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恐怖症
|
自卑
|
视线恐惧症
|
脸红恐惧症
|
异性恐惧症
|
表情恐惧症
|
余光恐惧症
|
内向
|
社交恐惧症
|
手抖
|
社交障碍
|
紧张
|
敏感
|
自信心
|
口吃
|
专题
当前位置: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障碍
>>
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5)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收了美国的价值观,又鼓励了一种社会哲学的产生,将自我的利益置于最核心的支配地位。结果,当前关于人类发展的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叙述着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彼此之间漫无目的地漂浮,追寻着他们自己的“自主”和“独立”。因此,心理学将自恋文化结合进自体的共同的偶像崇拜中,赞扬自强自立、自我表达、自我觉察和自我实现。在赋予这样的敬意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和心理学都否认我们彼此之间本质的依赖。
当社会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并且除了将人类彼此的联系作为一种生产力的手段外,对其赋予的价值越来越弱的时候,会面的心理空间(也包括物理空间)就变得日益稀少。现在,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地方能够互相找到,也几乎没有时间在一起。在我们这个变化迅速的社会里,社区、大家庭、教堂以及邻居都弱化成了人类交换的壁垒。那些留存下来的非常少的关系制度(如婚姻和家庭)承担了我们所有的关系需求,但由于过于害羞而无法公开承认,在这种压力下,这些关系制度也开始崩溃。
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对婚姻制度的期待过多,以至于婚姻制度超载,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土崩瓦解。家庭日益成为一种困扰的现象,退缩到文化兴趣的边缘。类似地,友谊正在成为人们希望他们有时间为之付出的一种活动。然而,我们只有和他人在一起或者是通过他人才能够成长。对关系的贬值是另一种破坏我们的环境的形式:我们轻视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因素。
一直以来,我们的心理治疗师接待了越来越多因为关系导致抑郁而前来接受治疗的人。在个人主义之下,对自体的关注,追求名利的野心以及现代生活的贪婪是对彼此的强烈渴求、对联系的渴求、对回应和温暖且丰富生命的接触的渴求。对易受伤性的抱怨根植于我们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取重要事物的需要,人们会问我们什么(或者谁)能被改变。其他人会告诉我们他们抵抗这种易受伤性的努力:精神分裂症病人会退缩、自恋的人会自我关注、厌食症患者将对希望能够控制的人的专注力转移到对自身体重的专注上。所有这些都带有一种不顾一切的努力,希望不那么强烈地需要他人。当他们能够认识到、能够忍受并且疏通他们对他人的需要的时候,所有情况都将得到改善。
第一部分 第2章 渴望的男男女女(2)
埃塞尔-皮尔森(EthelPerson,1988)指出,爱的主题在20世纪科学讨论中已经被忽视了。理性的提升和对感受的忽视已经使我们远离了我们自己的体验的真实。“我们无视我们的境遇现状—感受、驱力、梦想和欲望,通过令人痛苦的准确性表达出我们真实存活的深度。并不是我们认为或者想象我们应该存活的地方,也不是社会建议我们存活的地方,而是我们的生命被提供燃料以及我们体验到最深程度的满意的地方,这是我们所忽视的。我们让自己太过经常地过着一种别人咀嚼过的且非常理论化的生活,致力于那些我们并不真正渴望的事物、献身于我们并不真正相信的神灵。”(p.19)在这个理性的世纪,我们或许不应有渴望。
玛莎-纽斯鲍姆(MarthaNussbaum,1986)在她关于希腊悲剧的哲学专题论文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她指出了有关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二元性:人类既是主宰者,同时也是一种造物。作为造物,我们很容易受到世事的伤害。我们的命运受到人们对待我们的方式的影响。作为心中有爱的人类,我们将自己暴露在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的反复无常的特性之下。那么,西方文化更喜欢一个规范的、有人生观的主宰和力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关系的需求使我们很容易被拒绝所伤,暴露我们的需求是令人羞愧的,尤其在一个重视自强自立和独立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暴露的出现会令我们受伤。一种真正的产业已经产生,这种产业试图使人们丢弃这种需求,说服人们相信他们真的可以完全依靠自己来做所有的事情。人们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希望找到一个规则可以让自己能够不那么需要他人。这聚焦于自体之上,至少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对情感和回应的需求上转移开。然而,我们所读的有关关系(如何引导关系、如何解决关系当中出现的问题、允许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多大空间)的大多数书籍和文章满足了我们希望清楚地表达我们内心有关与他人的联系的深层情感的渴望。这些书道出了我们最痛苦的部分。我们在这一方面很脆弱:我们不能控制自己需要的东西。
