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恐怖症
|
自卑
|
视线恐惧症
|
脸红恐惧症
|
异性恐惧症
|
表情恐惧症
|
余光恐惧症
|
内向
|
社交恐惧症
|
手抖
|
社交障碍
|
紧张
|
敏感
|
自信心
|
口吃
|
专题
当前位置:
社交恐惧症首页
>>
视线恐惧症
>>
视线恐怖症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初探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在恐人症的症候群中,“眼睛害怕看人”这一症状常是病人主诉或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临床上称“视线恐怖症”。日本学者(1982)认为是日本国独有的一种神经症〔1〕。近年我国钟友彬(1987)初步报道了本病〔2〕。但视线恐怖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未见深入的报道。本文通过对27例视线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分类及发病机制作一探讨。临床资料和结果一、研究对象自1991~1995年在山东医科大学咨询中心以“眼睛害怕看人”为主诉的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初诊年龄最小17岁,最大35岁,平均23岁。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25岁,平均1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6年。工人5例,干部技术人员7例,在校大学生6例,中专高中生8例,农民1例,未婚19例,已婚8例。二、临床表现及分类视线恐怖症的临床表现和体验庞杂多样,大部分病人刚发病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光问题,一段时间后,忽然感到自己眼睛不敢看人,而成为困扰的焦点,部分病人在发病初期即以视线恐怖为主要症状。恐惧的对象主要是年轻异性,严重的病人对同性也感到恐惧,个别病人甚至害怕老人、儿童或家人。现将27例病人的主要表现试分为以下三类:(一)对视恐怖:有15例病人主诉与对视时紧张害怕,看人时总想着对方的眼神,即使勉强对视,也躲躲闪闪,一扫而过,看人时间不足1秒钟。有病人诉说对视时心情慌乱,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话,目光不能集中,感觉对方的目光流露出“疑惑、生气、反感或仇视”的意思,有的病人坚信其目光能伤人、太毒、刺人不柔和,使被视者显的局促不安,表情难堪或手脚难受不自然。相当一部分病人认为其目光“色迷迷”的,有邪念,或有异样表情,看人时有“非分之想”的意思,只好眯眼看人或干脆闭上眼睛,悲观的认为“眼瞎了问题就解决了”。1例女病人诉说脑子里总浮现男童生殖器的形象,驱之不去,羞愧讨厌已极,故而不敢和男性对视。有的病人因长期不敢和人对视,总感到面前的人如影子,轮廓模糊高大。大多数病人初诊时不敢和医生对视,而是低头、偏脸或眯着眼,细心观察可见病程长的患者由于习惯性地眯着眼,藏其目光,眼周围皱纹增多,与其年龄不相称。(二)“余光”恐怖: 8例病人主诉用眼睛“余光”看人,特别是异性时感到不安、害怕,病人称余光看人并不等于斜视,而是眼球定视前方注意力却能高度集中侧面视野的目标,时间一长,积习成癖难以自控,引起侧面异性的注意和反感,病人抱怨当正视前方时,眼光发散,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不由自主地“余光”视野中的动静或人成了注意的目标,这个目标常常是异性或异性的胸乳部、阴部,由于情绪不安,只好偷视一次以求放松,不久后“余光”又使其精力分散,难以控制。有些病人因此不能听课,只好在课桌两侧垒上两堆书或用手捧着脸挡住余光,以求视线集中。有的病人先是不敢和人对视,只好用余光看人,余光看人成了主要症状。(三)目光失控恐怖:有4例属此类。其中2例眼睛总是不能控制的四处乱看,看人时觉着别人不愿被看,象是在生气;看别人的手脚,手脚象是“难受、躲避”,病人称不愿干扰别人,只好把目光转移到别的目标上,但又马上觉的这一目标太牵扯精力,只能再转移到别处,这样摇头晃脑不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专注。另有1例病人总感到眼球象被人牵着,不由自主地随周围人转动,无法集中注意力,深感苦恼。还有1例病人感到眼球不能灵活自如地转动,目光僵直呆板,看人不礼貌,怀疑眼神经有毛病,反复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器质性病因。三、症状形成过程及病理心理特点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我们都要求病人详述发病过程,反复询问“为什么害怕看人”、“怎样形成的”。结果发现27例中有15例明显地受过环境中不良刺激的激发,在持续的紧张、恐惧、抑郁背景中逐渐形成目光恐怖症状,另有9例虽然没有遭受大的挫折,但也能找到诱因,只有3例原因不明。在校学生的症状形成,具有・36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年第5卷第3期Ξ 作者单位: 250001
--------------------------------------------------------------------------------
Page 2
