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见第2章)。 随后开个一对一的解决问题的小会。 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 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等大家都准备好以后,我会继续讲课。”“我会洗放在洗衣篮里的衣服,但不会洗扔在地上的衣服。”“我现在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直到你们不再打架。”)重要的是,你的这些行为都必须是和善而坚定的。闭紧你的嘴——避免提醒和说教——会尤其有效。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偶尔陪孩子。 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级会议的议程上。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报复
记住,孩子会以寻求报复(这使他们有一种控制感)来掩盖受到伤害的感觉(使他们觉得软弱无力)。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 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 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我对于__觉得__,因为__,我希望__。 反射式倾听:通过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来你很伤心。”反射式倾听可以包括启发式提问:“你能多告诉我一些吗?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关键是你要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 如果是你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请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见第2章)。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见第2章)。 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表达你的关切,鼓励孩子。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是偶尔陪孩子。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自暴自弃
记住,孩子不是能力不足;但是在他们放弃这种错误观念之前,他们会继续表现得无能为力。 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 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我来画这一半圆,你画另一半。” 安排一些小的成功。找出孩子能够做得到的任何事情,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显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微小。 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 关注孩子的优点。 不要放弃。 定期安排特别时光陪孩子。 在课堂上鼓励孩子选择一个伙伴或同龄的“小老师”来帮助他们。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为了强调说明同一个行为可能代表着所有四种错误目的,我们现在回到不做家庭作业的例子。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你会觉得烦恼。当你要孩子去做作业时,他们会做一小会儿。要帮助这些孩子,你可以干脆不管他们没有完成的作业,而对他们合作的事情表示赞赏。这会让他们明白,不做作业不是一个得到关注的好办法。你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想什么时候做作业——是现在还是放学以后。他们一完成作业,你可以通过要求他们帮你做些事情,来把他们的行为转到其他事情上。或者,你可以告诉孩子,每当你看见他们没有在做作业时,都会朝他们眨眨眼,给一个微笑。在你已经用过了目的揭示法(见页)之后和孩子做出这种安排,会极其有效。眨眼睛和微笑看上去好像会强化他们为寻求关注所做的努力,但实际上这样做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样,他们很快就会觉得不再需要用不做作业来寻求关注了。你也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做作业的后果,然后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发生什么事了?你对结果有什么感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希望事情怎样发展?你怎么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你会觉得你的权力受到了威胁或者你被孩子击败了,并且想向孩子们表明,你能够让他们按你的要求去做。当你告诉这些孩子去做作业时,他们可能会说“不做”,或者是消极地不理睬你。如果你想通过惩罚来达到你的目的,孩子可能会更强势,以证明“你制服不了我”。或者,他们可能转向以报复为目的(成为输家会让人感到受到了伤害)。帮助这些孩子的方法是退出权力之争。 寻求权力的孩子有时候会被追逐权力的大人激发起来。大人有责任改变这种气氛。当你在互相理解并让孩子参与决策的基础上真正想要相互尊重和合作时,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变化。当他们相信这一变化时(这会需要一些时间),就更有可能合作。 在跟孩子就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一对一的讨论时,你要承认你也参与了权力之争。要声明你确实愿意改变你和孩子的关系,愿意以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开始解决问题。要告诉孩子,当她感到你在试图压服或控制她时,要立即告诉你,你愿意得到她的这种帮助。告诉孩子你愿意和她一起找到你们两个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记住,孩子更愿意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解决方案。 家庭会议和班会是解决权力问题的有效方式。愿意掌握权力的孩子常常具有好的领导素质。你可以让孩子知道你很欣赏这些素质,并且邀请孩子协助你做一些领导性的工作。比如,我们让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培训一部分学生成为同伴辅导员(见附录2),帮助那些因行为问题被叫到办公室来的学生。 对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老师打个低分就行了。重要的是保持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而不是强权态度。你可以随后伴以启发式提问(如上面所述),帮助孩子明白,她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权控制,而且如果她想改变的话,她也有权力改变。 16/49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