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评分标准是:4=总是 3=经常 2=偶尔 1=从不
1.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表情,告诉孩子自己很 喜欢他。
2.我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表现得与众不同。
3.我对孩子惩罚是基于公平、恰当的原则。
4.当孩子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时,我会给予积极的支持,使他得到一些安慰,并让孩子感到他并不孤立。
5.我 总是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希望使他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6.我很信任自己的孩子,他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7.我愿意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运动等。
8.我让孩子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比如买很多书给他、安排 他去夏令营、参加俱乐部等。
9.我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我会常常拥抱他。
10.我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而且鼓励他在实际中表达和去尝试。
结论:
15分以下: 您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平等交流的想法,不够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冷冰冰的感觉。
15-25分:您对孩子的 态度有些冷淡,而且不重视孩子自己的想法,事实上你也想好好地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但是你缺乏一定的技巧,要多学习一下了 。
25-35分:您是一位很优秀的家长,您和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会从中获益匪浅的。实施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刚刚开 始会有些难度,注意要真正地尊重孩子。
35分以上:您差不多是个完美的家长了,温和体贴,善解人意。
为人父 母常常会习惯性地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样的父母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珍惜生命,美国的父母与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就有所不同。中国的家长 是小心谨慎:风来了,赶紧捂起来;天冷了,赶紧加衣服,惟恐孩子冻着饿着,想着法儿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美国的家长则不同 :抱小孩像拎着个背包一样,他们纵容蹒跚学步的小孩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滩上拾贝壳,鼓励孩子一只脚踏着滑板车疯跑,想着法儿让 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的着眼点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的承受力,张扬生命的活力。等到孩子两三岁时,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结果 就见了分晓。美国的孩子总体体格健壮,活泼开朗,抗压性强,独立性强,主动性强;中国的孩子相对体格文弱,腼腆乖巧,自我保 护意识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在今天,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中国,新时代的年轻父母遭遇了前所未有尴尬:孩子为什 么不尊敬我们?是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太少不能感动他们?是我们的孩子心志高,不屑尊重长辈?
其实,这正是爱泛滥的后 遗症,太多的爱却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无情。
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要为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体魄和精神,做父母的该怎 样充当“教练”的角色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就像是一块未曾雕刻的璞玉,如果你精雕细琢, 他就会成为艺术品。反之,则不会成才。
2004年上半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有关部门在该市新海实验中学搞了一次问卷调查 。问卷上提了5个问题:
1.你认为父母理解你吗?
2.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
3.你认为最不能容 忍父母的是什么?
4.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
5.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一共有30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深思。
大多数学生都详细回答了“当你的考试成绩不 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家长不能客观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怕是孩子的偶然失误,也不能原 谅。
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爸爸妈妈知道了后,他们肯定会阴沉着脸,“这对我的自尊心的杀伤力是 100%!”
还有位学生写道:我最不能容忍父母对我藐视的态度。“那时候我就想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自尊心 ?你们以为我不想考好吗?”
问卷表明,很多学生觉得父母过于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一位学生 的话很有代表性: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今天,如果这次考得不好,我自己也有紧迫感。
很多学生都盼望父母能尊重他们。
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很多孩子写的是: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唠叨。一位学生写道:我的父母总 是把我当成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不管什么事,他们总要没完没了地唠叨。“父母爱唠叨,其实是对我不信任。请你们不要把说过的 话重复几遍,这样我很烦。”
另一位学生对父母私自拆开他的信件表示不满,“我很生气,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尊重 我的私人空间。”
不少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不理解,有“代沟”。一位学生这样写着:我一旦有了苦恼和困惑,便无处 可说,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说。还有一位学生写道: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么希望父母像我的朋友,劝慰我。“但是,这是 不可能做到的啊。”
几乎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对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了感激。但有不少孩子提出,光 有关爱是不够的,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一位学生可能说得比较极端:“他们(指父母)根本不了解我。我已长 大了,内心世界也逐渐变得复杂了,可他们还把我当成3岁小孩骗,他们根本不懂‘理解’两个字的含义!我不相信任何人,不会! 不会!我会把苦恼怨恨对自己倾诉,像一块海绵慢慢吸收掉。”
这张问卷中所表现出来的当今为数不少的亲子关系令人十 分担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能否定的,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实施教育的第一步,就让我们来对自己 2/5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