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照片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容易生气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怎样管教淘气不听话的孩子 (7)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期之前完成任务,可赛思偏偏把一杯饮料全洒在了他正在做的文件上,这让爸爸怒火冲天。他以充满着责难、羞辱和痛苦的言语来斥责赛思。这让赛思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无从归属、没有价值。因此,他对爸爸说“我恨你!”爸爸也以报复来回应,于是双方陷入了“报复循环”。 在这一错误行为中,爸爸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对此负有同等、甚至更多的责任。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
当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不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羞辱时,其结果对孩子和大人就都是令人鼓舞的。如果你把责任感看成是一种解放——某种基于你知道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事情——而不是负疚,你就能做得更好。当你认识到在你的孩子或学生的不良行为中你也有份时,你就能知道该怎样改变你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
当你仔细观察时,你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惟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所在——权力之争中,最起码要有两个人。而且,大人也往往和孩子一样失望。如果你把不良行为(你的,以及孩子的)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的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想到许多小孩子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而变到惩罚,就让人觉得实在痛心。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他们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是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或不合适的时候。看到那些蹒跚学步的小宝宝受到“暂停”的惩罚,而他们还不具备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真是让人心碎。
孩子们有多少次行为不当是因为他们累了、饿了?谁该为此负责呢?(通常,这是由于环境所限,因此更有理由同情孩子和你自己,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或许这是因为在建立日常作息习惯时,孩子没有受到尊重。或许是因为大人没有意识到,强求会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而启发式提问(以及正面管教的其他方式)则能引发孩子的合作。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问题(包括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就会非常令人振奋。
听上去好像我是在主张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完全放任不管,哪怕那些行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通常被称为不良行为)。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父母和老师都是成年人。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就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我要建议的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符合第1章提到的“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的所有要求。
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当鲁道夫德雷克斯解释这四个错误目的时,人们常常会问:“你怎么能老把孩子往这些框子里放呢?”德雷克斯就会回答:“不是我老把孩子往这些框子里放,而是我老是在那里找到他们 。”
三、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种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稍后,我会解释,在不让孩子感到羞辱或威胁的情况下,怎样用目的揭示法来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惟有当我是被关注的焦点时,我才有所归属。”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这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他们所寻求的归属感,并且同时让他们学会怎样以一种更有建设性的举止来获得归属感。
如果学生正在纠缠你,你可以给他们一项任务(比如让他们收作业、点名叫举手的孩子或者做个任务监督员)。有个4岁女孩在妈妈打电话时频频打岔,妈妈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转移了这种令人烦恼的打扰。电话响起来以后,她先请对方稍等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手表递给女儿说:“看见这根秒针了吗?你瞧着它转,等它转上整整三圈的时候,妈妈就打完电话了。”
这个小女孩专注地看着秒针转,偶尔瞟妈妈一眼。妈妈不到三分钟就打完了电话,女儿这时说道:“妈妈,你还有时间呢,你还有时间呢。”
每个人都想要权力。权力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当然是潜意识的)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当孩子们以这种对权力的误解为基础而形成错误目的时,他们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当老师或家长们发现自己与一个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中时,最有效的做法是立即退出争斗,并要承认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咱俩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我的所做行为也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都冷静一会儿,然后再看看怎样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克莱默夫妇”中的爸爸一样,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又要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我们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可能并不是你伤害了孩子——或者是在你想帮助孩子而不是伤害孩子的时候,孩子感到受了伤害。同样重要的是,要知道惩罚(即使被拙劣地伪装成“逻辑后果”)只能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
那些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因为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认识)的孩子们在白天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可是当夜深人静你有时间去思考的时候,你也许会辗转难眠——这孩子怎么好像在自暴自弃啊。不像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自暴自弃的孩子真的相信他们不会。有了对孩子的错误观念的了解,你可以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说:“宝宝,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来。”然而,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的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例如,你可以这么说:“我来画这半个圆,你画另一半”。或者,“我让你看我怎么系这只鞋带,然后请把你学会的做给我看,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我。”
错误目的表
孩子的目的: 如果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 如果孩子的回应是: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包括:
寻求过度关注
(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 心烦;
恼怒;
着急;
愧疚。
提醒;
哄劝;
替孩子做他自己已经会做的事情。 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惟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惟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我爱你,而且……”(例如:我在乎你,等会儿会花时间陪你。)
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默默地爱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暗号。
寻求权力
(我说了算) 被激怒;
受到了挑战;
受到了威胁;
被击败;
应战;
投降;
心想“你休想逃脱”或“瞧我怎么收拾你”;
希望自己正确。 变本加厉;
屈从而内心不服;
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而觉得自己赢了;
消极对抗。 惟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得了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
“你制服不了我。”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求孩子帮助。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坚定而且和善。不说,只做。决定你该做什么。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的尊重。给予有限度的选择。在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时得到孩子的帮助。坚持到底。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报复
(以牙还牙) 伤害;
失望;
难以置信;
憎恶。 反击;
以牙还牙;
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反击;
伤害别人;
毁坏东西;
以牙还牙;
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我没有归属感,受到伤害就要以牙还牙。我反正没人疼爱。 处理受伤的感觉:“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觉得受到了伤害。能和我谈谈吗?”
避免惩罚和还击。反射式倾听。
做出弥补。鼓励其长处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ixun/xinli_9998.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7]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咨询
怎样管教淘气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总是做错事情怎么办
孩子犯错不批评和指责孩子
陪伴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
多抽时间陪孩子长大
不好好写作业学习不好
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决定...
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
激发孩子嫉妒心理独占和...
热点心理咨询
紧张不放松的爱身体也会...
孩子总是惹我生气怎么办
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
父母如何高情商的陪伴孩...
教育孩子应该在心平气和...
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
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决定...
孩子任性好强喜欢指责别...
同父母关系好的孩子成绩...
总是冲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推荐心理咨询
相关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