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分析:? 晋先生的症结在于被禁止的经历。? 当他正得意于自己的爱好——朗诵的时候,来自父亲的禁止令将自由发展的轨迹堵在高小那 个年龄。于是,被卡住的喉咙即成为晋先生幼时的伤害。也因为伤害来自父亲,所以显得 无法抗拒,且理所当然。因此,每当他想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通过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时 ,心中自然有一个声音会跳出来:“你不许朗诵,无权表达,否则就要遭到惩罚!”? 在晋先生的心中有两个极端的自我,一个是急于被对方,尤其是父母接受的自己;一个是怕 亲 人不接受的自己。两种人格特质加在一起,就是当年的未完成事件:想被亲人欣赏、认可 ,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又因此来源于父亲,所以他特别强调被家人认可,包括任何亲 密的关系。? 晋先生的急躁,实际上是一种“情绪语言”,意在“快点接受我”;他的争吵,意在“强迫 对方接受自己”,后来的沉默,意在“无论我怎么说,他们也不会同意我”的无奈。只涉及 生活和工作的话题,意在“感受”,幼时的他,感受被遏制后,“无权表达感受”成了他的 “窒息点”,又因遏制者系家庭成员,所以一谈感受就崩,意在“摆脱家庭的遏制”,实际 上是被压抑的反弹。? 咨询师通过朱自清的《春》一文引发晋先生的幼时朗诵经历,一方面是为了让他回到自由发 展的年龄状态里,开发潜能;另一方面,是以此文中生机勃勃的内容和语句唤起他对生活的 热爱,对自然的向往,对生命的尊重。尤其是最后两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胳膊 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咨询师试着以此段文字的力量,加上晋先生对朗诵的热情,重 新唤起晋先生的能量,使其振作。 ? ? ?
◎38?幼年心墙(1)
案主:林女士,30岁,幼儿教师? ? 事件记录:? 林女士说,她和老公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事后想想都觉得无聊,可老公就是爱 找茬儿,一两句话说不对付就开吵,而且老公一发作,她就害怕,越是害怕就吵得越凶…… 为此她不敢要孩子,同时也为他们的婚姻生活感到担忧。于是,她想通过心理咨询找到夫妻二人冷战的症结。 ? 咨询过程:? (林女士是那种小家碧玉型的女子,看上去容易让人产生怜意,但同时,也感觉得到她的无 奈和力不从心。? 那天刮着大风,她身着大衣,情绪低迷地来到心理咨询室。)? 咨询师(微笑):您好,请坐。? 林女士(微笑):谢谢(顺手脱下大衣,放在膝盖上,端庄地坐下,眼睛看着咨询师的 案头)!? 咨询师:电话里说您这两天身体不太好,您今天好些了吗?? 林女士(客气地微笑):好多了,谢谢!? (咨询师感觉林女士是那种很被动的人,特别是当面谈话时,要比电话里更显被动。于是, 咨询师主动涉入话题。)? 咨询师(微笑):您每次和老公争吵完就会病吗?? 林女士(点点头):差不多吧,都是被他气的。吵架的时候我经常肚子疼,要不就是上火感 冒什么的。? 咨询师:您每次一病,是不是就能让“战火”停止。? 林女士(点点头):差不多吧,再说我不是装的,也没劲再和他吵了。? 咨询师:他会送您去医院,或是在家照顾您?? 林女士:偶尔也会,反正至少我们不再争吵了。? 咨询师:能否告诉我,您的父母是否也爱争吵?? 林女士(抬头看了看咨询师):是的,您怎么知道?? 咨询师:当他们吵架的时候,您一般在做什么,您有兄弟姐妹吗?? 林女士:我一般和弟弟、妹妹躲在另一间屋里,或是躲进被窝里、床底下……来不及躲时, 我就会站出来挡住他们,免得他们伤着弟弟和妹妹。在家我是老大。? (林女士讲这番话时显得相当坦然,甚至有点大姐大的风范,看得出,在这一经历中她习惯 了自己的角色。也由此,咨询师找到了症结所在。)? 咨询师:看来您对那一段经历记得相当清晰,能告诉我他们发作时是否对您这位大女儿有什 么伤害?? 林女士(无奈地一笑):哼,他们打架时,一半的脏话和巴掌是落在我身上的,有时候,我 是为了挡住弟弟、妹妹,也有时候,我是存心替他们挨打。? 咨询师:为什么存心?? 林女士:存心让他们打我,骂我,这样他们可能就会慢慢转移怒火,不至于打得太凶。? 咨询师:后来,您是不是习惯了站在他们中间?? 林女士(点了点头):是的,不站在中间怎么行,站在父母中间,他们就会放过对方,站在 他们和弟弟、妹妹中间,他们就会放过弟弟、妹妹。? 咨询师:也就是说,您天生有一种责任感。? 林女士:也可以这么说,也有人说我就是受气的命。? 咨询师:您什么时候开始频繁发病的?? 林女士:其实我们三个孩子,我的身体最差,上小学时我就因为感冒发烧经常请假。? 50/62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