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精神分析治疗中,将患者具冲突的核心人际关系在分析师与患者之间逐渐重新建立的现象称为:
“移情性神经症”(transference neurosis,Freud,1920)。
人们嘲笑精神分析师为了治愈患者而制造疾病,或许这并完全非没有道理:精神分析的治疗情境鼓励有问题的人际关系模式以一种极其具体而又十分强烈的情感形式在治疗中呈现。事实上,治疗中相互之间的认同,以及随后对移情性神经症的修通,是精神分析与其他非深层次心理治疗的质的区别。诱导患者产生移情性神经症的治疗技术(睡椅的运用、自由联想、高频率的治疗面谈、对疗程不加时间限制)经常被用来区分精神分析治疗和精神分析取向(精神动力或心理动力学)治疗。而事实上,这些技术只是进行一个完整的分析治疗的充足条件。(众所周知,在一些寻求精神分析治疗的比较健康的人群中,一些人能在一周两次的治疗中体验移情性神经症的起伏变换,而另一些人在五次的治疗中却无法在分析性关系中再现其核心关系模式。
因此到目前为止,尽管对“可分析性”问题给予积极关注,但尚未有人能在治疗一开始就可靠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来访者。[Greenson,1967;Etchegoyen,1991])
正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退行性的、对早年情感关系的重新体验,允许治疗师和患者一起识别个体人际关系主题及其恒常性,能够深刻地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以及找出解决它们所蕴涵的冲突的新方法。
关于治疗联盟内的治疗情境、它同样是人造的抱持、并需要来访者给予持续的专注与体验。在治疗室里、早期的身心抱持形式让位给了分析师制造的譬喻及象征层面的抱持,分析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摇篮:一个人造的心理空间;而这个心理空间就取决于分析师不断忍受“似乎没有做任何的心理工作”之感的能力。经受移情与反移情、负性移情乃至色情移情;以及来自患者的象征层面或者真实情境下的阻抗、攻击、置疑、辩论、挑衅和冲突;还有对于症状缓解的期许与莫名的压力。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