘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因此,这种人是否可以称为有宗教信仰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选用关于宗教的概念或定义。如果仅从社会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宗教,那么这些人(包括无神论者)都属于宗教信仰者。但如果我们更为保守地使用“宗教”这个术语,包括并强调超自然 的因素和传统的宗教观念(这当然是更为普遍的用法),那么我们的答案就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当中几乎无人信仰宗教。
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几乎总是表现得手段与目前的界线泾渭分明。一般地说,他们致力于目的。手段则相当明确地从属于目的。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简单。我们的研究对象经常将对其他人说来只是达到目的之手段的经历和活动视作目的本身,这就使情况复杂多了。他们较 常人更有可能纯粹地欣赏“做”的本身;他们常常既能够享受“到达”的乐趣,又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愉快。他们有时还可能将最为平常机械的活动变成一场具有内在欢乐的游戏、舞蹈或者戏剧。韦特海默曾指出,大多数孩子非常富有创造性,他们具有将某种陈腐的程序、机械呆板的体验加以转变的能力。例如,在他们的把戏中,就有遵循某种方法或某种节奏把书从一个书架运往另一个书架的情形。
2.13 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一个早期的发现表明,自我实现者的幽默感不同于一般类型。这一特点为我的研究对象所共有,因此。当时就很容易发现了。对于一般人感到滑稽的事情,他们并不感觉如此。因而,恶意的幽默(以伤害某人来使大家捧腹),体现优越感的幽默(嘲笑他人的低下),反禁忌性的幽默(硬充滑稽的猥亵的笑话)都不会使他们感到开心。他们的幽默的特点在于:常常是更紧密地与哲理而不是其他东西相联系。这种幽默也可以称为真正的人的幽默,因为它主要是笼统地取笑人类的愚蠢;忘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者妄自尊大。这种幽默有时以自嘲的形式出现,但自嘲者绝不会表现得象个受虐狂或者小丑。林肯的幽默就是一个范例.林肯很可能从来没有开过伤害他人的玩笑,他的许多甚至绝大部分玩笑都有某种意义,远不止仅仅引人发笑的作用。它们类似于寓言,似乎是一种更有趣味的教育形式。
如果简单地以开玩笑的数量为根据,我们的研究对象可以说不如普通人那样幽默。在他们当中,富有思想性、哲理性的幽默比普通的双关语、笑话、妙语、揶揄和开心的巧辩更为常见。前者所引起的往往是会心的微笑而不是捧腹大笑。它脱胎于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这 个情况的附加物,它是自发的而不是事前策划的,并且往往绝不能重复。由于一般人习惯于笑话故事和运人发笑的材料,因此,他们也就很自然地认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过于严肃庄重。
2.14 创造力
这是我们研究或观察的所有研究对象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力或独创性。本章较后部分的讨论可以使这些独到之处得到较为完整的理解。但有一点要强调,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与莫扎特型的具有特殊天赋的创造 力是不同的。我们不妨承认这个事实:所谓的天才们显示出我们所不理解的能力。总之,他们似乎被专门赋予了一种冲动和能力,而这些 冲动和能力与该人人格的其余部分关系甚微,从全部证据来看,是该人生来就有的。我们在这里不考虑这种天赋。因为它不取决于心理健 康或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似乎与未失童贞的孩子们的天真的、普遍的创造力一脉相承。它似乎是普遍人性的一个基本特点——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大多数人随着对社会的适应而逐渐丧失了它,但是少数人似乎保持了这种以新鲜、纯真、率直的眼 光看待生活的方式。或者先是象大多数人那样丧失了它,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又失而复得。
