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过程:?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小羽坐在那里,掏出手拍擦拭泪水,“他说走就走 了,连个招呼都不打,我长这么大,还没有人敢对我这样呢。”? “他是谁呀?”咨询师明知故问。? 小羽哭得更厉害了,“他,他是大四的,要不是因为……我才不理他呢,呜……”? “因为什么?”咨询师追问道。? 女孩子哽咽了好久,才娓娓道出她和他之间的故事:? “我是刚入学时在新生晚会上认识他的,当初也没什么,后来我们几个刚入学的女生也认识 了几个高年级的男孩儿,一来好奇,二来也给自己壮壮胆。我们这几个人经常一起外出,但 都挺好的,就算有几个男生想追我,被我婉言拒绝之后,他们也没因此就疏远或报复我。” ? 小羽停顿了一下,“可偏偏只有他不理我,也不是不理,就是好像有我没我都是一样,反正 不像别的男生那样主动。我就对这种人受不了,明明喜欢我,还装作不喜欢的样子,伪君子 !”? “你为什么那么确定他喜欢你呢?”咨询师问道。? “因为他是男生呀。”小羽抬起了头,露出哭红的眼睛,同时也展现出绯红的、娇羞中不乏 少许霸气的面庞,“是男生就不可能不喜欢我,从初中到高中,只要认识我的男生,要不就 拼命地追我,要不就自识不配,站得远远的,只能在心理偷偷暗恋。这都是他们告诉我的, 以前我特傻,什么都看不出来,上了大学,遇到他,才知道他们男生原来都是这种人。”? 她委屈地说:“看他可怜,经常一个人看书,我才主动去陪他,后来他开始喜欢我,我觉得 他人也不错,就答应做他的女朋友,想先处处再说。可我一用真心对他,他反而冷了下来, 甚至还不如那些一般朋友的男生,平时就像没我这人似的,连句好话都不会说,我一和他争 ,他就走,连哄人都不会,真蠢,真傻,真笨!可我,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越来越喜欢 他,一天看不见他都不行,有时候忍着不和他先说话,回到宿舍就受不了,一个人偷偷哭。 ”? ? 幼时经历:? 为了打消小羽的顾虑,帮她从痛苦中得到释缓,咨询师和她拉开了家常,从闲谈中得知,小 羽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父母长期两地分居,小羽跟着妈妈一直到上高中。 在谈到父母两地分居时,小羽显得有些激动,“记得小时候,我给爸爸写信,因为不会写字 ,就画了一张画,上面画满了红心,里面写着爸爸两个字,这些红心由一个小女孩儿托着, 那个女孩儿就是我……”? 为了让小羽能够从无奈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咨询师适时地抓住事情的症结,经过一段时间的 安慰后,以父亲的口吻同她对话,使她再次回到当初那个弱小无力的小女孩儿的状态。? “爸爸都是为了工作,不得不离开你和妈妈。”? “不,我不要,我只要爸爸,不要离开我……”小羽这次是真的“爆破”了,哭了很久,才 慢慢恢复过来。? 见她逐渐理智下来,咨询师以郑重的语气说:“现在你已经长大了,离别的痛苦不能一而再 、再而三地在你的生活中重演。你是个优秀的女孩儿,要学会把握生命中属于你的机会,主 动地去接受爱,不要因当年父女离别造成的阴影而影响你今天的生活!”? 小羽的悟性的确很高,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即刻振作起来,神态与刚进来时完全不同, 听完咨询师的开导,她泰然地与之告别,看得出来,她的心态非常放松。?
◎18?一个女大学生的失恋(2)
后来得知,她选择了一位优秀班干部作男朋友,这位男生,经过苦苦追求赢得了小羽的芳心 ,自然是珍爱有加。? ? 心理分析:? 父女的亲密关系体现为分离的现实,使小羽对亲近的异性心生恐惧,是非常能够理 解的。因为再亲近的人,最终也要离开自己,所以,越是主动追她的男生,她反而没有感觉 ,其实,那只不过是一种恐惧,怕他再次离开自己,因此她索性将这种正常的接触“切断” ,以免再次发生父女的“分手事件”。? 而冷淡她的人,倒让她觉得可靠和安全,因为,冷淡意味着疏远,正是当年父女关系的旧梦 重现,此事在她心中留下的伤痛在隐隐发作——那个大四男生所表现的,正像小羽的父亲, 他的冷漠使小羽再次回到了小女孩儿时的状态。所以“勾”住了她的心,实质上,是父亲的 特质才唤起了她的爱。? 她盲目地认为所有男生都喜欢她,是因为她对“父亲到底要不要她”这件事不太确定,所以 ,索性先入为主地采取口头攻势:他们都喜欢我,接受与否全在我。这正是那个当年的自己 没有能力办到的事。? 有时候,家长因为工作需要,形成两地分居的状态,却不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 母的团圆、自己的被需要、家庭的完整更重要的了。仔细想想,孩子是对的!如果连一个家 庭都无法保证其完整性,还谈及什么“家和万事兴?!”? 工作的需要大于孩子的需要,这本身就大错而特错。因为爱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类生 存和基础,如果基础得不到保障,一切便都是空谈,所谓的“都是为了这个家”,只不过是 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找的借口。 ? 23/62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