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恐怖症 | 自卑 | 视线恐惧症 | 脸红恐惧症 | 异性恐惧症 | 表情恐惧症 | 余光恐惧症 | 内向 | 社交恐惧症 | 手抖 | 社交障碍 | 紧张 | 敏感 | 自信心 | 口吃 | 专题
  • 当前位置: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障碍 >>
  • 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3)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理学系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8年9月27日

    相关资料 推荐序(2)

    现有幸为乔塞尔森所著,鲁小华、孙大强两位年轻心理学者所译《我与你:人际关系的解析》一书作序,殷切希望此书能为国内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学界和大众再添薪火。

    莎翁云:人乃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的高贵,人的卓而不群,并非仅仅因为人类具有复杂的思维,更因为人类具有崇高的情感。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抑或是国仇家恨,事事总关情。而感情是需要有投注对象的,这便形成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本书作者乔塞尔森女士师从著名团体心理咨询大师欧文-雅龙,而雅龙又曾师从后精神分析代表人物沙利文。沙利文认为,人类的精神疾患皆源于人际关系的不良运作。

    本书正是引领我们探索人际关系的奥秘及其病理机制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重视人际关系、人情、面子、礼数的国家。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影响、塑造乃至决定我们今日人际关系面貌的因素,是屈指可数的。乔塞尔森女士以其深厚的现象学与叙事功底,为我们深刻剖析了人际关系的最细致入微之处,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寻根溯源,让我们领略到最早期的客体关系是如何伴随我们长大成人的。我们一生要经历在数量上甚至可以说没有上限的客体,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互动,个体不断地把他人内化在自己心中,成为自我心理构建的原材料,成为自我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借助人际关系,每个人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稳定而独立的自我。每一个客体都会或强或弱地在我们的成长面貌中投下他们的影子—可能是柳暗花明的影子,也可能是阴云密布的影子。我们可能穿透这些重重叠叠的影子看到了我们的羽复之路,也可能就此迷失。正因如此,人际关系才可堪琢磨,客体关系才让我们爱恨有之。

    本书所描述的抱持、依恋、激情体验、坦诚相见的确认、理想化与认同、共同性与共鸣、嵌入、照料等八个维度无一不是源自人生早期的客体关系投射,无一不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浏览本书时,一方面非常佩服作者能够匠心独具,把这八个维度融为一体,编织成我们人生的大网,有人间万象尽在其中之感;另一方面,也更加景仰沙利文、鲍比、费尔贝恩、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这些弗洛伊德身后的超卓之辈,他们或许没有弗洛伊德那样犀利与宽阔的视野,但他们都通过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精耕细作为精神分析的百年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其采用了等距事件取样的案例叙述,由此让我们可以一窥案主人生之概,更为清晰地看到某种因素在人的一生之中的流变与兴衰,有一个完整的呈现,而不至于对某个因素断章取义,妄加评判其是非功过。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心路全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的第二特色在于,作者的行文渗透了其深厚而真挚的对人及人性的关怀与尊重,能够体会到作者是带着专业的严谨态度和真诚的敏锐心灵与受访对象一起走完一段心路历程的。书中多次提到,一些受访者在深度访谈中倾诉出很多他们自己从未对他人讲述或难以对他人讲述的往事与情感,但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很自然地都对作者“坦白”了。抛开学术与专业技术不论,单说这种境界已是令人叹服了。而技术背后,必然是深厚的、无所不在的对人类的体谅与宽容。作者对人性的领悟与洞察,其咨询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客体关系理论在国外,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而在国内,对客体关系的重视只是最近十年间的事情。目前国内关于客体关系的译作大体上有《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第一本较为侧重概念辨析,第二本侧重客体关系理论在咨询实务中的应用,第三本侧重思想发展史,而这本即将出版的译作主要是以个人成长史为脉络和背景,对客体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予以结构化的呈现,在理论性、实践性与可读性方面都别具价值。

    全文文笔自然流畅,作者将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学的敏锐、对人生的洞察以及哲学的高屋建瓴融在一起,却毫无堆砌造作之感,可读性很强。

    总体上,本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咨询师、医师的庋藏之书,也是希望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珍惜生命中的偶然、掌握生命中的必然的人的床头案边之书。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读到本书的人,共勉。

