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69
按照今天的理解,经过这样一种 “转化”和 “翻译”,这
些 “再现”或 “表象”就在我们的意识中构成了我们心理生
活的 “文本”;在阅读和分析这些 “手稿”的时候,我们就既
是自己 “手稿”的作者,又是这些 “文本”的读者和批评家。
这样一来,古典精神分析学就在当代的 “语言学转向”中获
得了某种创造性的转化。
这种转化当然涉及到许多问题:这些文本的作者究竟是
谁?为什么我们自己心理生活的写照却被当成我们自己之外
的东西来阅读?进一步讲,这一读者又是谁?他将遵循什么
样的原则去阅读和解释这些作品?反过来,这些作品又是按
照什么要求、什么规则和 “语法”写出来的?……所有这些
疑问,正是拉康 ( )在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精
JacquesLacan
神分析学问题时试图弄清的。虽然事实上,这些问题在荣格
那里早已有过思考和解答,但倘若我们不把拉康作为一种参
照,荣格的有关思想是不易被阐释清楚的。
在 《符号、想象与现实》 (拉康 1953年 7月在法国精神
分析学大会上提交的论文)中,拉康试图以语言学的严密来
阐明意识和无意识的结构。为此,他把一种三分法的体系引
入精神分析学的术语,认为心理经验可以划分为三种:真实
的、想象的、符号的。他把如其本然并力图被人认知的心理
事件或心理经验称为“现实的”;把该事件或该体验在人头脑
中的 “再现”或 “表象”(意象或语词)称为 “想象的”;把
这些 “再现”和 “表象”在心理的一种结构作用下被组织成
的 “单位”称为 “符号的”。于是,在拉康那里,所谓 “符
号”便是这样一种心理秩序或心理结构功能,这种结构功能
----------------------- 页面 175-----------------------
荣格:神话人格
170
能够把种种心理表象 (想象)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从语言
学的角度看,这些表象 (想象)被符号功能组织起来的情形,
与有关词汇要素被造句法 ( )组织为有语义学意义的单
syntax
位 (句、段)时相似。这样便不难看出,拉康努力要做到的,
不过是力图在一门较为严密和客观的学科 (语言学)基础上,
对荣格的原型理论做出新的论证。
拉康强调人格发展的过程取决于一种在文化中被决定了
的符号母体 ( )或能指母体,这一母体构成了我们生活
matrix
于其中的文本环境 ( ),我们的人格发展
textualenvironment
就是这一母体的产物。这一母体大致可理解为一种被内化了
的语言能力,它的作用当然首先是表象和命名。因为,在拉
康看来,如果自我没有一种能力再现和表象自己 (无论是再
现为意象还是语词),并从而能够从另一个有利的角度或位置
来反观自身,人格的建构以及意识和自我反思所特具的能力
就都成为不可能。“语言”的获得 (即心理的再现或表象能
力)导致了三种有意义的结果:首先,通过获得为一种经验
命名的能力,个人能够以文本来取代或替换曾经有过的经验,
从而能够把自己符号化,这样就既获得了对当下事件的意识,
又使自己与该事件拉开了距离。这一过程建立起了一个居中
(作为中介)与经验进行斡旋的表象领域或文本领域。这一领
域不仅居中 (作为中介)与客观世界斡旋,而且还作为中介
与自我体验进行斡旋。其所以能够如此,则是因为通过对第
一人称代词 “我”的使用,它在语言中建立起了一个 “自
我”的表象。没有这种自我表象、自我意识的能力,个人便
不可能在一个曾经有过的梦中认出自己的自我形象,并在梦
----------------------- 页面 176-----------------------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71
的文本中将其符号化。
获得语言 (即内在地获得再现和表象的能力)的第二个
结果是:由于能够在一个分离的存在秩序中再现自己,人格
被划分为一个 “经验的自我”( )和一个 “文
experientialself
本的自我”( )。文本的自我是上述 “能够用表象再
textualself
现”这一能力的副产物。通过用语言去同化和被语言所同化,
说话者日益认同于文本的自我,即第一人称代词 “我”,而
“我”却不过是更为原初的经验自我的再现,它不过是 “经验
的自我”在语言王国中的一个替身,而经验的自我却被从再
现这一领域中排除了出去。(参看拉康:《自我之语言》、《精
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
这一排除导致了语言获得后的第三个结果:无意识经验
秩序的出现。尽管 “表象”和 “再现”居中斡旋的作用对意
识和自我意识来说始终是必要的,但文本性中介所付出的代
价却是在文本和原初有过的经验之间,造出了一段不可跨越
的距离。于是,不能被中介作用所达到的经验领域就成为无
意识领域。这样,在拉康看来,无意识的存在就在语言 (被
内化)的作用上得到了科学的和合理的说明。
拉康的理论确实有更加独特的一面,但在某些方面却与
荣格的思想是一致的。拉康受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较大,而
列维—斯特劳斯则显然在许多方面受益于荣格。列维—斯特
劳斯曾试图用结构主义观点对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说法作
出新的表述。他把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重新划分为 “亚意
识”( )和 “无意识”这两个不同的侧面,前
thesubconscious
者 (亚意识)由个人生活进程中集合起来的记忆、意象等材
----------------------- 页面 177-----------------------
荣格:神话人格
172
料构成,后者 (无意识)则被设想为 “空无”并被认为是结
构法则起作用的地方。不难看出,这种划分与荣格把无意识
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
不妨看看列维—斯特劳斯自己的表述:
人们因此可以说亚意识是个人的专用词典,我们每个
人都在其中积累起自己个人生活史的词汇,但这些词汇能
够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起意指作用,仅仅是由于无意识按
无意识的法则将其组织起来,并因此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