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敢接受朋友邀约到公园、博物馆或购物中心去,总是找借口拒绝。他们不是不想参加这些社交活动,而是无法在公共厕所解小便,所以不敢离家太远。患上这种「尿羞症」的人,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交生活,连工作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尿羞症患者可能在以往有过受到嘲弄羞辱的心理创伤,只要想到有人可能看到他小便,就无法在公厕解尿。(法新社)
在美国大约有1700万人罹患尿羞症,其中病情严重到无法进行社会活动的估计有一百万到二百万人。患尿羞症的人虽多,但由于患者大多羞于启齿,使一般人对它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尿羞症是这种疾病的俗称,英语是Shy Bladder Syndrome,它的正式医学名称为境遇性排尿障碍综合症 (Paruresis),典型症状是无法在公共厕所解小便,情形严重的,即使是在朋友家都无法上厕所,他们在外要憋尿的时间长达12至16小时,有的甚至要到20个小时,回家才能解放。
马里兰大学教授索弗(Steven Soifer)曾有专著讨论这种疾病,书名是「The Shy Bladder Syndrome: Your Step-By-Step Guide to Overcoming Paruresis」。他说,一般人听到尿羞症可能会觉得好笑,但对患者而言却是非常痛苦的处境,「即使是有人用枪顶着他们的脑袋都尿不出来,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受」。
尿羞症是因心理而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是属于一种社交恐惧症。他们只要一想到有人可能看到、或者知道他在小便,甚至觉得别人会听到他排尿的嘘嘘声,都会使他们难以自容,膀胱颈的括约肌会不由自主的紧缩,尤其是越有人在他后面排队等待,越使他们焦虑不堪,滴尿不出。
尿羞症是属于心理上的问题,就像所有心理疾病一样,患病的根源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追溯到以往在情绪、生理和性方面受到的伤害,有些人可能是在幼童时期接受解尿训练时引起的焦虑感,但索弗教授说,绝大多数人是由于在少年时期受到特殊的难堪遭遇和刺激。
他说,最典型的情形是,这些人在极度敏感的年龄,尤其是发育期,曾经因为上厕所而遭到同学戏弄、嘲笑或催逼。在这种痛苦经验下,他们为了逃避焦虑感,因而尽其可能避免使用公用厕所,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他们固定的行为方式,完全无法在公共场合解小便。
患尿羞症的男女都有,但男性患者居多,估计占九成。这种恐惧症可能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后果,一般人耻于公开讨论自己的生理功能,尤其涉及隐私部位,因而使尿羞症成为隐疾,患者常常误以为只是他有这种毛病,因而怀疑自己精神上出问题,十之八九会导致情绪沮丧。尿羞症属于心理失衡,因此需要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索弗说,患者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对别人开口讲述他的隐疾,一旦打破这一关,治疗起来其实极为容易。通常,治疗师会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运用情境分析技术,找出患者焦虑症状的关键因素来源,然后帮助患者学习相关的社交技术,提高患者面对特殊情境的信心,从而降低或消除患者在这种情境中所产生的焦虑。
最通用的方法是,治疗师让患者在朋友的陪伴下到厕所解小便,最先,朋友会在让患者感到舒适的远距离等候。随后,会不断更换厕所,朋友等候的距离逐渐缩短,一直到患者在解小便时,即使隔壁房间有人都不在乎,进而有人在厕所门外等候就不会使他难受了。最后,患者到公共厕所,在人来人往的情形下解小便,他仍然感到自在。
通常,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大约八到十星期,尿羞症的焦虑感会明显减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因为尿羞症患者有四分之一同时会有沮丧症和恐慌发作的精神科疾病,必须进一步治疗。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