这种创造力在我们的一些研究对象身上并不是以著书、作曲、创造艺术作品这些通常形式体现出来的,相反,它可能要低下得多。这种特殊类型的创造力作为健康人格的一种显现,仿佛是映在世界上的投影,或者,仿佛为这个健康人所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涂上了一层色彩 。从这个意义本着。可以有富有创造力的鞋匠、木匠、职员。一个人会以源于自己性格本质的某种态度、精神来做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甚至能象儿童一样富有创造性地观照世界。
在这里,为了讨论的方便,我将这个特性单独提出。仿佛它与那些引它出现和由它导出的特性是彼此分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我们现在讨论创造力时,只是从结果的角度来描述我们前面称为更强的新颖性、更深的洞察力和感觉效力的东西。这些人似乎更容易 看到真实的、本质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他们相对于那些较为狭隘的人才具有创造力。
并且,我们已经看到,这些人较少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和阻力,他们较为自由,一句话,较少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类型。用积极的术语来表达就是:他们更自然、更具自发性和人性。别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创造力,也是这一点引出的结果之一。假如我们象在儿童研究中 那样,设想所有的人都曾经是自然的,并且他们的最深层本质也许现在仍然没有改变,但是,他们除了这种内在的自然性外还有一整套表 面的但却强大的约束,那么这种自然性肯定会受到控制以至不会出现得过于频繁。假如没有扼杀力量,我们也许能认为每个人都会显示出 这种特殊类型的创造力。
2.15 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从赞同文化和融合于文化这个单纯的意义上说,自我实现者都属于适应不良.虽然他们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可以说他们全都在某种深刻的、意味深长的意义上抵制文化适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超脱于包围着他们的文化。由于在关于文化与人格的文献中 极少谈及抵制文化造型的问题,由于象里斯曼(Riesman)已明确指出的那样,保留剩余部分对于美国社会十分重要,这样,甚至我们并不充分的资料也显得比较重要了。
总的看来,这些健康人与远不如他们的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其中至少可归纳以下一些成分;
(l)在我们的文化中.所有这些人在选择衣服、语言、食物以及做事的方式时,都同样囿于表面习俗的限制。然而他们并不真正守旧,当然更非赶时髦。
这个特殊的内在态度通常表现如下:一般来说社会上流行哪些习俗对于他们并没有多大妨碍、换一套交通规则也未尝不可。虽然他们也把生活弄得安宁舒适,但绝不至于过分讲究,小题大作。这里我们可再次看到这些人的一个普遍倾向:大多数他们认为不重要,不可改变,或对他们个人没有根本关系的事情他们都认可。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对鞋子和发型的选择,或在什么晚会上不太关心礼貌、举止和风度,别人往往会对他们耸耸肩膀.
但是,既然这种勉强的接受并不是热情的认同作用,他们对于习俗的服从就往往是草率敷衍的。或者简捷行事以求干脆、坦率、节省精力,等等。在压力之中,当遵从习俗变得过于恼人或代价过于昂贵之时,表面的习俗就暴露了它那浅薄的面目。抛开它也就象抛开肩上 的斗篷一样容易。
(2)从青年的或狂热的角度来说,这些人几乎无一可称为权威的反叛者。虽然他们不断地因不公正而爆发出愤怒,但他们对于文化并不显出主动的不耐烦,或者时而出现的、长期不断的不满,他们并不急于改变它。我的一个研究对象年轻时是个狂热的反叛者。他组织 了一个工会,而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现在他已厌恶地绝望地放弃了这一切。由于他变得习惯于这个文化和时代中社会改革的缓慢,他最终转向了对青年的教育。其余的人表现了某种对文化进步的冷静的、长期的关心。这在我看来意味着承认变革的缓慢以及这种变 革的毋庸置疑的益处和必要性。
