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离婚的心灵法则》
你非孤独无依(2)
因为深感自己前途的茫然无措,使得莎拉开始借由重返教堂,以及研读励志书籍等行动来获得生活上的助力。所以,即使在这样的阴郁时刻之中,莎拉仍能片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安全与希望,因此,她相信就在自己周遭的某个地方,一定存有一个可以帮她渡过难关的无形力量。但是莎拉似乎并没有好好地把握住这项有益的生活体验。她只是不断地被自己内在的负面杂音所包围,并且让这些杂音重复地告诉自己“婚姻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她自己的错误所造成的”、“如果她之前能够更关心自己的丈夫,并且把他所要求的事情做好,那么至少她还能拥有丈夫的爱,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无所有”。而这些内在的负面对话只是让莎拉与造物者的协助力量擦身而过,使得她虽然有过刹那之间的领悟,但最后还是跌入了由残缺内心所布下的心灵陷阱。
当我询问莎拉,什么可以使她心情平和地感到未来充满希望时,她意识到:如果有任何事或任何人能够提醒她“自己正靠着本身的力量在突破眼前难关”,就能让她重新感到希望与平静。换言之,就是要提醒她,当下的莎拉正将同船的配偶留在岸上,并且能够在不过度依赖配偶的情况下,试着将自己的命运之船,航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其实,莎拉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轻柔的提醒”,让她记得:在造物者的指引下,自己并非独自一人在行驶这艘命运之船;并且,当自己需要它的启示时,只要在心中虔诚祈求,便能够获得它的帮助,让自己脱离沮丧悲痛,重获希望。
“婚变”会让我们的自负心态生出一副自我防卫的外壳,然后再将我们挤压在这个既狭小又破碎不堪的外壳之中。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健全地走出“婚变”的阴影,我们就必须设法脱掉这层自我防卫的外壳,以便重回造物者的怀抱。而且为了彻底领悟造物者所提供的各项人生指引,我们必须先断除内在的一切负面杂音。瑜伽精进学会(Master Yoga Academy)的拉玛博吉(Rama Berch)会长曾经告诉我:“我不会随意地让自己动心起念。”相同地,我们必须牢记:心中的负面杂音并不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我们自己才是唯一有权决定断除这些负面杂音的真正主体。 当发觉自己正不断陷于内在细微的杂音时,我们可以先闭上双眼、休憩片刻,然后以数次缓慢的深呼吸,让自己的思绪移转到其他更高的意识层次。接着,我们必须大声告诉自己:“我将不再浪费任何时间与精力来理会猜忌、恐惧以及自怜自艾等负面杂音”,好让自己用更高的智慧来照亮狭隘心胸所带来的隐晦与不安。同时,我们也必须坚信,这些负面杂音只是部分地反映了我们内在孤独、无依以及悲情的一面,其性质有别于我们心中与神相通的另一面。一旦我们体会到这项事实,并且不再被内在负面杂音所惑的时候,我们才能敞开胸怀,深入了解“造物者指引”法则的真正含义就是:造物者会协助我们完成自己无法独力做到的事情;此外,除非我们能放下“自己是离群个体”的信念,否则“狭隘自负”的心将一直主宰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当我们能随时记得“自己不会真的孤独无依”时,我们就会开始相信:在与配偶分手之后,会有另一个更大的力量出现,让我们的人生有所依靠。即使你是婚姻失败中的主要问题人物,仍然可以获得来自造物者的协助以疗愈婚变所带来的伤痛。大部分的人都曾被告诫过:神只照顾好人,不保佑坏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造物者始终在等候着世人提出心愿,放下疏离,好让它能走近你,而非只是远远地望着你。
第三部分《离婚的心灵法则》
认识造物者(1)
我所说的“造物者”并非是一个独立于我们身心之外、并且无所不能的个体;反之,它是我们生命核心的一部分,同时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力。而且,我们的当下与未来都与它彼此联动、息息相关。因为它兼具威能与智慧的力量,所以人们常以“圣灵”、“爱”、“天地良心”、“天律”或“自然”等不同名字来称呼它。造物者不但在世间拥有多项不同的名讳,并且也创设了许多不同的路径,让人们得以亲近它所存在的地方。只要你心存“认识造物者”的诚意,并且胸襟开阔地接受它所给你的指引,你就能开始接近它、认识它。 在《建设性思考的力量》(The Power of Constructive Thinking)一书中,作者爱默福斯(Emmett Fox)曾告诉我们:造物者正是我们对于各项真理的“认识”(knowledge),换句话说,它就存在于这些“认识”之中。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些“认识”,其实并非爱默福斯所说的那种理智上的见识(intellectual knowledge),而是另一种对造物者的实际体验(actual experience)。也就是说,这种“认识”不是那种存在于我们脑中的智识,而是一种烙印于我们内心的体验。因为理智上的见识,经常会限制我们体察出更细微奥妙的事物,所以反而会变成我们在体验造物者神奇力量时的障碍。
