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203·
当然,中年夫妇间的关系,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增加、性满足度降低、角色期待发生变
化等原因而出现紧张;中年人的子女多为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此时,中年父母可能一方
面忙于事务而疏忽了与子女的沟通,另一方面依然以权威方式行事,忽略了子女的心理需
要,导致亲子关系冲突、冷漠。对此中年人应有足够的认识并及时调整。
(三)中年人的个体保健
中年人的个体保健要求中年人开阔胸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走出家庭的狭小圈子,
丰富人际交往,扩大生活情趣。同时接纳中年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变化这一事实,深刻地
领悟到中年必须在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才可能获得生机。千万不要把正常的体质变
化看得过分严重,忧心忡忡,不要过早地产生衰老感,心理衰老感会加速生理衰老。
传统观念认为,青年人学习、中年人工作、老年人休息,这种观念应该转变,应当始
终把学习、工作和休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中年心身压力较重,故需劳
逸得当,保持心身轻松,不要把紧迫感变为紧张感。
二、更年期心理卫生
吏年期是人生阶段中。的必然过程,是生命周期中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女性在
45岁一55岁左右,男性则为50岁---60岁之间,在此阶段中能充分说明生理、心理和社会
因素的相互作用。由于人们趋向衰老,身体各器官和各个组织都发生退行性变化,其功能
和代谢上也产生相应的改变,其中尤以性腺功能的减退更为明显。
更年期造成机体组织和功能上的衰退,对外界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的适应能力降低,
故处于更年期的人们心理活动比较脆弱和不稳定,若处理不当则易发生心理障碍和器质性
疾病。许多报道指出,在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如事业上的挫折,家庭的丧偶、丧子,
离退休后的孤独生括,人际关系的不和,生活过度紧张和安全受到威胁等,都可成为更年
期心理障碍的诱发因素。因而,对转折的更年期应更加重视心理卫生和保健工作。
首先,要对更年期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解,从而正确地加以对待。对更
年期的人进行宣传和教育的任务,应向缺乏心理卫生常识的中年人说明,更年期的到来是
符合人生客观规律的过程,并对由于年龄关系而引起的生理改变和心理变化作详尽的解释,
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疑虑·,从而,避免心理上的不平衡。
其次,·正确对待躯体不适感和心理上的失调状态。有了不适,不至于恐惧、多疑和担
心,并能及时就诊,做到无病放心、有病早治和及时调理。正确认识疾病和各种功能性不
适的感觉。为了弄清机体功能失调的原因,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止器质性疾患的
误诊,50岁以上的人是许多疾病发生率的危险高潮期。
客观务实地对待生活事件,保持情绪的平稳和镇静。心情愉快、乐观,可利于减轻或
消除可能出现的生理上的不适感或心理的紧张状态,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更年期还需特别注意心理卫生保健,,诸如,保持家庭环境的稳定和社会责任感,合理
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脑力去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维护良好的人际关
系,扩大交往,勿使自我孤独;坚持体育锻炼,可延缓衰老的降临;正确地面对过去,乐
观地看待未来,把生活环境中的危机感降到最低程度等。
·204
三、老年期心理卫生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进入老年期,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结
构、功能方面都逐渐地出现了种种退行性的衰老变化现象,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智
力结构改变、情绪出现不稳定、人格发生某种变化。离退休后,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一
系列转折,如从工作上的参加者转为旁观者。从以工作为重心转为闲暇为中心,从单位为
核心转为家庭为核心,从紧张的生活转为清闲的生活,从接触的人多事多到接触的人少事
少,也就是说,从动态转为了静态,从而有可能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
由有依赖感变为无依赖感,在思想、生活、情绪、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
(一)躯体疾病的防治
老年人比年轻人易患躯体疾病,特别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这类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预防和适当地治疗是保持晚年情
绪愉快、延长寿命的重要方面。要及时或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发现了某种慢性病,也不要紧张、疑惧、惊慌和悲观。安心、平静、乐观是取得良
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接受现实,保持情绪的乐观 : .
要承认现实。这就要充分认识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对于进入
老年期以后躯体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趋于衰退的变化,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承认现实并
能够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 、 .
将工作岗位让位于壮年人,是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社会前进的。在离退休前,
作好思想上的准备,安排好离退休后的生活,使生活内容丰富多采乙
到了晚年,有些人觉得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觉得不负此生,得以安心欢娱晚年。
也有些人过去成就不高,,’唉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胜唏嘘,对未来忧心忡仲。
这后一种态度,对老年人是不利的。他们需要心理调整,需要鼓舞、、支持,发扬乐观愉快
的情绪,使他们胸襟开阔,思想开朗; · · 、 ’··.
(三)坚持学习,老有所事 · ,
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可使自己紧跟时代的车轮前进,使自己放宽眼界,·仍然
生活在集体之中。将学习所得,加上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参加社会活动,做些有益于
集体、有益于公众的事,使生活过得有意义。 ·
坚持学习·,进行脑力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力和智力。坚持
学习正是延缓和推迟衰老的重要措施。
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在机关;单位以及家庭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把自己余年中尚存的潜能发挥出来。老年人经验多、阅历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仍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这样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老年人本身,使他们的内心世
界重新变得充实起来,有利于克服或减少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
(四)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怎样把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得饶有乐趣,丰富多彩,这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205·
问题。到户外或公园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轻微体育活动,如散步或慢跑、练气功或打太极
拳等,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增进血液循环,·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心理上也可以得到一种
轻松愉快,青春焕发的感受。,: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
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寄托。
有些老人,兴趣与爱好愈来愈少,日子长了,可产生“活着无意义”的悲观情绪。兴
趣与爱好对青年、壮年和老年人都是重要的;它们既可丰富生活内容,激发对生活的兴趣,
又对大脑是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休息,可以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使神经系统更好地
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对推迟和延缓衰老起积极作用。
在中国,正在广泛地提倡老年人应坚持和培养各种兴趣和爱好。现在,在许多城市中
创设老年大学。老年人在学校中,既进行学习,又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例如棋类、桥牌、
音乐演奏和欣赏、书法、绘画等等。 ·
(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应有自知之明,不要以老卖老、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进行所谓权
威性的指挥,而要实事求是,承认“弱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晚辈,则应该理解老年
人的心理状态,充分体谅他们各种能力的衰退现象以及当前的处境与心情,更多地给予安
慰、体贴和照顾,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欢度晚年。
老人对某一事的看法同别人不一致时,对原则性的重要问题,心平气和地分析和讨论
来求得一致。实在达不到,致时,也应求同存异,而不应因此影响人际关系。对非原则性
的小事,则应多尊重别人的意见,自己谦虚些。别人有什么事,主动去帮助别人。应以助
人为乐为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敬互助,:J心情舒畅,有益于心理健康。 .
第五节\躯体疾患与残疾人的心理卫生
第十单元.残疾人心理卫生
一、残疾人分类及一般定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购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
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
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1.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
及其他疗法丽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
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