他们的这种情况绝非缺乏斗争性。当急速的变革成为可能时,这些人可以立即表现出果断和勇气。虽然他们在一般意义上并不属于激 进派,但是我认为他们具有转向激进派的很大可能。首先,他们是一群知识分子(别忘了是谁选择了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已有了自己的使命,并且认为自己在为改良社会进行真正重要的工作。其次,他们是现实的,似乎不愿去做巨大的、但却无谓的牺牲。在真正斗争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十有八九要放弃自己的工作而参加猛烈的社会行动,例如,德国和法国的反纳粹地下活动。我觉得,他们反对的不是斗争而是无效的斗争。
经常提出讨论的另一点是关于享受生活、过得愉快的希望。这一点与全力以赴的狂热的反抗几乎水火不相容。在他们看来,后者牺牲过大。而又不能获得预期的微小的成果。他们大多数人在青年时期都有斗争的经历,都有急躁、热情的插曲,现在大多懂得对于急速变革 的乐观态度是波有根据的。这些人作为一个整体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能被认可的、冷静的态度愉快地努力地从内部去改良文化,而不是从外部去反对它,或与之较量。
(3)与文化分离的内在感情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但几乎在所有研究对象身上都有所表现,尤其在讨论作为整体的美国文化时,在同其他文化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时更是如此。实际上,他们似乎经常疏远它,仿佛他们不属于这种文化。热爱、赞同和反对、批评的不同比 例的混合,表明了他们依靠自己的眼光从美国文化中选择好的东西、拒斥坏的东西的情况。总之,他对文化进行权衡、分析、辨别,然后作出自己的决定。
这种态度的确与一般的消极顺从文化造型大不相同,后者可在许多集权主义人格的研究中具有民族中心主义的研究对象身上发现。
我们的研究对象独立于他人,喜欢独处(前面对此已有描述),对熟悉的和习惯的事物的需要反褊爱不象一般人那样强烈,这些情况或许都体现了他们独立于文化的特点。
(4)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可以称为有自主性的人,他们受自己的个性原则而不是社会原则所支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不仅仅是或不单纯是美国人,而且广义地说,他们比其他人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人类的成员。假如刻板地去理解,那么说这些人高于或超越了美国 文化就会引起误会。因为他们毕竟讲美国话、有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把他们同过分社会化(over-socialized)/亏为机器人化(robotiZed)或者种族中心主义相比较,我们就会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而假定:这个研究对象小组不仅是另一个亚文化群的小组,而且还更少文化适应、更少平均化、更少模式化。这里有个程度问题,他们处在一个连续统一体之中,这个连续统一体是按照从对文化的相对接受到与文化的相对分离的顺序排列的。
如果这个假定可以站得住脚,我们至少能够从它再推。出一个假设:在不同文化中较他人在更大程度上独立于自己文化的人们,不仅其民族性应该较弱,而且彼此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象程度庄稼高于本社会中发展不充分的同胞。当然,这又组出了关于什么组成了良好的 美国的问题.
总而言之,观察结果表明,相对健康的人有可能在美国文化中产生。这就回答了“在有缺陷的文化中做一个健康人或好人是否可能? ”这样一个老问题。这些相对健康的人们凭借内在的自主与外在的认可之间的复杂结合得以生存,当然,其前提必须是。这种文化能够容忍拒绝完全文化认同的独立性。
这当然不是理想的健康。显然,我们不完多的社会一直把约束和限制强加于我们的研究对象。这些约束和限制使他们不得不保留自己 的一些秘密。而他们越是保留自己的一些秘密,他们的自发性就越是减少,他们的某些潜能就越是不能实现。既然在我们的文化中只有很少人能够达到健康,那么这些达到健康的人就会因为他们自己的性质而感到孤独,从而加重自发性的降低,减少潜能的实现。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节选(三)
三、自我实现者的缺陷
