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

时间:2025-02-27 20:23:21  来源:  作者:

    李教授和张教授是一对再婚老年夫妻,他们都在痛苦中失去了亲人,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晚来的幸福。黄昏时候,两位老人总会牵着手漫步于江边,谈工作、谈生活、谈理想。在生活上,他们相濡以沫、体贴入微,李教授为了让老伴集中精力搞好科研,他牺牲了不少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包揽了全部家务活。因为他朋友多,社交广,信息也灵通,一有时间就帮助老伴的公司联系业务。还常常趁出差的机会买些老伴最喜欢的绘画用品、绘画作品送给她。两个人在事业上相扶相助,使各自的事业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两个再婚的人,却能够生活得如此温馨,令他们的同事与朋友们都很羡慕。可是当他们携手走过一段美好时光之后,家庭矛盾出现了。家庭财产处理的不当及教子方式上的分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一次,邻居向李教授借了4000元钱急用,不久邻居还钱给李教授时,赶巧李教授不在家里,于是就把钱给了老伴张教授。但是事后老伴忘记把还钱的事告诉李教授。李教授便非常生气,认为与之相濡以沫的老伴在偷偷地隐匿家庭财产,一定另有企图,这是个很危险的警钟。他开始猜疑起老伴来。

    一旦夫妻之间失去信任,家庭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最终纠缠成为一个死结。终于张教授拿走了家里的存折、现金、债券和户口,他们二人的婚姻走向了终点站。两个人在财产分割上互不相让,以致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结果一场没完没了的官司,让这对教授夫妇大伤精力,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憔悴不堪的李教授悲痛万分地对人们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伴。事业上可以帮助我,日子也过得很滋润,现在却闹到这等地步,真是不值得啊!唉,都是猜疑害了我们。”

    夫妻之间都可以因猜疑而各自分飞,更何况同事与朋友呢!猜疑常常是缺乏明显事实依据地起疑心,在很多时候也缺少逻辑思维。有很强猜疑心理的人常常只凭借个人的主观猜测,以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猜度他人。他们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到的人性是虚伪的、丑恶的。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们会处处小心别人,提防别人,戒备心很强,有时还会口是心非。有猜疑心理的人很敏感,他会因别人的扬眉而说是看不起他,会把别人的撇嘴说成是讨厌他,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经他一说就会矛盾重重,别人在说自己的悄悄话,他非认为是在说他的坏话。总之,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对自己的侵犯,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耿耿于怀。

    有很强猜疑心理的人,精神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他总是凭自己的好恶和想象来理解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于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吹毛求疵,扭曲了人际交往的正常状况。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3)

    猜疑心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那些人活得很累的。他既要对付被自己夸大的“敌意”,又要安抚自己内心由此而导致的痛苦,身心上受到很大的消耗与折磨。而且,由于经常疑神疑鬼,对朋友,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对家人,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对夫妻,会促使矛盾的积累;对同事,会降低工作效率。总之,一旦你有了猜疑心理,你就会为自己的生活设下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使自己深陷其中却无法安身立命。

    猜疑让你错失良机

    要知道,在猜疑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怀疑自己。因为猜疑,我们犹豫,不能果断地处理任何问题,也因此而使我们错失良机。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求职者,被一个骗子骗走了2000元钱。

    于是好心人提醒他:“小心呀,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小偷、骗子和无赖,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相信啊!”于是他接受了好心人的劝告,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多疑的人。

    他尽管知识丰富、身材健美、多才多艺,可是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每天奔波于各家公司,为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忙碌不停。

    一天,他的身材被一位中年女画家所看重,要以高薪聘请他当她的业余模特儿。要知道,这位中年女画家给出的价钱足够他十年吃喝玩乐。

    “30万,如何?小伙子,做我的业余模特儿。平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情。”

    他先是一阵惊喜,接下来便心生猜疑:“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一定是骗局!”于是他朝女画家冷冷地看了一眼,就走了。因而他失掉了一次可以净赚30万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去一家公司应聘。面试过后,老总因为他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看中了他,便对他说:“从今晚起你就正式开始工作,因为今晚有一个很重要的宴会,需要你出面做翻译。”

    “可是……我的家怎么办?”他担心自己的家无人照看。

    “家就不必管了。开始上班吧。”说完,老总就去忙别的事情去了。而他却想:“不让我回家,难道是一家骗子公司?随便编个理由留住我,然后再叫人把我家偷个一无所剩?况且,三万元的月薪,可能这么高吗?一定是个阴谋。”他离开了,不辞而别。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庆幸:“幸好我警惕性高,要不然……”

    进了家门,看到家里一切完好无缺,他高兴地笑了。

    人总是被多此一举的猜疑心理折磨得烦恼丛生:因为多疑,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因为多疑,失去了朋友的理解与帮助;因为多疑,自己的性格变得离奇古怪,最终还是被身边的人所抛弃。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