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会碰到一类比较喜欢“较真”的来访者,例如这样一个例子。来访者个人描述自己的病感已经持续有将近5个月了,最经常的处理办法就是泡各种心理论坛,然后在初期看过有关神经质方面的一些论述之后就觉得和自己的症状简直一模一样,还伴有强迫的症状。于是就坚持看森田疗法的书并试着体会并自我治疗,但感觉病感总是在反复,而且到最近似乎感受能力开始下降了,这要是在几个月前最初的时候一定会伴随非常恐慌,头脑发热,心跳加速等等反应。但现在却是一种隐隐的恐惧,除胸闷以外似乎生理反应很平稳。于是又上论坛翻帖子,在其他帖子上看到提醒注意区别神经质与抑郁症,以免误诊,于是又大为担心自己已经是抑郁症了,最终只好来咨询求助。
这其实是个有点普遍性的例子,一般来说个人发现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时,一般不会像得了感冒一样马上求医问药,而是喜欢先自我审视一番。很多人很喜欢进行自我分析,并以分析出自己可能是得了什么病为乐。这在心理学上其实可以解释为是一种自我放松的表现——我知道自己得病了,于是我就可以不为自己犯的某种错误负责了,最典型的就是可以放纵自己的坏脾气之类。
但久而久之,当琢磨自己的病症成了一种乐趣,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不太对劲,于是就很希望能获得确诊。而当今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者案例,多喜欢选择一些很典型的甚至极端的案例,不这样一方面很难说清楚问题,另一方面也很难吸引读者,于是乎读者就难免产生类似上述的猜疑,比如自己到底是神经质了还是抑郁了?
其实这种猜疑本身在心理学上来说就是一种“负性思维循环”,简单说就是往错误的方向钻牛角。例如上面的例子,来访者感觉最近感受力下降了,简单说就是人好像有点麻木了,就开始害怕自己有抑郁症的症状了,其实这也可能仅仅是自己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这种折腾行为厌烦了。
让我们尝试回顾一下上面例子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来访者最初是个比较敏感的人,这种情况更常见于女性,平时可能偶尔会因为受刺激而精神崩溃、歇斯底里一下,但自己也没真的以为自己有什么不对,有一次浏览了某个网站或者相关的帖子,知道了“神经质”这个词,特别是知道了这是一个心理学专有词汇,并且有诸如“森田疗法”这样的后续过程与之配套。于是就跟找到了新玩具一样开始了一系列尝试。
我们知道森田疗法本身提倡的是“无为而治”,强调最好在一个专门的统一的环境下进行治疗,而这与一般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点距离的,特别是神经质的特点就是敏感,其实很难让一个神经质的人真正放松下来,于是这种强制的放松和内心的紧张发生了长时间的抵触,最终结果是身心疲惫,这时候就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顽固的希望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在心理学上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偏执,不论是神经质也好,抑郁也好,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放松,而不是使自己陷于某种负性思维循环,对于森田疗法也应有正确的理解,不能因为感觉自己麻木了就以为自己抑郁了,正确的坚持森田疗法还是能对神经质症起到良好的疗效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