小说家、诗人和随笔作家们常犯的错误,是把一个好人写得过分好以致把他漫画化了,结果使大家都不愿意做这种人。人们把自己对完美的希望,以及对自己缺点的罪恶和羞愧,投射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对于这些人,普通人对他们的要求远比自己给出的更多。因此, 教师和牧师通常被认为没有欢乐,没有世俗的欲望和弱点。我认为大多数试图描写好人(健康人)的小说家把窗里好人塑造成自命不凡的讨厌鬼,提线木偶,或者不真实理想的虚假投影,而不是还他们以本来面目。身体强健、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我们的研究对象会表现出 人类的许多小缺点。他们也有愚蠢的、挥霍的或粗心的习惯。他们会显得顽固、令人厌烦或恼怒。他们并没有摆脱浅薄的虚荣心和骄傲感,特别是涉及到他们自己的作品、家庭或孩子时更是如此。他们发脾气也并不罕见。
我们的研究对象偶尔会表现出异常的、出乎意料的无情。必须记住,他们是非常坚强的人,在需要的时候,他们能超越常人的能力表 现出一种外科医生式的冷静。假如他们有谁发现自己长期信任的人不诚实,就会毫不惋惜地中断这种友谊,而并不感到痛苦。一个与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的妇女,在决定离婚时表现出的果断几乎近于残忍。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很快从哀悼亲友死亡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以至显得有些无情。
这些人不仅坚强,而且不为大众舆论所左右。有一次,当一位妇女在一次聚会上被介绍给他人时,她因对方乏味的俗套而大大激怒。 因而有意让自己的言行使对方感到震惊。也许有人会说,她这样做未尝不可,但人们不仅会对她本人而且会对主持聚会的主人采取完全敌对的态度。虽然我们这位研究对象想要对这些人疏远,但男女主人却并不想这样做。
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主要起因于研究对象对于非个人世界的专注的例子。当他们全神贯注或者沉醉于自己的兴趣时,当他们热切地专注于某个现象或问题时,他们可能变得对周围事情心不在焉,毫无幽默感,忘记了他们一般的社交礼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喜欢聊天、 逗乐、聚会等的特点往往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的言行可能使人感到很痛苦、震惊、羞辱,或者感到感情受到伤害.这种超然独立至少从旁人来看是令人不快,它的其他后果上面已经列举过。
甚至他们的仁慈也会使他们犯错误,例如,出于怜悯心而与某人结婚。在与神经病患者、不幸的人和大家讨厌的人的相处中陷得太深事后又感到后悔;有时为无赖行骗开了方便之门;由于给出的东西超出了应有的范围从而间或鼓励了寄生虫和精神变态者,等等。
最后,前面已指出,这些人也有罪恶感、焦虑、悲伤、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现象并非源于神经病,然而,今天大多数人( 甚至包括大多数心理学家)却无视这一事实,往往根据以上现象就认为这些人不健康。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节选(四)
四、价值与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以哲人的态度接受他的自我、接受本性、接受众多的社会生活、接受自然和客观现实,这自然而然地为他的价值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些接受价值,在整个日常的个人价值判断中占很大一个比例。他所赞成或不赞成的,他所反对的或建议的,他所高兴的或 不高兴的,往往可以理解为这种接受的潜源特质的表面行生物。
自我实现者的内在动力不仅自然地无一例外地为他们提供了这种基础(因此至少从这个意义上看,充分发展的人性是全球的、跨文化的),而且还提供了其他决定因素。这些决定因素包括:(1)他与现实的特别适意的关系;(2)他的社会感情;(3)他的基本需要满足的状态;(4)他所特有的对于手段和目的的区分等等。(见前面)
这种对待世界的态度及其实践所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后果就是: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冲突、斗争以及选择起时的犹豫和矛盾减弱或消失了。很明显,“道德”很大程度上是不接受或不满意的副现象。在一种异教徒的气氛里,许多问题似乎没有道理,并且淡化了。其实 ,与其说解决了这些问题,不如说把它们看得更清楚了,它们原本绝非一些内在固有的问题,而只是一些“病人制造的”问题,例如,打牌、跳舞、穿短裙、在某些教堂里接受祝福或不接受祝福、喝酒、只吃某些肉类或只在某些日子里吃肉。对于自我实现者不仅这些琐事变得不重要了,而且整个生命进程在一个更重要的水平上继续发展,例如,两性关系、对身体构造及其功能的态度、对死亡本身的态度等.
