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阻碍他的艺术使命而已。艺术家在个人生活中也许是个市
侩、循规蹈矩的公民、精神病患者、傻瓜或者罪犯;他的个
人生涯也许是有趣的或无可避免的,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作
为艺术家的他。”)
——这实际上不仅为我们理解艺术、艺术家和艺术创作
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而且也为我们理解任何富于创
见的思想、理解这种思想的创立与创立者个人生活、个人性
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极具启发的洞见——人毕竟是人,人
不可能完美无瑕,然而精神的花朵却不应因此遭到玷污。
由此我们便不能不想到: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思想分歧和
个人恩怨,也许远不只是一个意见分歧和个人恩怨的问题。相
反,它很可能超出了 “个人”的意义而具有一种 “命中注
----------------------- 页面 55-----------------------
荣格:神话人格
50
定”的性质,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具有一种内在的目的性指向,
体现了“造物主的意志”。—— 当然,这不过是文学上的譬喻,
但这一譬喻难道真地就不足以使我们的思想跳出 “性格决定
论”的视野,并因而得以从 “非个人”和 “超个人”的更大
思想背景,去理解这一事件可能蕴涵着的深层意义吗?
——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地跳不出 “个人性格决定
论”的思想框架,我们能说我们真正懂得了荣格吗?
----------------------- 页面 56-----------------------
荣格的思想
ronggedesixiang
荣格的思想丰富而复杂。以本书的篇幅,显然不可能分
别考察他的宗教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这里所能做
的,只能是紧扣本书主题,从思想的内在整体性上,择其大
焉地介绍和评析荣格最核心的基本思想。基于这样的考虑,本
书决定以 “集体无意识”作为荣格迷宫般纵横交错的思想入
口。
一、深海下的海床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最重要的基本假设。这一假设贯穿荣
----------------------- 页面 57-----------------------
荣格:神话人格
52
格的全部思想。要穿透荣格的 “神秘”和 “晦涩”并了解其
思想,首先得知道他关于集体无意识的基本说法。
在西方,二十世纪被某些学者称为精神分析的世纪。这
一说法虽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精神分析学在二十世纪文化
领域中的显要地位却是不可否认的。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发
现,是在 “理性”的专制之下发现了被压抑受排斥的无意识。
这一发现为二十世纪许多重大问题 (包括后来的语言及话语
问题)的研究揭开了序幕。
无意识这一概念,其最初的思想萌芽可以往前一直追溯
到柏拉图。柏拉图关于 “迷狂”的著名说法,被认为是西方
无意识思想之起源。(参看诺斯里奇:《近代无意识理论》,伦
敦,1924年,第 1页。其实这一 “起源”似可追溯到某些更
为古老的神话。)尽管在弗洛伊德之前,莱布尼茨、歌德、叔
本华、卡勒斯、哈特曼等人都对无意识的发现做出过突出的
贡献,但真正在近代科学 (医学、心理学)基础上为无意识
概念奠定牢固基础的,却不能不说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一位医生,他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注意到
许多具有强迫症状的神经症患者常常不能自制地去采取一定
的活动,而自己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事实使弗
洛伊德断定: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除了能够被自己意识到
的自觉意识外,一定还有一种人们意识不到的无意识驱力。在
经过更多的研究之后,他进而得出结论说:精神活动本身都
是无意识的;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只不过是整个精神生活的片
断和局部。用通俗的话讲,整个精神生活就像是一座海岛,意
识只是露出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无意识则是隐藏在水下,成
----------------------- 页面 58-----------------------
荣格的思想
53
为意识基础并决定其方向的绝大部分。
那么,无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呢?
按照弗洛伊德最初的理解,无意识主要来自个人早期生
活特别是幼年生活中那些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他的这
一想法得到了医疗实践的证实:当他以诱导的方式让病人说
出那些被压抑和遗忘了的经验时,病人的症状立刻大见减轻
甚至完全好转。弗洛伊德因此认为:无意识是受压抑被遗忘
的心理内容的集合场所,它们是文化和道德意识中不能见容
的部分,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打上了 “性欲”的烙印。
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以 “性欲”来解释无意识的基本性
质。他认为性的需要并不是人类生活唯一的基本需要,相反,
人的“精神需要”有时反倒比“饮食男女”更基本更重要。精
神需要中最重要的是对于神话、宗教和艺术的需要,这些需
要不仅涉及人生意义这一终极问题,而且非常现实地涉及人
们以什么方式共同生活的问题——例如只是出于物质需要和
性的相互利用而聚集在一起,还是在宗教和神话的庇护下共
谋发展并避开可能面临的毁灭和灾难。荣格认为:只知道性
欲 (以及各种物质欲望)的心理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
学;相反,这种 “唯物”的心理学实际是一种没有心理 (没
有精神)的心理学。荣格敏锐地发觉:如果赋予个人的原始
动机以纯粹生物性的特性,人便丧失了人之为人的精神特征。
即使从基本生存这一角度来考虑人的原始需要,也不能忽视
宗教、神话和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可须臾而离的重大意义和
作用。
从这一基本思路出发,荣格赋予无意识以极其深广的内
----------------------- 页面 59-----------------------
荣格:神话人格
54
容和意义。这首先表现在从理论预设上假定无意识具有非个
人和超个人的特性。在荣格看来,个人意识即使再加上个人
无意识,其范围也是十分狭窄有限的;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
无意识无疑具有个人特性,但这些特性绝不足以说明无意识
(即人性的基础)的极其广袤的内容和它的全部特征。撇开对
文化的考察不论,即使在医疗实践中,病人身上相当一部分
无意识心理内容,也不可能仅仅从病人的个人经历和后天经
验中获得完整的解释。
荣格说:“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
性,作者愿将其称之为 ‘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却
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
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我把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 ‘集体
无意识’。选择 ‘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
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
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
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它便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
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心理学与文学》,冯川、
苏克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 52—53页。)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荣格并不否认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
的看法,却对这一看法作出了自己的补充。在荣格看来,弗
洛伊德 (以及阿德勒)发现的无意识其实是一种个人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的发现并不应阻碍对其更深的基础进行探索。在
荣格看来,个人无意识建立在集体无意识之上,属于心理中
相对表层的东西;而集体无意识则是心理的深层结构,它是
先天的、普遍一致的。如果仍用海岛作比喻,那么不妨说:高
----------------------- 页面 60-----------------------
荣格的思想
55
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识,水面下因为潮汐运动显露出来的部
分代表个人无意识,而所有孤立海岛的共同基地——那隐藏
在深海之下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这一思想贯穿了荣格的
全部思想,成为他理论最重要的核心,导致了他在许多问题
上同弗洛伊德的意见分歧。
人们很自然地会问: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假设,究竟有多
少经验依据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