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气质”的人,显然恰恰属于这种类型。我们甚至可以说,
荣格关于 “艺术家是自己才能的 ‘受难者’(或受害者)”的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来自对尼采所作的观察。
尼采反传统的做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自我膨胀,无疑
使荣格对他的批评多于对他的肯定。但作为一位诗人哲学家,
尼采对人类精神底蕴的洞悉,显然给了荣格极大的启示。早
在荣格之前,尼采便已看到:神话是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生
活无论如何离不开神话。在 《悲剧的诞生》(1870)中,尼采
以特殊的敏感和对凡俗生活近乎恐惧的憎恶,觉察到神话是
人类精神的 “保护性屏障”:“希腊人知道并且感受到生存的
恐怖和可怕,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在它前面安排奥林
匹斯众神的光辉梦境;”“这个民族如此敏感,其欲望如此热
烈,如此特别容易痛苦,如果人生不是被一种更高的光辉所
普照,在他们的众神身上显示给他们,他们能有什么旁的办
法忍受这人生呢?”(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
书店,1986年,第 11—12页。)然而恰恰是这位最深地懂得
人类不能没有自欺、不能没有神话、不能没有希望的尼采,自
己却摈弃了人类最大的神话 (基督教神话)而陷入精神的崩
溃——这不能不使 (作为人类心灵医治者的)荣格对尼采的
探索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警惕。
这样,虽然同是基于对被压抑之本能的关注,两人在处
理问题的方式上却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用一句不太恰当的比
喻,尼采主张以 “革命”的方式解放被压抑的本能并把自己
完全交给这一本能——特别是那种被称为 “强力意志”的本
能;荣格则主张以 “改良”的方式与本能进行对话,从而将
----------------------- 页面 153-----------------------
荣格:神话人格
148
本能的要求 “吸收”和 “同化”到意识中来。与尼采 (以及
弗洛伊德)一样,荣格也看到 “人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文化
而不受到损害”;然而荣格却并没有由此得出反文化的结论,
相反却认为:“文化与天性之间无穷无尽的两难,永远只能是
一个太多太少的问题而绝不可能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詹姆斯 · ·贾雷特 ( . )对荣格和尼采
L JamesL Jarrett
作过一番比较,他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曾被基督
教精神所困扰;都属于内倾型性格;都在 “直觉”与 “思
维”两种心理功能方面有很高的发展;都承认自己从赫拉克
利特、歌德、叔本华和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获得过启发;都
蔑视快乐主义哲学,都相信倘没有内心的冲突和受难,意识
便注定了只能停滞、衰颓和退化;都致力于寻找这样一种哲
学或心理学,这种学说旨在使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完满、丰
富,因而“超越了日常性这把舒适的躺椅所能达到的境界,进
入到整合的境域”;“同样,他们也都是精英论者——都不立
足于财富、家族、阶级、种族,而只关心人的智力、理解力
和意识发展水平。”尼采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著作是写给 “极少
数”人看的,他深知自己在很长的时间内将不被人们理解;
“荣格则经常说:从意识发展水平看,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走出
中世纪,因此也许应该让他们留在自己家中的客厅里或教堂
的长椅上睡大觉。无论对荣格还是尼采,个性化 ( -
individu
)——借用荣格的术语—— 的道路都是孤独、崎岖的,特
ation
别当人们普遍对这一使命缺乏理解,甚至起而攻击和反对这
一使命的时候更是如此……”(见贾雷特为荣格 《尼采的 〈扎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写的引言。)
----------------------- 页面 154-----------------------
荣格的先驱
149
然而在贾雷特看来,两人仍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最大的
不同是:对于尼采,人生中审美的方面更具首要性;而对于
荣格,宗教的方面则显然比审美的方面更为重要。贾雷特说:
绝非偶然的是:尼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友谊,恰是与
一位音乐家的友谊。那确实是一位音乐家,他的最大的抱负
就是使他的歌剧 (或如他喜欢说的那样,他的 “乐剧”)超
越公众娱乐的琐碎性,成为音乐、文学、视觉画面、舞蹈、
神话和哲学的气势恢宏的结合。尼采完全同意这一宏伟抱
负;如果 “过于人性”的瓦格纳后来竟使得他幻灭,那只是
因为瓦格纳最终希望把宗教也包括进来—— 而且更坏的
是:恰恰是希望把基督教包括进来。与尼采一样,荣格也是
一位牧师的儿子;人们不难从他们两人身上看到对早期家
庭环境中虔敬信念的反叛。然而与尼采不同的是:荣格最终
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中,看到一种不可逃避的、往往是
十分深刻的企图,那就是把人对意义的永恒寻求用象征的
方式表达出来。不同于尼采 (以及弗洛伊德),荣格相信世
界上各大宗教都体现了一种英勇的尝试,那就是试图抓住
灵魂的本性和拯救的可能——即令它十分遥远。(同上)
在我看来,这正是尼采与荣格的最大分别:尼采把艺术
(而且是力量型、扩张型的艺术)作为人生困境的解救和自我
扩张的手段;荣格则不仅认为艺术也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
“拯救”(神恩),而且,在当今社会中,正是神话和宗教为极
端的自我扩张提供了十分必要的 “解毒剂”。
----------------------- 页面 155-----------------------
荣格与中国传统文化
ronggeyuzhongguochuantongwenhua
荣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我
个人认为:荣格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由于某些内在的缘故
而敏感地处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天性的复杂和博大、兴趣
的活跃和多样,使他能够以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首先在自
己的心灵中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整合。这是一种类似炼丹或
炼金似的努力,其目的是要成就更为完整、更为纯粹的精
神。——不止一次,荣格的这种努力使我想起乔伊斯 (借斯
蒂芬 ·迪德勒斯之口)说过的一句话:“我向前迈进……在我
灵魂的熔炉中,锻造出我的同胞尚未创造出来的良心。”
(《青年艺术家肖像》)
----------------------- 页面 156-----------------------
荣格与中国传统文化
151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本章不可能在
这一话题上充分展开,而只能采取较为随意的漫谈方式,择
其大焉地作一番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