关系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研究关系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于美国特有的有关自主和联系的极化现象。从这个观点来看,一个人或者是将经历和行动都投入到自我中(正如美国文化所重视的一样)或者是专注于关系中的他人并且被关系中的他人所占用(被认为是无力的、较差形式的努力),但是这种极化现象使得人们对一些重要现象的理解成为不可能。例如,自我中心占主控地位的心理学在搞清女性发展的意义方面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无效的。
男性的发展强调分离和边界,与男性相比较而言,女性的成长伴随着日益复杂和分化的与他人的交流形式。对女性来说,关系是核心的,女性将她们自己锚定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网中。这些关系存在于不同的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和明显的细微差别以及联系的影子。当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女性是如何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男性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只是更加隐蔽一些,并且不像女性那么专心、那么热衷谈论。
关系和个体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行动只能在一个关系矩阵中产生;自体是通过他人来发现的;发展关系到与他人保持联系并从中分化出来。正如吉利根所说,“只有当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中时,我们才知道自己是单独的,并且……只有当我们将他人从自我中分化出去,我们才能体验到关系。”(Gilligan,1982,p63)
对女性的研究使我们明白,对人际间关系的重视并不一定非要排除能力和创造力,合作和团体努力能够影响进步,知识是能够被联系起来的、充满热情的,并且是前后相关的,同时又是假说、演绎而且以权威为基础的(Belenky等人,1986)。如果关系并不一定与能力和自主相冲突,我们就不必那么害怕它;因此,作为心理学家,我们更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看看会发生什么。但是即使我们现在更赞成对人际间关系进行认真的研究,我们也缺乏导航工具和路线图。这一人际关系领域,是一个不同种类的处境。它存在于个人主观的和情感的,象征性的,超越知识而无法知晓的领域中。这里的很多真正有关系的事物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继弗洛伊德将人类生活划分成工作和爱之后,很多学者对人类生活的基本的二元性做了很多评论:行为和存在(Erlich
andBlatt,1985;Guntrip,1971)、自我定义和人际间关系(Blatt,1990)、工具性和表达性(Parsons,1964)、执著性和兴奋寻求性(Balint,1959),所有这些都是对人类生活的两轴的不同命名。大卫-贝肯(DavidBakan,1966)研究了这些相同的二元性,将它们表明为主宰性(包括自我确认、掌握、区分和分离)和交流性(围绕着接触、结合和合作)的极化。
第一部分 第2章 渴望的男男女女(3)
然而,贝肯没有停留在命名的阶段,而是继续探索这种二元性。他也指出,原因在于人类特性中主宰性一面的本性,通常是强有力地将主宰性一面从交流性方面分离出来。因此,人类发展的这种主宰性观点强调主宰性形式的达致(自我表达、个性和控制),而否认并压制交流面(这一面从本性上来说,是要克服分离,建立联系,与他人在一起,参与他人的事情的努力)。一个用主宰性的语言、从主宰性的观点来阐述的理论强调发展的运动是朝向行动、能力、个性化和对孤独感的舒适感。这样一种态度,从本质来说,是否认交流性的。一个用主宰性的语言写出来的理论不能阐明激情、关心和爱的能力,这是超越时间和次序的一种和他人在一起的状态。那么,是否有可能有一种理论是从交流性的角度来阐述的呢,或者理论创造本身就是一种主宰性的形式呢?我们能否有这样一种关于发展的理论,更为详细地描述了人们彼此之间建立联系的更为分化的形式,而又不否认朝向自我实现的行动?这样一种理论将会沿着关系中的自体的成长之路来探索,假定个性化是朝向更强烈的拥有和分享,并且将发展看成是朝向更复杂的关系,而不是朝向分离的一种行动。
有关人类的令人惊奇的一些情况是我们能够通过很多复杂和变化的形式而彼此在一起。我们希望不管双方如何,但要互相满足我们的需求,这种努力时强时弱,其起伏变化成为文学作品和戏剧灵感的源泉。宗教和伦理规范承担了教导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在一起的任务。对人类互动的迷恋推动了它自身在分析中的发展,分析人类彼此的互动是以一种闲聊的对话形式展开的。
