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类可悲的根源,好比一位丢失皇位的伟大君王,以悲悯的眼神抚慰他的臣民。这事实上更加证明了人的伟大。试想,人们对自己有似于动物的天性可悲,一定是因为他以为自己是从一度固有的美好天性里堕落下来的。就像被废黜的君王,谁会因为自己已不再是国王而觉得不幸呢?保罗•哀米利乌斯不再担任执政官,他何曾有不幸的感觉,人们也因为他曾经是个伟大的执政官给予他无上的荣光。
人的卑贱和伟大,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证明。热爱你自己,尊重你自己的价值吧!,因为你拥有足够美好的天性鄙视使人空虚之物,但不要因此鄙视你使用这种天赋的能力。恨,或爱,我们拥有认识真理和获得真理的源泉。真理是无穷的,而永恒的真理,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
我要指引人们摆脱情感,去寻求真理。人们的知识,彻底被感情所桎梏时,我们必须得越过这些使我们卑贱的欲念,在美好天性的选择下获得幸福。
巴斯卡(1623—1662):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在物理、数学,甚至于文学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发现了水压机原理;证明了空气是有压力的;在物理上奠立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理论。
持久幸福的惟一保证——良好的性格 (古罗马)塞涅卡
贪图令人精神恍惚,若要获得快乐,你得付出昂贵的代价——在期待得到他们之前,备受折磨,在它们已经结束和过去之后,还要搅起你心中的毒素。本质邪恶的快乐本来就短促,过后还往往使人不满足。正如罪犯在犯罪之后,即使无人发现,其作恶的欲望也并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挣扎在邪恶的深渊。
这种快乐,既不真实,也不可靠。就算它不能对你造成损害,也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持久的幸福才值得我们追寻。我发现,除了精神可以控制这种快乐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管住它了。
良好的性格,是持久幸福的惟一保证。在通向无忧无虑的幸福之路上,如有障碍,只要像蒙上灰尘的镜子一样,抹去厚厚的灰尘,幸福便清晰可见。
塞涅卡(公元前3年—公元65年);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是 “古罗马雄辩家、悲剧作家、哲学家、政治家”。流传至今的有《美狄亚》、《俄狄浦斯》、《特洛伊妇人》等十部悲剧,和《安慰》、《论天命》、《论智者不惑》、《论忿怒》、《论悠闲》、《论宽恕》、《论心灵的安宁》等大量的伦理哲学著作。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
人心不可过于劳累,也不可过于安逸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清)张英
圣人有言,人心易坏,美德难养。
古语有“危微之说”:“危”是说求欲之心,如大堤防水,易于崩溃,一旦决堤,不可收拾;“微”是说理义之心,如帐映烛火,若有若无,难明易灭。
人心至灵,不可过于劳累,也不可过于安逸,惟有读书学习,能使劳逸适度。现今有许多人无所事事,身心无处安顿,必然精神涣散、思想芜杂、居顺处逆、见人惊慌、频生烦恼。这样的人,定是不读书、不学习的人。
古人云:扫地焚香,清福得享。有福之人,享福之时也读些书;无福之人,心中便生别念。这话真是一针见血。不读书的人,凡违愿之事,以为只有自己一人不如意,心中变生出许多愤懑。他不知古人所遇的坎坷,比他更多百倍,这都是不读书的原由。
宋代苏东坡,去世后文名传世、流芳千古,但生前却忧谗畏讥,往复迁移于潮州、惠州,境况坎坷;唐朝诗人白居易,没有后代;宋代文学家陆游,忍饥挨饿。这些在书中都有记载。他们都是光照千秋之人,遇事却这样不如意。如果人们能静心体会他们的经历,对于自己的不顺心就能安之若素了。
人若不读书,就只能看到自己的艰苦,从而心生怨恨、忧烦郁闷,这又何必呢?古人也有富裕兴盛、声名赫赫的时候,但转眼也就灰飞烟灭了。所以读书也可增进道义,是保养身体的要务。但是,如果读书非要硬啃大部头的文集,以争长短,那就太辛苦了。粗略浏览,自在地看看古人文章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