相似的特点。如有一女病人在高中学习时,因和同桌男学生低声谈话,引起周围同学的起哄、议论,这使她感到紧张和恐惧,她小心地摆正自己的目光和表情,感到一举一动都在受监视,她的眼睛余光高度戒备着周围的动静,结果还是不断的招来嘲笑和议论。终于,她感到无所适从,开始相信自己目光不正常,和别人不一样,看人时能引起别人的猜疑、反感或伤害别人。另一类典型例子是,一个男病人在高中学习时,总是用余光扫视旁边女同学,时间一长,养成了习惯或僻好,终于引起女同学的反感、躲避,开始自责、紧张,认为别人都知道了自己的坏毛病,感到羞耻,无地自容,越想控制反而越加重。有4例因过于自卑而不敢与人平等地交往导致害怕看人,认为自己相貌丑,能力低,一事无成,毫无价值等。总之,大多数病人具有某些共同的心态:如自己的言行受到监视或嘲笑,易于在众人面前出丑,不正常的目光泄露了内心隐密的念头,目光表情不符合正常人道德规范,对别人造成了干扰或伤害。这类人都自卑感强,羞耻心强,又极爱面子,很少与异性交往。四、MM P I人格测验对27例病人进行MM P I测验结果见表1表1 视线恐怖症患者中国T (T+ K)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H sDHy PdPaPtSc M aSi病人组男n= 14 586560616768625460女n= 13 606760616667645860中国常模男344949375029354846女394948385029354951 结果表明视线恐怖患者的D、Pa、Pt、Sc分数显著高于常模,构成四个高峰,其中两点编码是67 76,即病人具有多疑、戒备、敏感、妄想、紧张、恐惧、多思、刻板、强迫等人格特征,这与咨询所见是吻合的。讨论视线恐怖属于恐人症的一种,病人以“眼睛害怕看人”为主诉求诊,病人对其目光有歪曲的认识,认为目光不正常、不正派、伤人等。虽然本病不算少见,但迄今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极少,对其复杂抽象的临床象及发病机制缺乏深入、一致的认识。我们通过对27例病人长时间心理分析,仔细分析探讨患者丰富的内在体验和表现形式,将本病试分为三种类型,即对视恐怖、余光恐怖、目光失控恐怖。以往日本学者认为视线恐怖是日本国特有的神经症,其发病与东方人羞耻心强有关。我国钟友彬(1987)〔3〕首次报道了本病,并对其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作了一定的描述。本文深入地探讨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临床分型,为进一步统一认识和有效的心理治疗提供了基础。目光交流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手段,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极自然的过程,而在视线恐怖症患者则成为难以克服的障碍,我们认为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归纳以下三点:(一)病人强烈的性冲动、性神秘感与自己的道德感、强烈的羞耻心的冲突。男女少年在青春期,初步萌发对异性的性爱心理,并出现某些性幻想时,大多会有怕羞心理,怕别人看出他们的内心秘密,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羞耻心逐渐消失,趋向成熟。从上述视线恐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内心体验分析,本病发病年龄在17岁左右,这正是生理上成熟,性心理活跃期,由于这类病人从小受禁欲教育的影响较深,与异性接触、交往的实际经验较正常人少,使从小形成的性道德观念及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对性的贬斥态度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加之病人幼稚的自我谴责,形成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过强的羞耻心,如果这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养成观赏异性的习惯并难以控制,并引起周围人的反感,使已经形成的内心冲突进一步激化,周围人群的这种反应与病人在高度紧张情形下的多疑猜想交互作用就形成了所谓的“敏感性关系妄想”:他开始认为自己目光是不正派的、伤人的,泄露了内心的秘密,所以竭力控制着不看人,由于内心紧张,已形成的习惯难以克服,症状就具有强迫的性质。(二)视线恐怖是对环境威胁的戒备和回避反应。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发现部分病人具有单纯、内向、害羞、自尊心强的心理特征;他们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学生,对性讳莫如深,对自己的评价极易受环境的影响,一旦因某些行为招致众人的议论、嘲笑或攻击,病人即持续陷于戒备、回避的紧张状态。在这种特定情形下持续一定的时间,目光恐怖即视线恐怖就形成了。(三)MM P I测验表明,患者具有不良的人格特点如多疑、敏感、易紧张、多思多虑、刻板强迫等,这可能是易患因素及病症持续的重要因素之一。参 考 文 献1.木村俊.日本人の对人恐怖 1 东京,劲草书房, 1982, 186~187.2.钟友彬.对视恐怖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7, 13 (5):297.3.钟友彬.对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 3: 59(收稿日期 1996- 04- 28)・46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年第5卷第3期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shejiaokongju/shejiaokongbu_5829.html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社交恐惧症
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不...
控制不了自己的眼神
跟陌生人说话眼睛不知道...
不敢看对方眼睛
余光恐惧害怕别人看不起
眼睛不知道往哪里看好
面对人就恐惧不敢正视人
跟不熟悉的女性讲话就紧...
不敢与人对视总感觉别人...
害怕跟人眼神接触
热点社交恐惧症
推荐社交恐惧症
相关社交恐惧症
对视恐怖症起因一句玩笑话
对视恐怖症案例分析
对视恐怖症,为何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