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学家首页 | 最新文章 | 存在主义大师 | 家庭心理治疗 | 宗教哲学 | 精神分析 | 精神病学先驱 | 催眠 | 女性主义心理学家 | 当代治疗师 | 人本主义 | 认知行为派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学家首页 >> 人本主义 >>
  • 马斯洛 (9)
  •  2008-04-19 22:27:25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愿望,就好象他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个人对于兄弟的感情总体上是爱的感情,尽管这些兄弟愚蠢、软弱或有时显得很卑鄙,他们仍然比陌生人更容易得到宽恕。
      如果一个人的视野不够开阔,其中容纳的历史时期很有限,那么他就可能体会不到这种与人类一体的感情。自我实现者在思想、冲动 、行为、情感上与其他人毕竟大不相同。当自我实现者在这些方面要表现自己的时候,在某些基本方式上,他就象一个异乡的异客,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不管人们可能多么喜欢他。他经常为普通人的缺点感到苦恼气愤,甚至被激怒;而他们对他来说,通常不过是一些不断给他制造麻烦的人,有时甚至变成痛苦的不幸。尽管有时他与这些人之间的隔膜很大,但他总是感到与他们有一种最根本的亲缘关系,同时,如果不说有一种优越感,至少他一定认识到,许多事情他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许多事情他可以明察而他们却不能,有些在他看来是如此清楚明了的真理大多数人却看不见。这也就是阿德勒称之为老大哥态度的东西。
      2.10 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者比其他成年人(当然不必与儿童相比),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他们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的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然而,他们的这些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质。首先,我观察到,这些关系中的其他成 员很可能比一般人更健康,更接近(常常是非常接近)自我实现者。考虑到这种人在全部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这里就有一个很高的选择标准。
      这种情况以及某些其他情况说明:自我实现者只与少数几个人有这种特别深的联系。他们的朋友的圈子较小,他们深爱的人在数量上是很少的,其原因部分在于以这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去接近某人似乎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忠诚不是一时的事情。一位研究对象对此这样说。 “我没有时间照应许多朋友,也就是说,如果要交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同时交很多的。”在我的小组里,唯一的一个例外是一位妇女,她似乎特别善于交际,简直使人感到她生活的天职就是与她家庭的成员、家庭成员的家庭成员,以及她的朋友们、朋友的朋友们保持密切、温暖、美好的关系。也许,这是因为她没有正式的工作和事业,是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妇女。这种专一的排他主义的确能够与普遍的社会 感情、仁慈、爱和友谊(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同时存在。这些人倾向于对几乎所有人和蔼,或至少对他们都有耐心。他们对儿童有一 种特别温柔的爱,并且为儿童们所接近。在一种非常真实即使是特殊的意义上,他们爱或者更确切地说同情整个人类。
      这种爱并不意味着缺乏鉴别能力。事实上,他们能够的确也以严厉的口吻,认真地谈到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特别是那些伪善者、狂妄自大者、自命不凡的人或自高自大的人。然而,这种实际上的低评价甚至在与这类人面对面地接触时也并非总是表现出来。对此,有段话 大致可以作出解释:“大多数人毕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他们本来有可能很了不起.他们犯各种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 明白他们良好的意愿为何会落得这个结果。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人往往会在深深的痛苦中付出代价。他们应该受到怜悯而不是攻击。”
      也许,关于他们对他人的敌对反应,最简明的解释是:(1)这是理所应当的;(2)这是为被攻击者或某一个人好。按照弗洛姆的意思,他们的故意的基础并不是来自性格,而是反应性或情境性的。
      我所掌握有材料的那些研究对象还一致表现出另一个特点,在此也不妨一提,这就是,他们至少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信徒、崇拜者。自我实现者与他的一系列钦佩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厢情愿的。钦佩者们要求的总是多于被钦佩者愿意给予的。而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ydstx/ren/200804/content_3120.ht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心理学家
  • 马斯洛
  •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
  • 以聚焦为取向的体验性疗法
  • 人性之探索——马斯洛的...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罗杰斯
  • 热点心理学家
  • 马斯洛
  • 推荐心理学家
  • 相关心理学家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