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得太少,他不是什么大媒体的,就算有时候客户给点红包,也不够一个月电话费的,后 来孩子上重点学校,还要赞助费,一下子就显出我们穷了,好不容易交上了,他一想,何必 这么受穷呢,一气之下,辞了职,下了海。”? “后来生活好了,你们不必受穷了。”? “哪呀?钱倒是挣了点,可他不回家了呀,从前是因为采访和写稿子忙,但我还看得见,抓 得着呀,现在呢,晚上在哪儿,和谁在一块我都不知道了。”刘抱怨。? “您平时给没给过他关于挣钱方面的压力?”? “没有,从来没有,就算有点抱怨,那也属正常呀。”? “家里什么事让你有压力,除了他现在的生活规律?”? 刘想了想?,“?那就是孩子的学习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考不上大学,成绩掉下来, 原先我还打算让孩子考名牌大学,将来有机会出国深造呢,看现在的样子,恐怕难了。”? “您为什么那么希望孩子有出息?”? “我的学历就不算太高,工作后才学了个大专,我吃了没文化的亏,可不能让孩子再走我的 路。”? “所以你特别希望孩子上好学校,可上好学校就得交赞助费。”? 刘点点头?,“?对呀,学校越好,交得越多,当初要不是为了孩子的赞助费,他可能还不 下海呢!”? “你和老公,谁更关心孩子的教育?”? “当然是我,学校有事,老师都是找我,我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为了她,我等于又读 了回初中。”?
◎26?别让搓麻毁了家庭(2)
“为了能让孩子学习好,你是不是把精力都搭进去了,忽视了老公?”? 刘深思片刻?,“?可能有点,孩子上中学后,我是对他不像以前那么关系了,但这还不都 为了孩子?!”? “请回忆一下,你在小学毕业时,上了什么样的中学?”? ? 幼时经历:? 刘摇摇头?,“?别提了,一提起来我就伤心,我家里穷,自己又是老大,下面是个弟弟, 本来小学成绩不错,但家里就一个儿子,看着爹妈供我们不容易,我就自动放弃了上重点的 机会,报了个技校,好早点参加工作,分担父母的生活压力。要不我怎么想让孩子上重点呢 ,她可不能走我的老路。”? “所以老公要去挣钱,摆脱困境,不再过从前的苦日子,孩子也要好好念书,不能像你当年 一样。”? “是呀,这有什么不对吗?”? “更确切地说,就是他们二人都要为你弥补当年的创伤,都要为你的愿望而努力。”? “这也是应该的呀,孩子就是要上好学校嘛。”? “所以父女二人都在为你当年的不幸负责,但你看看,他们二人谁愿意面对这个愿望,一个 出去搓麻,一个力不从心,是不是这个计划有什么问题?”? “也不是我让他们不好的呀,都是他那些狐朋狗友给他带坏了。”? “问题是,他为什么喜欢接触他们,而且为什么白天不愿见你?”? 刘开始深思。? 咨询师说:“老公的生物钟和你相反,其实就是回避你,即使是晚上出去搓麻,也是找借口 不回家。因为他感觉他下海是为了满足你的愿望,商海中的风风雨雨,让他感觉自己走这一 步完全是为了你,而牺牲了自己,所以有抱怨,感觉被你操纵了,男人最反感的就是被女人 操纵,和你一见面,那种被操纵的感觉就让他郁闷,从而伴随着失去自我的感受。但搓麻是 自己支配牌局,同时还有冒险(勇敢)的心理,这能让他暂时找到自己作主的满足,找小姐 ,又是得到被女人认可和尊重的心态,他以此来平衡与你的关系。”? “那孩子为什么成绩下降?”? “你当年没能如愿,缘于家境贫穷,所以你动力十足,可孩子没有这种贫穷作动力,一定考 重点或名牌大学,是你给她加上去的,并不是她的愿望,与你的动力相比,她自然感到力不 从心。而力不从心的结果,自然是成绩下降了。? 至此,刘女士终于搞懂了家庭关系的全部内容,原来都是她童年时那个经验导致的。她表示 ,回去好好反思一下,有机会找老公和孩子沟通,目的是把家庭节奏放慢,她说,最重要的 不是钱,而是家庭幸福。? ? 心理分析:? 家长的愿望如果在幼年时期未能实现,常常表现为将此愿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 他们把孩子看成另一个自己,要孩子完成,其实就是感觉自己做到了。这种心态,恰恰忽视 了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本质上说,家长对孩子只有哺养权,没有控制权。? 控制和代替缘于家长对安全感的缺失,对自己%%%幼时经历的抱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严 格上说,这并非都是家长之过。但我们今天能做的,只是管好自己的家,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至于孩子的前途,最大程度地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决策、去安排,这才是每个家长最明 智的作为。 ? ? ?
34/62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