对于这种发现的更深层次的探求使笔者想到,被视为道德、伦理和价值的许多其他东西,可能是一般人普遍心理病态的毫无道理的副产品.一般人被迫在许多冲突、挫折和威胁中作出某种选择,价值就在选择中表现出来,而对于自我实现者,这些冲突、挫折和威胁都消失或者解决了,就象关于一个舞蹈的争论会平息一样。他们觉得两性表面上不可调和的斗争不再是斗争,魂系快乐的协作。成人与儿童的 利益其实根本没有那样强的对抗性。对他们来说,不仅异性间和不同年龄问的不和是如此,天生的差异、阶级和种性的差异、政治的差异 、不同角色间的差异、宗教差异等等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这些差异都是焦虑、惧怕、故意、进攻性、防御和嫉妒的肥沃的温床。但现在看来,它们似乎并非必然如此。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于差异的反应就很少属于这种不值得追求的类型。
师生关系就是一个明显的范例。我们研究对象中的教师的行为方式非常健康,这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例如,他们将它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他们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的尊严,前者很不易受到威胁,而 后者很容易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冒犯。他们并不试图做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也不搞威吓学生的权力主义。他们并不认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他们也不会摆出教授的架子,而是保持象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人的本色。所有这一切创造了一种没有猜 疑、小心翼翼、自卫,没有故意和担心的课堂气氛。在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中也同样如此,当威胁减弱了,这些类似的对威胁的反应往往也就消失了。
绝望的人和心理健康的人的原则和价值观至少在某几个方面是不相同的。他们对于自然界、社会以及自己隐蔽的心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有着深刻的区别,这种感知和理解的组织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价值系统。对于基本需要满足匮乏的人来说,周围世界充 满危险,就象是生活在莽林中,又象生活在敌国领土上,在其中既有着他可以支配的人,也有可以控制他的人。任何贫民区居民的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受低级需要特别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支配和组织,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则不同,由于基本需要的充分满足,他能够把 这些需要及其满足看得无所谓,并全力以赴地追求更高级的满足。这就是说,两者的价值体系不同,事实上也必然不相同。在已经自我实现了的人的价值系统中,其最高点是绝对独一无二的,它是个人独特的性格结构的体现。这种情况非常清楚,不容置疑,因为自我实现就 是实现一个自我,而没有两个自我是完全相同的。只有一个雷诺尔,一个布拉姆斯,一个斯宾诺莎。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研究对象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个人代的程度却又更高。他们更加鲜明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也不象任何常人对照组的成员那样容易彼此互相混淆,也 就是说,他们之间相似之处甚多但又迥然不同。他们同迄今描述过的任何一类人相比,都有着更彻底的个人化,同时又有着更加完全的社会化,有着对人类的更深刻的认同。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节选(五)
五、自我实现中二分的消失
内倾与外倾、循规蹈矩与不合习俗、神秘与现实、积极与消极、男性与女性、肉欲与爱情、性爱与友爱等。对于这些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互相协作的,它们之间并不发生冲突,它们的利益也无根本分歧,而神经病患者则恰好相反。自我实现者的认知、意动和情感结合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形成一种非亚里士多德式的互相渗透的状况。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满足不是处于对立,而是趋向一致,许多个重要的哲学两难推理都被发现有两种以上的解答,或者根本没有答案。假如两性之间的冲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最终归纳和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可由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中得出的理论上的结论。本章以及其他章节有好几处断定,过去认为是截然相反、对立或二分的东西,其实只对不健康者存在。在健康者看来,这些二分已经解决,对立已经消失,许多过去认为是不可调和的东西合并和结合为统一体。
例如,在健康人身上,心与脑、理性与本能、或认知与意动之间由来已久的对立消失了,它们的关系由对抗变成协作,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冲突,因为它们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得出的是同样的结论。一句话,在健康人身上,欲望与理性相互吻合,天衣无缝。圣奥古斯汀说:“挚爱上帝,为所欲为”,这句话可以恰当地解释为:“做健康者,为所欲为”。
在健康人身上,自私与无私的二分消失了,因为他们每一个行动从根本上看既是利己又是利他。我们的研究对象既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又非常不受约束,喜爱声色口腹之乐。当责任同时也快乐,工作等于消遣时,当履行职责并且讲求实效的人同时也在寻求快乐,而且的 确非常愉快时,职责与快乐、工作与消遣也就不再相互对立了。假如最社会化的人本身也最个人化,假如最成熟的人同时又不失孩子的天真和诚实,假如最讲道德的人同时生命力又最旺、欲望最强,那么继续保持这些区别还有什么意义?
关于以下对立我们也有同样发现,这些对立包括:仁慈与冷酷、具体与抽象、接受与反抗、自我与社会、适应与不适应、脱离他人和与他人融合、严肃与幽默、认真与随便、庄重与轻浮、酒神与日神、突结果在成熟的人那里根本不存在,而仅仅是成长的阻碍或削弱的征 兆,那么谁还愿意选译这种冲突的关系?准会深思.熟虑地、颇有见识地选择心理病理学?当我们同时发现两位女性都是健康的妇女之时,我们还有必要在好女性和环女性之间进行选择,仿佛她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吗?
就象在其他方面一样,健康人与普通人之间不仅在程度上,而且在类型上区别都是如此之大,以至他们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学。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研究有缺陷、发育不全、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只会产生残缺不全的心理学和哲学,而对于自我实现者的研究, 必将为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心理科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