    丛中

    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008年10月18日

    第一部分 第1章 对关系的论述(1)

    但是宗教仍然需要一种语言。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席勒所著的《皮柯乐米》的译者

    人们在与他人的关系网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生命中个性的投放,相互关系的细微差别使生活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磨损性以及众多的兴趣。生活就像是关系的万花筒一样伸展开来,变化的排列带来变化的片段。

    心理学只是在最近才开始认真地思考人类关系在微妙性和多样性上的发展历程的。迄今为止,关于发展的心理学理论还全部是围绕着自我的说明上。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和个体成就已经主控了心理学理论。其他人只是作为满足本能需求以及自我成长和分化的需求的“客体”而被发现。关系作为目标,相互联系作为目的—这些在我们的理论中毫无位置。即使在人类生活中的人际间关系的现象终于被承认的地方,它们也只不过作为更为清晰的自我剧本中的背景而起作用罢了。

    研究和治疗女性的人(Miller,1976,1984;Gilligan,1982,1990;Josselson,1987)、研究和治疗青少年的人(Grotevant

    andCooper,1985;Apter,1990)、对家庭做工作的人—所有这些人都提倡并开始发展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将人们的互相联系纳入考虑之中,并认可关系是发展的核心结构。汇聚这些声音显示,除非我们把在关系之内,通过关系和为了关系而产生的发展加以系统化,否则我们无法拥有关于人类发展的可行性理论。

    关系和语言

    那些开始应对这些挑战的作家和理论家由于缺乏描述这些现象的语言而深感苦恼(特别参见:Gilligan,1982;Miller,1976;and

    Heilbrun,1988)。当谈到人们如何与他人掺和在一起、我们如何需要他人以及他人也需要我们时,我们就会变得口齿不清。爱或许是在我们的字典中最难定义而且模糊不清的词汇,所有包含的术语,如从属关系、宗教团体和亲密性都只是部分地进行了解释。关系的本性依然被掩盖着,因为我们用来描述人们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方式的词汇和一致认同的概念少之又少。语言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观点(Palmer,1969)。由于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表达能力很有限,结果我们最终产生了人类交流的文化神话,过于强调容易被描述的个性现象,而忽略或歪曲了人际间的纽带。当我们想要认识他人的时候,我们会更习惯询问他们在做什么,而不是询问他们是如何爱的。实际上,如果我们能知道他们与他人在一起是怎样的,他们想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们。

    关系本身已经不再是新奇的词语,由于被赋予如此多的意义,以至于不再拥有隐含的意思。例如,伊芙与她的母亲、丈夫、女儿、朋友和汽车修理工都有一种“关系”,并且每种关系都有自己的特殊形式。但是,如果有人要问她的“关系”如何,她将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个问题理解成是指向异性配偶关系的问题,并且是在询问此关系中相对“好”

    的方面。这种非常普通的词语被惯常使用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文化假设。丝毫未修改,关系这个词语就意味着实际或潜在的性伙伴;关系将在好或坏的连续谱上表现其特色;关系是要“被拥有的”而不是在一系列的意图、行动和人们之间的回应中产生的。在对伊芙进行这种假设性的访谈中,使用这些文化假设作为起点,我们可能会听到她感觉她“拥有一份好关系”。但这只是她与他人关系的丰富性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

    自我和他人

    这些征兆从很多方面都彼此呼应:关系对于身体健康、长寿、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以及对自我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此多的道路都将我们引向同一个方向,这在我们的科学中还是极为少见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开始于个人主义的一端。弗洛伊德遗留的遗产是对于精神内在冲突的关注,焦点在于个体内部:他人只是作为驱力表达的对象才有影响。在这个模型中,人类生活的剧本产生于冲动、现实和道德之间的对应物中。当我们需要他人时,我们会呼唤他们。但我们有关他们的幻想和我们在产生他们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角色才是精神分析师感兴趣的内容。后期与弗洛伊德决裂并且将关系在他们的发展框架中突显出来的作者,如费尔贝恩(Fairbairn)、冈特瑞普(Guntrip)、温尼科特(Winnicott)和沙利文(Sullivan),被排斥在主流之外,他们的知识很少被传授。随着对扩展经典精神分析的单一聚焦状况的需求,对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学家的兴趣得以苏醒。然而,这一工作不是形式支离破碎,就是关系概念本身被歪曲或被重塑以适应分离和个体化的模型。(有关在精神分析领域中对关系概念的充分探讨和批判,请参考Mitchell,1988;Klein,1987;Jordan,1986)。

