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学者那样否认这个 “世界”,并不像怀疑论者那样怀疑它
的存在;但是我使用的这个在本来意义上的 “现象学”的
“悬搁”,完全阻止了我运用任何关于时间—空间存在的判
断。
这样,虽然一切关系列这个自然世界的科学对于我是
如此确定,虽然它使我满心惊异地赞叹不已,虽然我根本没
有一点要反对它们的意思,我却要使它们完全隔离,我绝对
不用它们的标准,我也不擅用任何一个属于它们体系的命
题,尽管它们的证明价值是很完满的……关于这个世界的
现实性的真理我决定一个也不采用,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
的基础……只有在把它们加上括号以后,我才可能接受。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的观念和现象学的哲学》,英译本,转
引自M ·怀特:《分析的时代》,商务印书馆,1984,第 110—
111页。译文略有变动。)
以一个立方体为例,当我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看这个立
方体的时候,按照通常的习惯,我们很自然地会把我们看到
的所有不同外观通通想象成 “该立方体”的外观,因而不再
集中注意力于各个不同的外观即该立方体在我们经验中的显
现。但现象学的方法却要求我们改变这种做法,仅仅集中注
----------------------- 页面 127-----------------------
荣格:神话人格
122
意力于纯粹的 “外观”或 “现象”。正像M ·怀特在谈及这一
问题时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放弃这一自然习惯,以便专注
于纯粹的经验,专注于纯粹的现象,专注于外观的自身……
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暂时中止对涂掉的客体的存在的信念;
我们进行 ‘现象学还原’,这在希腊文里叫epoche(悬搁)。胡
塞尔又把它称为将外间世界 ‘加括号’的过程;这就在于视
立方体和其它客体为不存在,以便我们去专注自己的经验和
对它们的体验。”(《分析的时代》,第 99页。)
值得注意的是:“加括号”或 “悬搁”,仅仅是胡塞尔现
象学还原的第一步,如果停留于这一步,便有可能陷入胡塞
尔反对的主观任意性。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还原的第二步
是 “本质还原”,即通过专注于 “现象”,来发现 “制约”着
这些现象的本质结构。怀特指出:
胡塞尔在这里用希腊文 “ (理念)”一词代替结构,
eidos
因此它管这一步骤叫 ‘理念还原’。这些本质、形式或结构
据说 “制约着心灵的存在”,它们是任何心灵存在所能具有
的可能结构。”(同上)
需要指出的是,“理念还原”也可以译为“本质还原”,因
为按权威性的 《韦伯斯特大词典》,“ ”这个希腊词虽然
eidos
在柏拉图哲学中用来指 “理念”( ),在亚理斯多德哲学中
idea
却用来指 “形式”、“本质”( , )。因此所谓 “理
form essence
念还原”,实际上是要求通过专注于呈现在我们经验中的“现
象”,来达到对这些现象之 “本质”即 “形式结构”的把握。
----------------------- 页面 128-----------------------
荣格的方法
123
在我看来,如果不考虑胡塞尔过分强烈的理性主义倾向和他
对哲学认识论论上的 “客观性”与 “确定性”之追求,所谓
“本质还原”,其实也不妨理解为 “原型还原”(参看本书第二
章对荣格的 “原型”与柏拉图之 “理念”、亚理斯多德之 “形
式”所作的比较),也即是通过专注于经验现象,从中发现制
约这些经验现象的原型结构。而这,恰恰是荣格在发现集体
无意识原型或原始意象时所用的方法。
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现象学是一场运动,胡塞尔
仅是这场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代表。在胡塞尔之外,还有许
多人都可以被纳入广义的现象学运动、被视为现象学的成员
或现象学的先驱。说到现象学的先驱,人们常常提到康德和
黑格尔。埃里克 · ·夏普 ( . . )在谈及这一点
J EricJ Sharpe
时指出:在黑格尔之前,“康德就已使用了 ‘现象’这个术语
(它源于希腊文 ,意即显示自身的东西)来描
toPhainomenon
述经验材料。他接着把现象与 ‘本体’ (物自体)相对照,
‘本体’意即据其本性而存在的对象和事件,它们独立于我们
的感知能力对于它们的发见。黑格尔进而在其第一本主要著
作 《精神现象学》(1806)中断言,人们能够通过对于表象和
表现 ( )的研究而到达本质 ( )。”(埃里
Erscheinungen Wesen
克 ·夏普:《比较宗教学》,吕大吉、何光沪、徐大建译,上
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 288页。)此外,与康德和黑格尔
一样对荣格有过重要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无意识哲学》的作
者爱德华 ·冯 ·哈特曼 ( ),也在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