当我们想要逐渐走出离婚伤痛的时候,难免会以“眼见为凭”的方式来判断周遭事物的是非曲直。然而,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受到相当的重创,所以也只能靠着“理智”来做抉择。但是,理智上的见识会遮蔽我们,让我们看不到其他的可能空间。同时,这种见识也会将我们的想法局限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之下,让自己无缘掌握新的契机。为了远离伤痛,自我成长,我们必须超越自己有限的见识,让自己能够顺利体验到造物者的神力。此外,我们也必须相信自己能够突破猜忌、恐惧及负面思绪的纠缠,摆脱目前正困扰着自己的一切浑噩感受。
第三部分《离婚的心灵法则》
认识造物者(2)
当我们愿意让自己超脱于已知的世界时,我们就拥有了佛家所说的“赤子之心”(beginner’s mind)。“赤子之心”就像是一个不解世事、凡事好奇的纯真孩童。如果我们想要回复这种纯净天真的心理状态,我们就必须先放下眼前的已知世界,褪去一切已有的信念与价值观,重新认识“我”与“神”的真正意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敞开心扉,超越原有智识,直指内心世界。
在婚变之后的不久期间,我一直认为丹将会把儿子带离我的身边。即使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实这个想法的情况下,我仍然为此感到恐惧,并且痛苦地迷失在这个假想的监护权争夺战中。经过与挚友蕾秋数度讨论后,我发现到:因为柏儿是我当时唯一能够拥有的亲人,所以我透过争夺监护权的痛苦来表达自己害怕失去柏儿的心情。每当想到丹要从我身边将柏儿带走的情景,我就会心跳加速,同时深陷在极度的悲伤之中。不论旁人对我如何劝说,我一直都为了这些负面思绪而在夜里饱受煎熬。
在经过数周持续地痛苦沉沦后,我赫然想到自己必须向外求援,寻找协助。即使我相信自己能够借由内在更高的智慧来排忧解难,但在恐惧的煎熬下,我总是会忘了这个自救的关键。因此,我拿出了一沓黄色贴纸,一张接着一张地写上“造物者会关爱我、保护我”的字样。当写到足供各个房间使用的贴纸数量后,我将它们一一贴在房间各处,好提醒我不再忘记这个自救关键。此外,我也在自己的钱包与车子内,贴上这些贴纸。于是每当我心中涌现“丹将从我身旁带走柏儿”的幻念时,我就会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设法让自己回复到不带任何成见的“赤子之心”,接着重新记起“我无法预知未来的生活将如何转变”、“我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但是我能控制住自己”。然后,再满怀自信地大声告诉自己“造物者会关爱我、保护我”,并且一直重复地念着这句话,直到自己感到情绪稍有舒缓为止。 在不断努力让自己养成“跳脱已知”的处事态度,并且以更开放的心胸来接纳造物者的关爱与协助后,我觉得自己内在的恐惧已全部一扫而空。回首从前,当下的我已经能够清楚地了解,我对“丹带走柏”的恐惧根本是毫无事实根据的幻觉,而这一切的幻觉原来都只是心魔所玩弄的把戏而已。然而,我们绝对有权来选择自己是要参加这场游戏,还是远离心魔纠缠,重获平静、安全的现实生活。
第三部分《离婚的心灵法则》
请求援助(1)
当拥有“求援”的勇气与谦逊时,你才能够疗伤止痛,“求援”其实是一种深具信心的行为。然而,当我们生命充满失望、悲伤、愤怒或懊悔的时候,要拥有“信心”是一件蛮难的事。在人生遇到挫折的期间,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绝对能够再次重拾信心,并且要记得回想当初“充满信心”以及“因信心而渡过难关”的闪亮日子。
“信心”是一种内在完全信任的表现。它不但让人拥有“我们彼此相互依存,并且受到造物者导引”的信念,也令人相信在造物者确实有惦记着我们的最大幸福。“信心”让我们能够重回真正活力充沛的境界,而且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将相信自己的生命始终是朝向光明的坦途前进。“信心”与“恐惧”正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恐惧”让人无法放开胸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