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etypes
原始意象 ( )一样。这些古老的意象被梦所
primordialimages
特有的原始思维模式重新赋予生命。它并不是一种遗传的观
念,而是一种固有的思维范畴。”
我们之所以用大量篇幅叙述荣格对这一病例的回忆是因
为我们相信:这个梦在荣格的职业生涯中有着非同寻常的重
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个梦 (以及其它许多
----------------------- 页面 43-----------------------
荣格:神话人格
38
与此类似的梦)使荣格逐渐相信梦具有 “再现古老神话”的
性质。这一重要发现奠定了荣格作为当代思想先驱的地
位。——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一发现,才导致了他与
弗洛伊德这位二十世纪科学泰斗之间的巨大分歧。
四、与弗洛伊德的恩怨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因这一分歧而导致
的个人关系的破裂,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问题。
由于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许多混乱的、纠缠于个人气质甚至
个人私生活的说法,本书将依据自己的体会并根据从荣格思
想中获得的启发,试着作出完全不同于其他解释的解释。
一开始,两人的关系确实很好,这种关系建立在共同的
志趣上。二十世纪这两位最懂得人类深层心理的思想家,一
开始就彼此 “嗅”出了对方。对人类精神深处黑暗王国的共
同关注,像磁石一样把两位伟人吸引到了一起;但由于两人
毕竟禀赋着完全不同的精神使命,在短暂的聚合之后——仿
佛只是为了摸清对方的工作和弄清自己的任务——两人又注
定了不能不分道扬镳。
作为关注人类精神现象的精神病医生,荣格熟悉弗洛伊
德对神经症所作的研究。这些研究最初发表于十九世纪九十
年代,在医学界和精神病学界一直受到攻击,只是在受到以
布洛伊勒尔为首的瑞士精神病学界的率先承认后,弗洛伊德
的发现才逐渐在医学和精神病学界引起广泛的注意。1900年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一书刚刚问世,布洛伊勒尔即把它推
----------------------- 页面 44-----------------------
荣格的生平
39
荐给荣格。据说这本书曾给荣格带来过极大的欣喜和启示;在
谈到这本书时荣格曾说:它对于年轻的精神病学家始终是
“灵感的源泉”。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荣格早期所作的一切研究,都始终
沐浴在弗洛伊德思想的光照或笼罩在弗洛伊德思想的阴影
下。事实很可能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荣格对弗洛伊
德 (以及 《梦的解析》)的兴趣,只是在荣格发现其符合于他
自己所做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后,才逐渐变得浓厚起来的。关
于这一点坎培尔写到:
荣格对弗洛伊德著作的熟悉始于 1900年,即 《梦的解
析》出版的那一年。在布洛伊勒尔的建议下,荣格读了这本
书,但却缺乏欣赏该书的准备。三年之后重读该书,他发现
它为自己在语词联想实验中观察到的压抑 “机制”提供了最
好的解释和说明。然而他不能接受弗洛伊德把被压抑的心
理内容始终不变地等同于性创伤的观点,因为在他自己熟
悉的许多病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性欲问题扮演的仅
仅是次要的角色,而其它一些因素则似乎更为突出——例
如社会适应问题、因人生的悲剧性情境而产生的压抑、对名
声与威望的关注等等。
但不管怎样,荣格于 1906年起,开始把自己的一些论文
(以后又把自己的第一本专著—— 《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寄
给弗洛伊德。在这些文章中,尽管有一些保留 (特别在涉及
童年期性创伤的重要性时),总地说来他仍然是支持弗洛伊德
的。1907年,弗洛伊德邀请荣格到维也纳作客。两人一见如
----------------------- 页面 45-----------------------
荣格:神话人格
40
故,相互倾心,一口气谈了整整十三个小时!这样便开始了
他们此后保持了六年的私人关系和事业上的友谊:他们每星
期通信,彼此交流自己所作的研究和最新的发现;弗洛伊德
曾邀请荣格和妻子赴维也纳作客,荣格也邀请弗洛伊德赴库
斯那赫特作客;1909年,两人同时应邀去美国讲学,在船上
共同度过了为期七周的旅途生活;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正式成立时,由于弗洛伊德的再三坚持,荣格当选为协会的
第一任主席……在当时群星荟萃的精神分析学圈子内,弗洛
伊德一直给予荣格以最高的评价。也就是这段时期,在一封
写给荣格的信中,弗洛伊德 (比荣格大十九岁)曾亲切地称
荣格为精神分析王国的 “王储”,并称荣格是他的 “长子”。
然而此后不久,两人的关系就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到
1912年 《转变的象征》出版后,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私人关系
完全破裂,荣格也因此而脱离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并在整
整三年时间内陷入 “精神的低谷”而到了 “不能工作”的地
步。
为什么二十世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这两位大师之间的关
系后来会变得如此严峻?对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和恩
怨究竟应如何评价和解释?这些问题也许本来并不是特别重
要的问题,然而却毕竟吸引了普遍的关注,并产生出各种各
样的说法。从这些不同的说法中,我们本来可望把握两位伟
人思想分歧的焦点,以及彼此所担负的文化使命,然而遗憾
的是:如我们所看见的那样,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把太多的注
意力放在了两人的性格和两人私交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上。
彼林斯基 ( . . )在荣格去世后发表
Dr JohnM Billinsky
----------------------- 页面 46-----------------------
荣格的生平
41
的文章 《荣格与弗洛伊德》(载 ,
AndoverNewtonQuarterly
.10, .2,1969)中说,1957年他访问荣格的时候,
Vol No
荣格曾对他谈到,造成他与弗洛伊德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他无意间知道了弗洛伊德与妻子和姨妹之间的 “三角关
系”,以及他不能接受弗洛伊德把自己的权威看得比真实本身
更重要的态度。彼林斯基称荣格这样对他说:
当我和我年轻活泼的妻子到达维也纳时(按:指荣格应
弗洛伊德邀请第二次去维也纳作客),弗洛伊德来旅馆看望
我们并买了一束花送给我妻子。他尽量使自己考虑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