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工作的好不好,要看在没在工作状态。”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需要充分调动智力、体能、感觉、直觉以及情绪情感,也就是需要充分调动心理力量的工作,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能否很好地进入心理咨询的工作状态,是做好每一次咨询工作的关键起点,能否做到则取决于咨询工作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这一点对于初学者尤为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第一炮打响了,建立起了信心就有了继续下去的基础。
先从我本人第一次接咨询的经历谈起。这是一位女性来访者,朱建军老师已初步评估其为单纯性焦虑,咨询预约的时间是某个周六的下午2:00,我1:00就来到了咨询室,当时感觉很兴奋“啊!终于可以开始接咨询了。”随着时间一点一点靠近2:00,开始越来越紧张,几乎开始焦虑了。到了2:00整,来访者没有到,更加紧张,当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咨询的切入点)迟到20分钟出现在我面前,我和她面对面坐下后,我的身体是弓着的,不能观察我的来访者,而且一句话说不出来,感觉我比来访者还要焦虑,这样僵持了将近5分钟,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终于说出了独立咨询的第一句话:“能跟我说说您怎么了吗?”(声音有些哆嗦)……直到第一次咨询结束。
总结我第一次咨询的经验发现,案头准备工作是必须的,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在接这个案例之前,由于知道来访者单纯性焦虑,专门看了有关焦虑症的书,重点看了几例焦虑症的咨询案例,还在脑子里试着模拟做了几个案例,背了一些初诊接待的常用语。在等待来访者时,无数次的对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然而,真到了实际咨询开始,不仅非常紧张,而且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之前看的和背的内容一概想不起来了。就好比临考前,复习该背、该记和该看的都做了无数遍,但一进考场却出现“晕场”一样。同样,做心理咨询工作之前,案头准备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在我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呈现出来,我先期看过和背过的很多理论和技术在咨询中用到了,看过和模拟过的咨询案例中的经验也被借鉴使用过。然而,结合此后的咨询经验发现,咨询前的心理准备才是最重要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是作为咨询师第一次咨询前的准备工作,不可能每个案例都有人像朱老师那样,告诉你是什么样的来访者,你可以有针对性的作案头准备。事实上每个咨询案例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咨询师来说,每个咨询案例的开始都是“第一次”。学好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就是作好所有咨询的“案头准备”,那剩下的就是作好“心理准备工作”。
那么,何为心理咨询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呢?通常的观点是要“放松”,要避免“紧张情绪”。这两点都有失偏颇,完全放松可能导致松懈,不紧张可能导致不在状态,而我个人认为进入心理咨询工作前最佳的状态是“适度紧张的放松状态”。这在意象中体现为“放松意象”+“适度紧张意象”。
“放松意象”是一种具备放松特性的“心理境像”。意象对话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想象房子,再想象房子里有什么来拆分人格,而什么样的房子就是的一个人的“心理境像”,比如:房子的质地是砖瓦房、泥土房、茅草房,还是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颜色是红的、白的还是绿的,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等等描述。除了房子以外,凡是一个人能想象的到的“地方”――“境”,加上对该“境”的描述,即可体现这个人当时当下的“心理境像”。“放松意象”就是能给人带来放松感受的“心理境像”。每个人的“放松意象”不一样,可能是在草地上、大海边或小溪旁,也可能是温暖的小木屋里,但它一定来自于每个人的潜意识,有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也有民族无意识、家族无意识(此概念另文介绍)和个体无意识的内容。例如:我本人的“放松意象”是――[一片绿色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头,草地上开着各种颜色鲜艳的小野花,蔚蓝色的天空上白云朵朵,阳光披撒在草原上,清风吹过,夹带着野花、野草和泥土的芳香,温润而清爽]。
“适度紧张意象”是一种“情绪意象”。一般情绪在一个人的意象中表现为由这种情绪引起的行为模式,包括躯体语言和行为表现。因此,所谓“适度紧张意象”既是一个人在“放松意象”中的行为模式。以我自己为例,即我在我的“放松意象”中干什么呢。现实生活中放松的行为主要是“坐”、“卧”和“散步”,我做过试验,想象躺在“放松意象”中,大部分的结果是睡着了。确实是放松了,但是相当于松懈状态,容易耽误工作。想象“散步”在“放松意象”中,结果往往是被“放松意象”中可能出现的其它“意象”影响,达不到放松的目的。想象“坐”在“放松意象”中,有一种“坐”也会使人入睡和松懈,即有“依靠意象”的“坐”,例如靠在沙发上“坐”,靠在椅子背儿上“坐”,或靠在大树上“坐”等等。有两种“坐”可以达到“适度紧张”状态,即双腿交叉盘腿(是散盘不是单盘或双盘)的“坐”,以及端坐在无靠背的凳子上的“坐”,这两种姿势的共性是,既可以达到放松和休息的目的,也可以随时在接受到“起立(开始工作)”的潜意识内部指令时,可以最快速的“起动”――即“适度紧张”。在想象“坐”的同时,还要想象“坐”着干什么,通常是想象微闭着眼睛,平稳缓慢有节奏地呼吸――想象缓慢吸入清新的空气,突出心中的浊气。如果能调整到每分钟呼吸次数低于4次或更少,可以消除身心疲劳。
综合以上两点,即用意象对话对话技术,想象双腿交叉盘腿(是散盘不是单盘或双盘)的“坐”在,或端“坐”在无靠背的凳子上置身于你的“放松意象”中微闭着眼睛,平稳缓慢有节奏地呼吸。通过多次的训练和体验,即可达到适度紧张的放松状态。
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一、心理咨询工作之前10分钟左右,坐在躺椅或较软的沙发上,将腿放平或适当抬高。(这样做可以使躯体放松,得到休息,特别是两次咨询之间)
二、轻轻闭上眼睛开始想象
(一)想象你置身在你的“放松意象”中。(注:这里的“你”的意象使自己目前的样子,如果经过人格分解,能找到你的“心理咨询师人格意象”,或某个、某几个适合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格意象,就可以想象将他或他们置身于“放松意象”中,效果更直接、更有效。如何调用“咨询师意象”另文介绍。)
(二)“你”盘腿坐下或端坐在凳子上,微闭双眼,两手自然放在膝盖上。
(三)开始想象“你”在“放松意象”中平稳缓慢有节奏地想吸入清新的空气,突出心中的浊气。如此一吸一呼30~50次左右。
(四)想象“你”在“放松意象”中站起来,回到现实场景中。
(五)用手摸或身体感受躺椅或沙发的“真实性”后,慢慢睁开眼睛,起身活动一下躯体。
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做心理咨询工作了。
以上介绍的是基于个人经验的一种意象对话技术的自我训练方法,希望大家如果有好的经验、方法,或训练前后的感受,一起共同交流和探讨。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