    第一部分 第1章 对关系的论述(2)

    虽然客体关系理论学家的工作已经介绍了有关人们彼此之间如何建立联系的研究,并赋予了这些研究合法化的地位,但这些工作大多是围绕婴儿期关系进行研究的。这些理论学家一直在努力地理解早期经验在自我的发展中是如何留下印记的。婴儿期经验虽然是前语言期的,但却是具体而基本的。例如,我们可以很确切、具体地知道,被拥抱或是被抛下的感觉是怎样的、饥饿或吃饱的感觉是怎样的、寒冷或痛苦的感觉是怎样的。生命的这些感觉或知觉是原始、不可逆转、普遍的。

    尽管这些早期体验构成了后期发展的基础,但认知的发展很快引入了对这些体验进行解释的可能。当我们逐步开始体验我们自己作为分离的自体且变得能够思考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与他人的直接体验就是通过了中介才进行的。知觉变成了领悟;我们的体验是建立在我们从前的体验基础上的,并且是在那些指导我们体验的认知类型范围内的。结果,随着发展的进行,关系性变得更加丰富、广泛,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分化。产生相关的能力是随着时间而出现的,但不能简化成婴儿期根源。对于关系的需要持续发展下去。鲍比(Bowlby,1988)指出,成年人对于他人的需要是退行性依赖需求(regressive

    dependencyneeds)的一种迹象,这种观点是一种被当代精神病学所传播的最危险的观点。

    我们对人类体验的心理学反思中,最后一个禁忌不是性和金钱,而是爱。我们如何能够在谈论爱的时候,不会感到毫无希望的伤感和混乱呢?我们能否思考爱和关系的维度及发展历程,同时保持我们自身的分析性和心理性而不仅仅是书面的?在我看来,前面的工作是解析关系需求领域,勾画出我们对他人的需求维度,并且搞明白这个过程是如何发展的。在这本书中,发展的基调将会通过关系联系的8个方面展开;先单独论述,然后再把这些维度联合起来考虑。

    关系的8个维度和空间的比喻

    出生时,我们与母亲连在一起的脐带被剪断,我们就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被扔进了分离状态之中,身体上局限在我们肉体限制的范围之内。如果是女性,在怀孕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身体的物理空间之内容纳另一个人。但除此之外,我们再无法与另一个人在身体上连接在一起。关系就成了能够克服我们之间距离的唯一方式。

    心理上,我们也注定是分离的。没有其他人能曾经像我一样思考或准确感受我的感受。例如,我们甚至不能知道,我看到的并且称之为蓝色的东西,就不是当你说红色的时候你看到的东西。但是,我们都伸出双手试图克服这种分离。我们试图通过语言向他人描述我们的内心体验,或者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分享我们的生活和需求,或者在身体上尽可能靠近。当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我们“之间”有些事情。我们会这样说:“你和他之间有什么事吗?”那么,人际间生活就是一种建立联系的努力,通过建立联系来克服这种心理和身体上的距离。产生联系的不同方式是跨越分离我们的鸿沟的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shejiaokongju/shejiaokongbu_9337.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社交恐惧症
  • 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
  • 紧张时说话结巴口吃
  • 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 禁不起开玩笑 不知道如...
  • 控制与被控制的人际关系
  • 不敢和领导和比我强的...
  • 被别人嘲笑变的很自卑
  • 人际关系紧张无法完成学业
  • 朋友不理睬自己感觉很尴尬
  • 和室友关系处得很糟糕
  • 热点社交恐惧症
  • 推荐社交恐惧症
  • 相关社交恐惧症
  • 控制与被控制的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紧张无法完成学业
  • 害怕人际关系不好特别敏感
  • 工作人际关系障碍引发心...
  • 人际关系困扰害怕接近
  • 人际关系紧张,害怕别人...
  • 处于陌生的环境下就会很...
  • 不想和人说话感觉人际关...
  • 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 对咳嗽声音敏感的人际关...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