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心理
1.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
尽管文化心理学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到目前为至,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为主,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上。对文化如何从深层,即内在假设层次作用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探讨仅仅开始。近十年来,许许多多的文化学者把眼光投向古老的中国,他们不仅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来理解东西方差异的真正原因,而且这些研究者还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来揭示中国社会变化的基础与根源。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几千年来它一直塑造并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正是因为文化的影响,才使得中国人在思想、信念及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区别于西方以及其他文化中的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21世纪,分析文化及其对人的影响不仅对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在对比中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
研究中国文化问题之所以重要,还与外来文化的入侵有关。当今世界,西方工业国家的文化与价值体系,以排山倒海之势,渗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仅仅用个人主义来描述西方的价值体系,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与中国传统体系的差异,这种宏观意义上的差异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的时候也不同,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影响。
(2)文化影响的相互性
文化心理学也关注世界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认为这种影响可能会受到经济与政治因素的制约。 Wallerstein(1974 )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就强调了这样的影响。Wallerstein认为: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方面形成了一套权力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些国家(大多数欧美国家)处于权力核心地位,另一些国家(尤其是亚非国家)则处于权力的边缘。这种权力地位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文化与学术的差异,表现为在文化与学术上权力核心国家对边缘国家有支配性的影响力。受此观点影响,目前的许多跨文化研究往往依据西方,尤其是来自美国的概念与框架,这些东西对理解他们自己有用,对理解其它国家的人未必可行。而这种思路建立起来的文化心理学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买办式的西化心理学。
(3)本土心理学的价值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最起码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候是如此。近二十年以来,众多的非西方国家的心理学者开始倡导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Guerrero 1977;杨中芳1993;杨国枢1993),主张对人的研究不能离开他们所处的文化。如杨国枢等人以中国文化的特征为基础,反对在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照搬西方概念的做法。主张心理学研究要有一定的“本土契合性”(杨国枢 1997),即研究者的研究活动与成果要与被研究者的心理、行为及其产生的经济、文化、历