然而,在发展心理学中,没有地方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人类之间这种互换的活泼性。发展心理学家试图将人类的发展看成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进程,并试图解释这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自体接管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强的体验。在我们当前的知识背景之下,个体的发展历史被描述成从融合到分离的运动。我们能够较好地描绘出的一幅有关“孤独的自体”(loneself)的隐喻性图片:独行侠(LoneRanger)(美国1965年上映的西部影片。—译者注)形成了自主、自给自足和控制的发展目标。但是,我们该如何描述人们不带任何感情的与他人嵌入在一起的方式呢,并且该如何定义他们的自私呢?毕竟,如果没有唐托的话,独行侠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关系是心理学中的布朗运动,由于它们的非静止状态而难以研究。关系是递归性的:关系中的人们彼此互相修正。我们的理论倾向于认定自体或他人中有一方是静止的。例如,我们直到最近才能从理论上包容这样的事实,“母亲”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换句话说,母亲部分是被孩子的反应所塑造的。例如,温尼科特(Winnicott,965d)挑衅性的指出,并没有婴儿这样的一个事物;只有母亲-儿童构成的单元,并从此开始了他的理论。
成熟关系中的人为了适应他人,会调整自己。因此,关系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令人满足的或是有意义的这一事实,反映了(双方)互相适应的微妙且复杂的过程。因此,询问关系中的自体(本身)的情况是没有意义的。更正确的是必须询问自体在关系中的情况,同时询问关系的情况,因为它存在于自体内。基于对他人以及他人的需求的理解,人们将他们自身的一些方面带入关系中。类似地,某一特定类型的关系的存在或许会不可磨灭地改变一个人自身的特点。
自体与他人:分离或联系
就像鸡与蛋的难题一样,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必须从自体或他人、分离或融合来开始讲述它的故事。故事或者是从自体融合并向分离方向成长开始的,或者是从自体作为分离的个体向建立联系的方向成长开始的。故事起点的选择决定了发展性故事展开方式的基调。
故事开始的一种方式是做出相异之物的假定,并想象婴儿是共生物质的一部分,虽然生理上分开了,但心理上仍然融合在一起。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开始,发展就成了关于分离、关于坚定边界、关于解离、关于学会为自己做事情、关于从与他人的原始融合中发展出自体的叙述。在当代发展理论中,这一状态的最好表述是玛格丽特-马勒做出的(Mahler,Pine
andBergman,1975)。发展的过程变成了更广、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的同义词。
故事开始的另一种方式是假定自体是先前就存在的,并想象婴儿生下就是分离和孤独的、没有联系且无助的。发展就成了学习依恋、学习建立联系、学习寻求方式来满足与人类环境接触的复杂需求的故事。丹尼尔-斯特恩(DanielStern,1985)曾通过这个观点写过关于婴儿的人际世界的文章,他认为发展是一种学习“与他人在一起”的过程。根据他的观点,共生期是不存在的。只有到了核心自体和核心他人都存在的程度下,结合的体验才会发生。在这种叙述方向下,发展过程是沿着与他人间更广、更分化的联系的轨迹进行的。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变得能够通过更加复杂的方式与他人产生关联,这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交互作用的特性变得更加多面化。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争论。对人类起源于融合、朝向分离的发展过程的理解,支持这样一种心理学观点,即主要用分离的术语来看待常态和健康。这些超心理学的争论影响了那些由于冲突和症状而寻求心理治疗师帮助的人们的生活。如果我们是“独立派”的,我们就更有可能将问题定位在有缺陷的分离-个体化方面,并且通过咨询引导来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shejiaokongju/shejiaokongbu_9337.html
[
1
] [
2
] [
3
] [
4
]
[5]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社交恐惧症
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
紧张时说话结巴口吃
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禁不起开玩笑 不知道如...
控制与被控制的人际关系
不敢和领导和比我强的...
被别人嘲笑变的很自卑
人际关系紧张无法完成学业
朋友不理睬自己感觉很尴尬
和室友关系处得很糟糕
热点社交恐惧症
推荐社交恐惧症
相关社交恐惧症
控制与被控制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紧张无法完成学业
害怕人际关系不好特别敏感
工作人际关系障碍引发心...
人际关系困扰害怕接近
人际关系紧张,害怕别人...
处于陌生的环境下就会很...
不想和人说话感觉人际关...
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咳嗽声音敏感的人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